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大量的資訊,不能靠線性的方式呈現。不過也10年前,股票還可以用聽廣播的。那是上市的公司少。現在只用收音機聽盤看看,唸過一輪才能知道漲跌,想不賠,那除非是跟著吳老師買的股(不知道吳老師是誰?好啦!其實他們是一個團體,還有"陳老師"和"馬老師"。小朋友,懂了嗎)。路況是在同一個時段,在不同的空間中所發生的空間資訊,所以要利用能即時呈現出空間資訊的方式,就是視覺化的介面。用路人知道自己在哪裡,附近發生了些什麼路況,如果我路徑上有狀況,有沒有其它的替代方案,替代方案的路徑。這些空間資訊的呈現,和decision-making的功能,不能靠具科技感的”台呼”,和DJ的嬌喘嗲聲來提供。如此龐大,具時效性的資訊,建立在使用語音傳遞,非即時傳輸,且缺乏客觀評估機制的模式上,不但落伍,而且根本就是不正確的模式。
要改善,得從資訊的傳遞方式下手。在數據傳輸技術尚未普及的時候,已經有理想的模式形成,就是無線電。我曾當過一陣子"香腸族"。在南投唸書的時候,被我同學拉進去的。一支5W功率的手機,一根車用天線,學生嘛!配備很陽春。沒事就打開”救難協會”的頻道,沒事就收聽,有事就間隔插花。我住的地方點位好,小功率就可以涵蓋住南投、草屯、名間一帶,所以有時還充當一下”基地台”(主台)。那時無線電通訊的模式,和具主從架構的星狀網路類似。由其中一台,可能是功率較高、天線較佳、或是值機的”正好有空”的,出任"基地台",當有友台要發話時,先呼叫輪值基地台,取得同意後,再行發話或呼叫其他友台,結束後再把頻段還給基地台。因為是無線電明碼通信,所以只要是訊號可及之處,就可接收到無線電話音。
訊息取得的方式,和警廣類似,也是有一個主控台,來配置訊息傳達的時間,但是,比起警廣,以區域無線電的方式是有效率的,因為在無線電話務通訊中,每個組成的點都是訊息的提供者和接收者,也就是說,網路上每一個點所發出的訊號,只要在接收範圍內,都可以收到。通常基地台都會重發一次路況的訊息,使在接收範圍內的電台都能收到。因為無線電的傳輸特性,如果是移動中的電台,有可能因為地形地物等各種因素,以致於收不到提供訊息電台的訊號。沒關係,可以向基地台,或是其它電台”query”該項訊息,或是訊號良好的話,直接向訊息提供電台要求確認該訊息。這樣的訊息傳遞是非線性的,即時廣播,且具訊息的主動要求性,可取得最即時的訊息。以路況訊息而言,無線電話務傳輸使得訊息本身,可因為其它電台的討論,而可以被確認,進而可以提出建議路線的要求,請其它電台協助。達到移動式資訊的即時、同步、互動功能。
當然無線電話務通訊還是有他的問題。和警廣的模式一樣,基本上要先對當地、當頻段的”基地台”取得發話的許可,才能在該頻段發射訊號。如果該頻段同時要取得發話權的電台太多,也會產生訊息的阻塞現象,末梢的訊息無法即時有效的傳遞給中樞,也就會產生和警廣模式一樣的效率問題。再者,第四級業餘無線電使用的頻率,是在144及430MHz兩處,並規定功率不能大於10W,理想通訊範圍約為半徑15Km左右,所以容易有電台在地聚集的形式出現。也就是以鄰近幾個鄉鎮為單位,共同約定長期使用某一頻段(這部份是不合法的)。對長途移動的電台而言,”跨區”就是個很大的問題。不像GSM或PSH等系統,還可以用”漫遊”的作法解決,業餘無線電的話務中繼,就沒有那麼的簡便。而且,既然是”業餘”,就沒有投資報酬率了,一切都是”做義工”的,自然推展不開。所以,利用無線電話務做為路況資訊平台,不適用於資料量大且大範圍的跨區路況資訊使用。
理想的路況資訊系統架構,要足移動式資訊的即時、同步、互動3個條件,每一個網路中的單元,都是資訊的接受者及提供者,中樞單元的角色,在於整合末稍傳回的資訊,經過適當的整合後傳遞出去,不能成為資訊流中的阻礙者。整合網路看起來是互相的平等的交換資訊,但是還是有一個中樞單元來負責協調整個網路的運作。網路中傳遞的資訊,應該是格式簡單案容量小的文字,而不是大量且處理困難的語音。其實整個網路的架構類似目前電腦系統中的P2P,由叢集中的電腦取得檔案的片段,而由”種子伺服器”來提供網路資源的導引和整合。這樣的網路架構,應該是可以合理滿足路況資訊的需要。
這個架構,呼之欲出。下回分解。
要改善,得從資訊的傳遞方式下手。在數據傳輸技術尚未普及的時候,已經有理想的模式形成,就是無線電。我曾當過一陣子"香腸族"。在南投唸書的時候,被我同學拉進去的。一支5W功率的手機,一根車用天線,學生嘛!配備很陽春。沒事就打開”救難協會”的頻道,沒事就收聽,有事就間隔插花。我住的地方點位好,小功率就可以涵蓋住南投、草屯、名間一帶,所以有時還充當一下”基地台”(主台)。那時無線電通訊的模式,和具主從架構的星狀網路類似。由其中一台,可能是功率較高、天線較佳、或是值機的”正好有空”的,出任"基地台",當有友台要發話時,先呼叫輪值基地台,取得同意後,再行發話或呼叫其他友台,結束後再把頻段還給基地台。因為是無線電明碼通信,所以只要是訊號可及之處,就可接收到無線電話音。
訊息取得的方式,和警廣類似,也是有一個主控台,來配置訊息傳達的時間,但是,比起警廣,以區域無線電的方式是有效率的,因為在無線電話務通訊中,每個組成的點都是訊息的提供者和接收者,也就是說,網路上每一個點所發出的訊號,只要在接收範圍內,都可以收到。通常基地台都會重發一次路況的訊息,使在接收範圍內的電台都能收到。因為無線電的傳輸特性,如果是移動中的電台,有可能因為地形地物等各種因素,以致於收不到提供訊息電台的訊號。沒關係,可以向基地台,或是其它電台”query”該項訊息,或是訊號良好的話,直接向訊息提供電台要求確認該訊息。這樣的訊息傳遞是非線性的,即時廣播,且具訊息的主動要求性,可取得最即時的訊息。以路況訊息而言,無線電話務傳輸使得訊息本身,可因為其它電台的討論,而可以被確認,進而可以提出建議路線的要求,請其它電台協助。達到移動式資訊的即時、同步、互動功能。
當然無線電話務通訊還是有他的問題。和警廣的模式一樣,基本上要先對當地、當頻段的”基地台”取得發話的許可,才能在該頻段發射訊號。如果該頻段同時要取得發話權的電台太多,也會產生訊息的阻塞現象,末梢的訊息無法即時有效的傳遞給中樞,也就會產生和警廣模式一樣的效率問題。再者,第四級業餘無線電使用的頻率,是在144及430MHz兩處,並規定功率不能大於10W,理想通訊範圍約為半徑15Km左右,所以容易有電台在地聚集的形式出現。也就是以鄰近幾個鄉鎮為單位,共同約定長期使用某一頻段(這部份是不合法的)。對長途移動的電台而言,”跨區”就是個很大的問題。不像GSM或PSH等系統,還可以用”漫遊”的作法解決,業餘無線電的話務中繼,就沒有那麼的簡便。而且,既然是”業餘”,就沒有投資報酬率了,一切都是”做義工”的,自然推展不開。所以,利用無線電話務做為路況資訊平台,不適用於資料量大且大範圍的跨區路況資訊使用。
理想的路況資訊系統架構,要足移動式資訊的即時、同步、互動3個條件,每一個網路中的單元,都是資訊的接受者及提供者,中樞單元的角色,在於整合末稍傳回的資訊,經過適當的整合後傳遞出去,不能成為資訊流中的阻礙者。整合網路看起來是互相的平等的交換資訊,但是還是有一個中樞單元來負責協調整個網路的運作。網路中傳遞的資訊,應該是格式簡單案容量小的文字,而不是大量且處理困難的語音。其實整個網路的架構類似目前電腦系統中的P2P,由叢集中的電腦取得檔案的片段,而由”種子伺服器”來提供網路資源的導引和整合。這樣的網路架構,應該是可以合理滿足路況資訊的需要。
這個架構,呼之欲出。下回分解。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