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於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520totoro/ ) 蘋果日報刊了一則外電。許多人有背地裡訐譙老闆的經驗,但現在的雇主也很聰明,會利用網路來「了解」員工們「真正」的想法。報導中並引些例子,下場都是滾蛋不說,還有的是還沒就職,煑熟的鴨子就飛了。 在職場上承受了上司、同事的「鳥氣」,發泄一下本來無可厚非,工作、生活壓力大,卻不容易找到排解的管道,這時網路世界裡就出現了許多的討論區空間,提供 資訊交流和意見交換的平台,網路空間成為現代人最方便的溝通管道。利用網路空間匿名的特性,在網站上暢所欲言,甚至針對某人某事進行攻擊謾罵,心裡想的都 是「反正是匿名的,又沒有人會知道留言者的真實身份」。其實,自己在網路上的一言一行,說不定早已被有心人鎖定了呢! 先不要說我危言聳聽,這也沒有什麼高深的網路科技,只是從人性的角度來看。信用卡的授信資料,很重要,所有的資料都放在有嚴密防護的計算機中心,還是發生 了資料外流的事。不是固若金湯嗎?偷資料,不用像「mission impossible」一樣辛苦,內神通外鬼,事情就發生了。同樣的,一般民眾的戶藉、車藉資料,自己要看自己的資料都不容易了,為什麼還會有外流給徵信 社的事?「警民合作」,其利斷金也!再怎麼銅牆鐵壁的防護,也難逃有心人的思考。 哦,你說這都算特例?沒錯,上面說的狀況都是真實事件,但這些還算少數。找簡單的,平常在網路留言或寄電子郵件,有沒有留心一下,這些資訊有沒有可能被其 它人取得?網路的留言或討論區通常都是「開放空間」,以為可以匿名就表示具有「言論免責權」,反正又沒有人知道代號所對照的真實身份是誰,開始「大鳴大 放」起來。小心!說話小心點,「言多必失」,話多的人總會有意無意的,不小心的,透露些自己不覺得有什麼的事。久了,真要查這個大嘴巴是誰,就容易多了。 電子郵件很安全?這是在太平時期。技術面就不談,找找新聞,看看一些竹科電子大厰的新貴怎麼被開除的,就知道了。 怎樣?怕了吧?說實在的,網路可不是個情緒告解的好地方。系統化、訊息快速傳遞是數位化資訊的優點,相對的個人資訊安全性就比較沒有保障。蘋果日報的這則 新聞所描述的情境,就有點像「文字獄」,文字獄的可怕就在於「卻加之罪,何患無詞」。與其招惹不必要的麻煩,不如平時就謹言慎行,隨時留意自己發言的內 容、場合、對象。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