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看了部電影,Cars,看完想了很多,有不少感觸。為什麼去看電影的,都是成雙成對的,還有一個就坐在我旁邊,馬上就給它親親抱抱起來……哦,歹勢,那不是重點。Cars說了很多,關於人和地方的事。這次先講講關於「地方」的事。
前天正好回宜蘭一趟,走的是剛完工的雪山隧道。除了驚嘆工程的艱鉅,和三不五時,吵死人的,恨不得大聲幹譙,想叫他閉嘴的「歡迎光臨雪山隧道……」男音廣播。真的好快啊!以往從坪林走台9線到頭城,至少要1個半小時,如果假日車多,時間就又慢點。前天雖然車也不少,但也只花15分鐘就走完。眼前的北宜高速公路,像一條巨龍,躺在蘭陽平原上,到蘇澳以正常决度(嘿!我是一等國民乖寶寶)頂多20分鐘就到了。以前走省道時,不管是濱海台2,還是台9,都得花1小時(不要笑啦!人家真的很守規矩)。在我以時速XX公里,在頭城和羅東間的高速公路上巡航時,看著左右四周,美麗的蘭陽平原,心中卻有無限感嘆。
高速公路的出現,帶來了可及性的便利,但是卻會抹去了人們對地方的情感,加深彼此的疏離。
在「Cars」的場景中,閃電麥坤來到的,是一個現在看來窮酸落魄的小鎮。但在州際公路開通前,是一處公路上的轉運站。人們由66號公路來到這個小鎮,鎮上有輪胎行,有加油站,有餐廳,有旅館,還有酒吧。甚至有一個當時規模最大的飯店。這是一個靠公路中繼而發展的小鎮。過了一段時間,州際公路經過附近,小鎮上的人還以為是個大發利市的好機會,莫不引頸期盼公路的完工。可是,隨著公路的完成,東西兩端的距離縮短,不需要再到小鎮停留。沒有遊客,小鎮自然落漠,人口外移,建設停泄,最後,連地圖都不標上這個地方,更別想有什麼遊客會來了。
這個現象也很貼切的在台灣真實上演。想想看,每到農曆過年,就是台灣南來北往的交通流量尖峰。大部份人利用的,就是高速公路。雖然交通單位提供了許多的替代道路方案,但是最熟悉的,還是高速公路。因為高速公路的便利,使得大家對高速公路以外的土地,都疏離了。一「不小心」離開高速公路,彷彿到了另一個世界,不走高速就等於迷路。對於高速公路經過的地方,遊客都成了「過路財神」,高速公路用路人,已經沒了離開高速公路的勇氣,只想到達目的地就好。這個找高速公路的慌亂感,在「Cars」也正好有一幕。
導航軟體的出現,也有可能加強這種「地方疏離感」。以前傳統的地圖,體積不易攜帶,資料找查也不方便,不懂讀圖的人一堆。只要設定好目的地,「按照」軟體的運算結果,就可以找到想去的地方。傳統紙圖和電子導航系統,在讀圖上的差別,就在於紙圖提供了一個平面的「綜覽」,人可以在紙圖上,像看畫般的走馬看花,有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發現。電子導航產生的是一條「路徑」,使用者跟著路徑走,看到的也只是路徑上的資料,它說東,就得東,走錯了還會碎碎唸。先不討論圖資及運算結果的正確性,人們對地方的「視野」已經被軟體和高速公路限制住了。都市的人優雅的走在代表進步與速度的高速公路上,誰還會想要走其它的路呢?更別想是地圖上沒標的地方了。
以前還沒有中二高時,省道是台灣西部南來北往的不二選擇。後來為了舒解車流,先把省道拓寬,再來個西濱快速道路。後來中二高通車,省道,西濱平日都沒什麼車子。逢年過節,除非高速公路已經塞爆,不然大家寧可在高速公路上排隊,也不願意走省道,就怕迷路。這個現象同樣的會出現在北宜高。應該說,這個現象已經看得到了。星期六,接近中午的坪林,安靜得真不像話。以往的人山人海,不見了。
導航軟體的出現,是地圖使用的一大革新。但是我想,提供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盡信圖,不如無圖」。在紙圖上,以綜覽的視野,規劃好行程,然後利用電子地圖的定位及路徑運算,指引方向。利用紙圖對當地有個全面且概略性的了解,就不會受制於電子地圖的線性視野了。當電子地圖的導航有問題時,就可以較容易的回到紙圖,找尋其它可行的路線。當大家還在高速公路排隊燒油時,可以為自己創造許多意想不到的行程哦!
由蘇澳踏上旅程,從高速公路向四周回望,這裡是我的原鄉,我對這裡的田園風光感動的那次,就是我迷路的那次。車子奔馳在回野中,我放慢了速度,看著身旁的綠意,我真正的感覺到原鄉的美。這天,我決定了,,關掉GPS,下了交流道,不靠地圖,隨意的走,憑直覺和記憶,看我能不能找到,羅東鎮上最有名的一間蜜餞。吃著滿嘴的牛舌餅,親身感受土親,人親。
再去看電影吧!今天我要看「MI3」。好不好看我不知道。我單純是去挺一個人的。和日子有關。㊣
留言
再者,對於幾乎人手一台的PDA or "衛星"導航,真的會讓人開始習慣他所規劃的路線了!
只要稍微偏差路線!她就一直哭八~~~你已偏離路線,請回正途!! (像話嗎!?)....
我想說的是,我們應該要批判一下當下那些控制我們行動的設計產品以及公司和設計者!大聲說出:不要在他X的自以為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