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主為何沉默

"In a place like this, words fail; in the end, there can be only a dread silence, a silence which itself is a heartfelt cry to God: Why, Lord, did you remain silent?"

Benedict XVI, 2006

這是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在訪問波蘭的奧許維茨集中營 (Map)-----一座讓100萬以上猶太人,慘遭納粹殺害的地獄時,所作的祈禱文一段。那句「主啊!祢為何沉默」,深深震撼我心。嗯,也和我最近看到的電影有關。

不曉得怎的,連看了兩部和戰爭有關的電影。一是「烈日風暴」(Tears of the sun)。二是「入侵阿富汗」(The Beast)。「烈日風暴」的背景是1994年的奈及利亞,那時奈及利亞爆發了嚴重的種族及宗教衝突,信仰基督教的種族,遭到回教種族以種族滅絕的方式,大量屠殺,據估計有150萬人因此喪生。而「入侵阿富汗」的背景,便是1979~1989年前蘇聯入侵阿富汗戰事,到底死了多少人,目前並沒有一個較確切的數字。這兩個事件,只是二次大戰後,世界各地武裝突的二個例子而已,其它血流成河的人間悲劇,不在少數。

看到這些電影的背景故事,看到被無情戰火揉躪過的地方,慘絕人寰的景象,漫天烽火,哀鴻遍野,令人感到戰爭的可怕,和無情。加上描述二次大戰奧許維茨集中營的「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那種已經滿出來的死寂,絕望,不禁想令人大喊,這真的是「上帝所遺忘的地方」嗎?當我們絕望,孤獨,無助時,我們所信仰的,所相信的,所需要的,這時候在哪裡?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有無助的時候。在這裡,暫時抛下「真神是誰」的爭議,我相信這個時空中,自有一股看不見的力量,存在於我們的周圍。那是不太容易具體說明的,「敬神如神在」是我基本的體認。當然,有善就有惡,有光就有影,所謂的是非黑白,只是一體兩面。在陽光下,我們可以一眼分辨哪裡是光,哪裡是影,但是真正細分出光和影的分際線,可以說不可能。我覺得這就是大自然,或是所謂的造物者,主宰者,要告訴我們的事。相信是光,就是光,相信是影,就是影。每個人對生命,對環境的體悟不同,對於光和影的喜好,也會不同。正定勝邪,但邪不會永遠消失,就因為有正必有邪。

既然正邪不滅,那為什麼要有信仰?那是因為大部份的人都喜歡光,對光明的喜好和崇拜,轉變成為一種堅定不移的信仰。而這個心中的信仰,是要幫助人們,面對各種黑暗的磨難與考驗的。中國古諺說「天助自助者」,就是說明,面對困難和艱險,人必須想辦法,自己喚醒自己的勇氣和決心,面對眼前的一切,有了這個信念後,自然就會擁有那看不見的力量。自然無堅不摧,無攻不克。在危難中,最可貴的不是神之一臂,也不是消滅邪惡的大快人心,而是人被激起的道德意識,相信長夜將盡的堅定信仰,然後再憑著這股力量,鏟奸鋤惡。

人最可怕的,其實是漠視。史金納博士有個很有名的心理實驗。把一個有癲癎症狀的人A,放在一個研究室中,再放入不知道A有癲癎症的人,觀察在同一時時多少人數時,會對癲癎發作者施救。結果實驗證明,超過4人以上,就會對癲癎患者,失去第一時間採取行動的能力。因為誰都不知道誰要先採取行動,彼此推委責任,內心掙扎,不曉得是誰要伸出援手,甚至希望別人出手,而不是自己的結果下,乾脆漠視眼前的一切。史金納稱這樣的現象為「決策癱瘓」。這個實驗,很露骨的說明,就算我們知道為善者眾,社會上仍有許多人,在大庭廣眾下被傷害,而我們卻很容易的視而不見。孫中山先生說過,主義是一種思想,一種信仰,一種力量。有了思想,才有信仰,才有力量。如此可知,當我們看到了,知道了眼前發生的,是不公不義的事,請相信自己的信仰,採取可以採取的行動。一個關心,一通電話,只要能對事情有幫助,都好。

主或許沉默一時,但不曾漠視和放縱。100萬以上的猶太人,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喚醒了亡國千年的猶太人,重新建立自己的國家,並且在強鄰環伺下,用鮮血換來勝利,繼續屹立在西亞,成為數一數二的強權。當時那些納粹創子手,大多在戰後也都被處以極刑。我從不相信,自由、平等是可以妥協和委曲求全,就因為自由平等是普世價值,唯有用血和淚換來的,才會提醒人們,懂得互相尊重與珍惜彼此。我們無法逃避挫折無助,在求主垂憐的同時,也請萬能的造物者,賜給我們勇氣,激發我們潛在的力量,面對一切。當我們醒來,擁有信仰,產生力量,主,也必不沉默。㊣

“The only thing necessary for the triumph of evil is for good men to do nothing.”- Edmund Burke

延伸閱讀:

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參訪報導

參考資料:

「入侵阿富汗」(The BeastA&M Films1993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環球影業,1993

「烈日風暴」(Tears of the sun,哥倫比亞影業2002

鄭雅方譯,打開史金納的箱子,中譯本,老師出版社,2006,台北。

留言

匿名表示…
主啊!祢為何沉默!!
Wow! 不知道如何回文! 因為現在心中深深的有一種感覺~~~!說不上來 :(
或許一切真的沉默太久了!
Totoro寫道…
沉默太久了.............哇.......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不吃香菇

別阻止我,這次我一定要說。大聲說。我不吃香菇。 有東西不吃,不外乎三不 -- 「不能吃」、「不敢吃」和「不喜歡吃」。我對香菇,還有一種莫名的,長久以來累積的負面印象。菇類的產品很多,什麼鮑魚菇,杏鮑菇,金針菇,草姑 …… 等等。我宣示一下,除了「香菇」,不管是台式的,日式的,有花沒花,叫香菇的,最好離我遠一點。 我從小就不吃香菇。原因很簡單,我不喜歡那個味道。曾經問過許多愛吃香菇的人,香菇到底有什麼好吃的?得到的答案,竟然也是因為「味道」。也有人說,香菇吃起來很像肉,那 …… 為什麼不直接吃肉呢?修道吃素,不能吃葷,所以就吃香菇。啊?修行發願吃素,想吃肉就拿香菇來模擬肉哦!這我就很難理解了,也讓我對香菇更加的討厭。後來才知道,素食料理有很大一部份都有放香菇。素食宴我會去啦!只是我都吃白飯。叫我夾素菜,我會結屎面,然後翻桌。 家裡對吃還滿講究的,號稱天下極品美味的香菇,當然是少不了的。我們家人都超愛吃香菇的。從小我就被教育,一定要吃香菇。大家小時一定都有這樣的經驗,爸媽為了不讓小孩子偏食,規定所有的菜都要吃,不能有某幾樣不吃。可是就是會有幾樣,是小孩子怕的,此時就可以看到爸媽連哄帶騙的,要小孩子聽話,把東西吃下去。小孩子不聽,就開始大哭大叫。爸媽也耐不住性子了,用打的用罵的,就是要小孩子把東西吃下肚。為了不偏食,每每在用餐時刻,上演同樣的戲碼。不然就是看硬的不行,就用軟的,把東西混合在其它的菜色中,看看能不能矇混過關。其它的東西或許有用,可香菇就沒用。切丁切絲,和菜和湯,都逃不出我的法「鼻」。香菇這玩意兒有個特性,就是切越細,味道越有。後來我已經可以用看的就看出來,這碗菜裡有沒有香菇。木耳和香菇也不會搞混。就算我已經有這種「修為」了,爸媽還是不放棄,繼續努力,就是要讓我「品嘗」一下香菇的美味。 記得是國小三、四年級,有一天到父親的一個朋友家作客,並接受午宴。桌上有一鍋大湯,我用聞的就知道,此乃赫赫有名,香菇界的名菜-香菇人蔘雞湯是也。不例外,一樣好說歹說,就是要把香菇吃下肚。我緊閉嘴巴,拚命抗拒,任憑威脅利誘,絲毫不為所動,男子漢大丈夫,不吃就是不吃,連父親朋友的家人也來勸說,香菇都嘟到嘴巴邊上了,我還是不吃。後來實在是沒辦法,小時候性子烈脾氣壞,就自己到那鍋湯裡,夾了一朵香菇,咬都沒咬,整朵好好的給它吞下去。這下我吃了吧?可大...

正確的態度,深廣的遠見

人之所以有見識,受尊敬,在於看事情的態度,景仰一個人,也是景仰他的態度。沒錯,態度真的很重要,有正確的態度,才有深廣的遠見。聽到廣播節目中,北京大學 潘文石 教授的電話專訪。好感動。 潘 教授何許人也?他出了一本書「呼喊春天 — 貓熊虎子與我」,嗯,夠有名了吧!咱阿扁才在自己的電子報,大大的捧了這本書,還以此為本,推演出一套「動物自然放養」論,講了半天,反正就是不要代表「大中國」思想的貓熊來台灣,而且是在農委會即將召開審議委員會,決定是否要許可熊貓來台的前夕。 如果我是貓熊,我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人類的世界,總是這麼的複雜。貓熊是國際級的保育動物,卻也成為官方為了防止中國意識,而利用的理由和宣傳手段。在 潘 教授的專訪中,身為一個研究貓熊的國際知名專家,「呼喊春天 — 貓熊虎子與我」的作者,和阿扁的看法卻極端的不同。以貓熊保護的立場, 潘 教授是不贊成將目前已圈養的貓熊,野放回棲地。在完全解除人類對野生物種的威脅前,野放反而是一種謀殺,對保育有害無益。 潘 教授進一步說明。經過人類圈養的物種,對人類都已有依賴性。如果野外生活都還得靠人類,對人類沒有戒心,甚至是沒有野性,該物種就無法完全回到自然環境。而且,人類圈養的環境,可能會有潛在的病毒或帶原體等,會經由野放而帶回原有的棲地。對於在棲地未經圈養的野生種,因為沒有病毒的抗體,容易引發傳染病,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自上個世紀未,國際普遍認為,物種野放的政策需要檢討,也停止了相關的措施。物種的環境適應性倒不是很嚴重的問題,人類直接或間接的有無作為,才是對物種生存的決定性因素。 對於動物園的功能, 潘 教授也提出了看法。他認為,在 21 世紀,動物園早已不是「展示動物」的娛樂場所,而是生態保育的教育中心。以先進的科技,針對瀕危且需人工復育的物種,營造近似原有棲地的環境,並進行學術研究。人們可以在動物園,透過對動物近距離的接觸,培養人們愛動物的心理,進而關心動物,關心自然環境。 潘 教授不諱言,越可愛的動物,越有效果,貓熊就是可愛到掉渣的啦!還有,重要的是,透過動物園的門票收入,除了用以維持動物園的管銷外,還是保育工作的重要經費來源。學術、教育、資金來源,是本世紀動物園的主要工作。既然大陸要送的貓熊,已經是人類圈養的第二代,只要台北木柵動物園能夠提供合適的環境,貓熊是可以來台灣的,沒有保...

聖誕快樂!!!

感謝大家這一年的支持和陪伴,在此衷心的祝福大家。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