晚上到 敦南誠品 ,總會先到前面路邊的小市集,走他個一圈。在這裡,我看到了不一樣的活力。 會來這裡擺攤的人,好像都有說不完的話。說不完沒關係,攤上的各色作品,就是最好的代言,標示著不一樣,屬於自己的特色。因為沒有固定且充足的光線來源,當有需要解說作品時,只見人手一支LED手電筒,靠著微弱的燈光,交流著彼此的想法和創意。或許是這種光線,沒有別的干擾,專注的了解和溝通,不管到最後,有沒有銀貨兩訖,倒是好像聽完了某人的某部份故事,也好像交了個朋友,印象深刻。 看到許多的自製玩具,手工卡片,手繪帽,還有印著抽象圖案的T恤,站在一般的消費習慣上,總會覺得這些東西,有點粗製濫造,質感不是那麼的優。但換個角度看,這或許是創意產業的現象之一。創作者透過藝術加工,展現自己的想法,應用在實用的物件上,讓人們穿戴在身上,到處遊走。嘗試創作的接受度,及探測市場水溫。也許,T恤舊了,帽子壞了,圖案,花樣退流行了,沒關係,還是可以來這邊,找到新的創作,發展新的創意。創意有它的時間性,有隨著時代演進的意義。創意如果停留,如果只停留在一個大眾接受的尺度,那就叫賣產品,不是賣頭腦了。 政府一直大搞「創意園區」,「文化藝術村」等硬體建設,接著抱怨藝術家太難找啦,空間被閒置啦,變成治安死角啦......什麼的。要看看藝文園區怎麼搞,不一定得花大錢搞硬體吧?建築和時尚,和流行之間,到底該是什麼樣的關係,夠討論個三天三夜。至少該怎麼經營,要有怎樣的互動,誠品敦南店前,夜間的人行道,官員們要不要先來看看?㊤ 前PO: 誠品敦南前小市集 ,2006/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