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許多人在放天燈,很壯觀,有趣。總有個疑問,那些天燈最後到哪兒去了?真的「飛上天」了嗎?
按照往例,及新聞報導,光是平溪一帶,就有上千個天燈放到天上去。昨夜的天氣還不錯,估計有2千盞天燈施放。再根據昨天的氣象資料,風向東風轉東北風,風速在10m/s左右。再找找yahoo知識+,一個一般大小的天燈,平均的「飛行時間」大約是15~20分鐘,等到做為熱空氣來源的油紙燒完了,就會掉下來。這樣算算,一個天燈從平溪出發,就算再怎麼會飛,大概移動的距離,約為1200米左右。在地圖上看,平溪在北部山區,平溪的西面也都是山,也就是說,從平溪放的天燈,大致上都會落在方圓一千米的山區。
山上會有什麼?不一定是人烟稀少的地方,也有可能是農作區,這得查查當地的土地利用狀況。天燈這東西,如果真的是火熄了才掉下來的,頂多地上多了些廢棄物而已。但如果沒熄呢?不就是從天而降的火球嗎?好可怕啊!中正國際機場就可能因為幾個天燈,結果草坪草了2、3個小時。還有許多人抱怨,從天而降的天燈垃圾,掛滿果樹,很難清理。放天燈應該很high,但一不小心,有可能成為其它人的負擔。
怎麼辦呢?天燈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民俗活動,總不能完全的禁止吧?我想,除了在天燈的製作技術上,要加以改良。除了要回歸自然面,使用可完全自然分解的材料外,熱源產生的方式,也是需要檢討的項目之一。可不可以找到不用火,但可以產生熱的熱源,一樣可以達到加熱空氣的效果呢?木炭、遠紅外線、都是可行的辦法吧?或是乾脆用電加熱,可以考慮看看。除了加熱空氣的方式和技術的改良外,我相信知道天燈飛到哪兒去了,掉在哪兒了,是和颱風警報一樣有必要的科技。放天燈很爽我知道,但是一個個火球,在天空漫無目的的飛來飛去,怪嚇人的。實在是有必要,請學術界針對天燈的飛行特性做個研究,並收集以往歷年來天燈殘骸的空間分布,利用GIS將施放天燈當地當時的風速風向加以計算,應該就可以推估天燈群的分布狀況,及可能的落點。那個裝置的感覺,應該就像電影烈日風暴(Tears of the sun)中,特戰小組用來顯示地形及敵軍資訊的電子地圖那樣。
利用這個裝置分析天燈的飛行及落下位置,劃設出天燈警戒區,如此一來,可以提供服務的對象可以有1)警察局及消防局。尤其是消防局,可以事先針對天燈群可能通過的路徑,發布警報,請在範圍內的民眾,注意天上隨時有可能落下的火球或殘骸,並將消防人力物力往該區集結。2)環保局。預先了解天燈的落點,在天燈可能的落點投入清運的人力。3)農業局。可以請警戒區內的農民事先對作物進行防護,減低損失。4)航空及國防單位。事先預估天燈的飛行狀況,避免對飛行航空器產生干擾,影響飛航安全。因為天燈是熱源,將會對使用追熱技術的武器產生影響,為減少誤判,適當的預測是必要的。5)放天燈的民眾。如果有興趣想撿回自己天燈的,在警戒區內撿到的機會自然會較大。可是每個人不一定會有時間,去找遍整個警戒區啊?OK啦!可以透過網路交換啊!就解決了。
有人或許會說,就一個一年一次的燈會而已,幹麻這樣的大費張的事先規劃,又是警戒區,又是發警報的,未免大驚小怪了。是啊,放天燈嘛!如果天燈真的這麼危險,乾脆禁止算了。哎喲,天燈可是台灣的民俗特色呢,怎麼可以因噎廢食呢?只要事前有詳細的規劃和準備,天燈是很安全的。當局隨便輕忽的結果,中正機場的國際笑話,就是一例。㊣
留言
不過看完該計畫後,怎覺得放天燈最原始的意義怎麼好像消失了???
你說的沒錯,天燈最好玩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大大的燈籠,上面給他寫上大大的字,希望老天爺能看到,那個用火點燃的方式,只是傳統讓天燈飛起來的方法之一,不是天燈的重點.
可回收式的天燈好玩是好玩,但是祈福的感覺就沒有了.
謝謝你的意見.可回收式天燈就是互動科技的最好負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