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於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520totoro/)
不太想聊政治。最近每天都在談,有夠煩。越說會越亂。不過從今天開始,有意思了。
大選後,我自己的許多政治傾向較綠的朋友,這幾天看到我,都會表示對選後泛藍群眾活動的反感和不滿。一致的認為,那是在製造社會的對立和不安,只因為泛藍 的候選人輸不起,憑什麼鼓動群眾上街頭。政府的發言人公開的向國人說「泛藍的集會活動有可能引起暴動」,要全體國民冷靜理性。
有意思,太有意思了。對經過近10 年來台灣社會風風雨雨的台灣民眾來說,一定也會覺得好像發現了什麼,感覺有點怪,但就是說不太出來。對啦!不覺得聽到看到的,政治人物的嘴臉,很像嗎?說 話的、抗議的、不爽的,角色、立場、都差不多,不同的,就只是「黨不一樣」。昔日分屬朝野,現在全換過來了。
你一定會說,我是不是和社會脫節很久了,不然要寫文章前也不做點功課,四年前就政黨輪替了,怎麼現在才藍綠換邊?嘿!我可沒有搞錯,綠色執政已經四年了。 只是最近的大選,出現了大家最不想遇到的情況—兩組候選人的得票率只差了0.2%,一邊不爽,出來抗爭,一邊也沒有什麼歡樂的氣氛,忙著處理群眾事件,還 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出來說「我沒作弊」。好熟的場景啊!
還看不出來嗎?曾經執政的國民黨開始學會當反對黨,執政的民進黨開始學著當執政黨了。「穩定、安定」成為民進黨的口頭禪,民進黨開始「當家」了。執政黨, 口徑一致的,極力希望淡化這場選後的紛爭。利用媒體、社會清流,對泛藍的領導人和支持者施壓,想盡辦法在澄清自己「得位不正」的傳言,運用各種的力量平息 風波,營造一種「社會需要休息」的氛圍,要泛藍知難而退。而泛藍的敗選,引起許多支持者的不滿,加上連、宋及黨機器的運作,從320開票的當晚,台中、高 雄出現了群眾聚集滋事的場面,總統府前的靜坐抗議,更從當晚就一直持續。各種形式的發言、謾罵出爐,民意代表率眾一馬當先,橫衝直撞,與大選相關的場合, 一定少不了群眾衝突。泛藍所呈現的「在野氣勢」,和執政當局絕對不只天壤之別而已。
一個民主的機制,本質上就是執政和在野的戰爭。執政一方,可以掌控國家的行政權和國家資源,如果沒有強而有力的制衡力量監督,政府就可以為所欲為,那和專 制時代的皇帝有什麼兩樣?權利是很迷人,但也是很可怕的東西,權力一但被濫用,對國家社會的偒害,看看世界其它非民主國家,那裡的人民生活情況就明白了。 而一個執政者,如果不能對權力謙卑,珍惜人民的每一票,而是仗著民氣,為所欲為,剛愎自用,放任小人敗壞朝綱,目無法紀,而對人民卻又是另一套,只要求人 民配合、順從,不能有反對的聲音,不從者大扣帽子,大加批判。如果沒有一個相對而有力的反對黨,那執政當局的氣焰更是如日中天了。
這樣子台灣不會很亂嗎?錯!因為責任根本就不在人民。社會的安定,本來就是執政當局責無旁貸的責任,因為執政者才是真的有能力作事的。執政的怕在野的監 督,就顯得這個政府的無能和不付責任。國民黨的執政,就是逃不過民進黨的強力監督,被人民用選票淘汰。民進黨上台以後,卻抬出「反政府就是不愛台灣」的口 號,還以為自己是在野黨,打壓在野。而在野後的泛藍也是頗不爭氣,內部的風波不斷,又沒能根除50 年的執政包袚,還以為自己是執政黨,綁手綁腳,無法形成有效的在野監督力量。
我必須誠懇但痛心的指出,如果在野的力量能夠有效發揮,民進黨執政的四年,核四停建、八掌溪、一邊一國論、SARS、還有教改、農改、甚至是許多國民黨時 代辦不出來的疑案,總總的,里里扣扣的事件,不會處處看到政府利用意識形態,強硬蠻橫的乾綱獨斷,又對民眾基層的呼喊,視而不見。更不會看到現在民進黨的 官員,對在總統府前,做法有議但正當性十足的群眾運動,充份展現執政者傲慢的嘴臉,要他們解散。
讓在野的學會在野,讓執政的有效執政。以後不論是誰在野,都要真正結合民意,形成強大的監督力量,不畏權力。而執政的也要隨時記著,有個強大的監督力量, 正盯著自己的一言一行,對權力保持謙卑。到那時,意識形態操縱不了任何人,極藍極綠的訴求就沒有市場。誰好,誰行,就選誰,人民自然擁有中道的力量,不藍 不綠,但也是藍是綠。敬告執政者,權力啊,這玩意兒小心點用,「做不好就換人,不要講東講西的」這句話,俗揢有力。
我很高興,因為這次的事件,讓藍綠執政在野的分際終於浮現,台灣雖然表面上分成兩邊,但是真正的中間選民此時正在成形。每個人都有立場,每個人都要尊重別 人的立場。尤其是執政者,就算是在野勢力「在」怎麼「野」蠻,做得好何必怕被罵?大多數的人民還是非常的理性的,知道自己的選擇如何。對於這次的大選爭 議,自己只有一句話「自認清白就應該大聲點講」,不要給人家看出心虛的地方。換個角度來說,經過驗票的手續,如果可以還阿扁一個清白,不也是為阿扁好嗎? 迫不及待的打壓群眾運動,只會換來更多的質疑。人民,本來就沒有錯,為政者的氣度,趕快拿出來,拿多點!
睡了,累。㊣
不太想聊政治。最近每天都在談,有夠煩。越說會越亂。不過從今天開始,有意思了。
大選後,我自己的許多政治傾向較綠的朋友,這幾天看到我,都會表示對選後泛藍群眾活動的反感和不滿。一致的認為,那是在製造社會的對立和不安,只因為泛藍 的候選人輸不起,憑什麼鼓動群眾上街頭。政府的發言人公開的向國人說「泛藍的集會活動有可能引起暴動」,要全體國民冷靜理性。
有意思,太有意思了。對經過近10 年來台灣社會風風雨雨的台灣民眾來說,一定也會覺得好像發現了什麼,感覺有點怪,但就是說不太出來。對啦!不覺得聽到看到的,政治人物的嘴臉,很像嗎?說 話的、抗議的、不爽的,角色、立場、都差不多,不同的,就只是「黨不一樣」。昔日分屬朝野,現在全換過來了。
你一定會說,我是不是和社會脫節很久了,不然要寫文章前也不做點功課,四年前就政黨輪替了,怎麼現在才藍綠換邊?嘿!我可沒有搞錯,綠色執政已經四年了。 只是最近的大選,出現了大家最不想遇到的情況—兩組候選人的得票率只差了0.2%,一邊不爽,出來抗爭,一邊也沒有什麼歡樂的氣氛,忙著處理群眾事件,還 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出來說「我沒作弊」。好熟的場景啊!
還看不出來嗎?曾經執政的國民黨開始學會當反對黨,執政的民進黨開始學著當執政黨了。「穩定、安定」成為民進黨的口頭禪,民進黨開始「當家」了。執政黨, 口徑一致的,極力希望淡化這場選後的紛爭。利用媒體、社會清流,對泛藍的領導人和支持者施壓,想盡辦法在澄清自己「得位不正」的傳言,運用各種的力量平息 風波,營造一種「社會需要休息」的氛圍,要泛藍知難而退。而泛藍的敗選,引起許多支持者的不滿,加上連、宋及黨機器的運作,從320開票的當晚,台中、高 雄出現了群眾聚集滋事的場面,總統府前的靜坐抗議,更從當晚就一直持續。各種形式的發言、謾罵出爐,民意代表率眾一馬當先,橫衝直撞,與大選相關的場合, 一定少不了群眾衝突。泛藍所呈現的「在野氣勢」,和執政當局絕對不只天壤之別而已。
一個民主的機制,本質上就是執政和在野的戰爭。執政一方,可以掌控國家的行政權和國家資源,如果沒有強而有力的制衡力量監督,政府就可以為所欲為,那和專 制時代的皇帝有什麼兩樣?權利是很迷人,但也是很可怕的東西,權力一但被濫用,對國家社會的偒害,看看世界其它非民主國家,那裡的人民生活情況就明白了。 而一個執政者,如果不能對權力謙卑,珍惜人民的每一票,而是仗著民氣,為所欲為,剛愎自用,放任小人敗壞朝綱,目無法紀,而對人民卻又是另一套,只要求人 民配合、順從,不能有反對的聲音,不從者大扣帽子,大加批判。如果沒有一個相對而有力的反對黨,那執政當局的氣焰更是如日中天了。
這樣子台灣不會很亂嗎?錯!因為責任根本就不在人民。社會的安定,本來就是執政當局責無旁貸的責任,因為執政者才是真的有能力作事的。執政的怕在野的監 督,就顯得這個政府的無能和不付責任。國民黨的執政,就是逃不過民進黨的強力監督,被人民用選票淘汰。民進黨上台以後,卻抬出「反政府就是不愛台灣」的口 號,還以為自己是在野黨,打壓在野。而在野後的泛藍也是頗不爭氣,內部的風波不斷,又沒能根除50 年的執政包袚,還以為自己是執政黨,綁手綁腳,無法形成有效的在野監督力量。
我必須誠懇但痛心的指出,如果在野的力量能夠有效發揮,民進黨執政的四年,核四停建、八掌溪、一邊一國論、SARS、還有教改、農改、甚至是許多國民黨時 代辦不出來的疑案,總總的,里里扣扣的事件,不會處處看到政府利用意識形態,強硬蠻橫的乾綱獨斷,又對民眾基層的呼喊,視而不見。更不會看到現在民進黨的 官員,對在總統府前,做法有議但正當性十足的群眾運動,充份展現執政者傲慢的嘴臉,要他們解散。
讓在野的學會在野,讓執政的有效執政。以後不論是誰在野,都要真正結合民意,形成強大的監督力量,不畏權力。而執政的也要隨時記著,有個強大的監督力量, 正盯著自己的一言一行,對權力保持謙卑。到那時,意識形態操縱不了任何人,極藍極綠的訴求就沒有市場。誰好,誰行,就選誰,人民自然擁有中道的力量,不藍 不綠,但也是藍是綠。敬告執政者,權力啊,這玩意兒小心點用,「做不好就換人,不要講東講西的」這句話,俗揢有力。
我很高興,因為這次的事件,讓藍綠執政在野的分際終於浮現,台灣雖然表面上分成兩邊,但是真正的中間選民此時正在成形。每個人都有立場,每個人都要尊重別 人的立場。尤其是執政者,就算是在野勢力「在」怎麼「野」蠻,做得好何必怕被罵?大多數的人民還是非常的理性的,知道自己的選擇如何。對於這次的大選爭 議,自己只有一句話「自認清白就應該大聲點講」,不要給人家看出心虛的地方。換個角度來說,經過驗票的手續,如果可以還阿扁一個清白,不也是為阿扁好嗎? 迫不及待的打壓群眾運動,只會換來更多的質疑。人民,本來就沒有錯,為政者的氣度,趕快拿出來,拿多點!
睡了,累。㊣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