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理想颱風天

今年的颱風似乎有點多,大家最期待的就是放颱風假。其實我不太喜歡放颱風假。一來能放颱風假的天氣,肯定已經非常差,加上台灣無能的政府,每次災情一定特慘。二是我放假,大家也放假,毫無成就感可言。如果再加上停水停電,那真是無聊,無言,無奈啊!

不曉得是不是生活越來越苦悶,每到颱風要來,就有一大堆人祈求,颱風趕快來。搞越大越好,然後賺一個颱風假,沒有整天,就算半天也好。有時老天垂憐,颱風輕輕帶過,總聽到許多人同聲嘆息,一個好好的假日就沒了。我相信這樣的「怨念」,某個程度也是反映,人民的生活痛苦指數。

凡事總有幾家歡樂幾家愁,相信我,連颱風也一樣。有人抱怨沒颱風假可以放,但也有人是額首稱慶。住在低窪地區的,山顛水濱的,每次颱風做大水,他們總是受害者。封山掩村,家破人亡,慘不忍睹。他們為了討口飯吃,住在我們一般人認為,比較危險的地方,實不得以也。所謂的政府,也只會狗叫要他們搬走,卻也拿不出什麼辦法要他們離開。當官的心虛啊!別怪政府不想解決問題,只是連後續經濟照顧的能力也沒有。官員們不敢,不行,既想放颱風假,又不希望搞太大。矛盾啊!

颱風對台灣地區來說,其實是非常重要的雨水來源。雨水又是發展農業的關鍵。農民也是颱風矛盾情節的受害者。颱風來了,菜價漲了,媽媽小姐們,又要哀聲連連了。有時颱風還在千里之遙,菜價就因為「預期心理」而漲價。大家怕颱風過後的菜價太高,先搶先贏。如果颱風沒來呢?管他的咧,有來沒來,果菜批發商們,都在蹺腳數鈔票啦!政府咧?不是都會出來平抑物價嗎?我……我也很想知道。調節農產機制,應該比去防災中心吃便當聽簡報罵人作秀重要吧?

颱風造成的苦樂集團,可以簡單的用下圖說明。

有沒有什麼兩全其美的方法?有啊!當然有。台灣的人口地理結構,解答了這個問題。

我查了資料。以台灣地區普遍認為的,傳統上人口密集的「北部地區」(台北縣市、桃園縣)來說,民國94年,北部地區佔了台灣人口(22689774)的36%(台北市2616375人,台北縣3736677人,桃園縣1880316人),農地面積只佔台灣地區(833176.422公頃)的9%(台北市3393公頃,台北縣32824公頃,桃園縣38778公頃),也就是說,最期待放颱風假的,北部最多,颱風所造成的農業災害,在北部影響機率最小。這也符合目前台灣的經濟地理結構。所以,颱風儘量往東海及台灣海峽北部移動,中心通過台北盆地的移動法,是影響最小,最皆大歡喜的路線。北部上班族們有假可放,中南部的農民們免受颱風直接影響之苦,雨水自然有豐沛不傷的西南氣流補充。東部的暑期旅遊業,也不會因為天候而中斷……好處太多,一時難以言盡啊(小朋友,這裡不可以學某個人,自稱從小第一名的,用罄竹難書哦)!

所謂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境界,大概差不多就是這樣了。㊣

資料來源: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http://bulletin.coa.gov.tw/view.php?catid=11304

戶役政為民服務公用資料庫 http://www.ris.gov.tw/ch4/static/st10-0.html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不吃香菇

別阻止我,這次我一定要說。大聲說。我不吃香菇。 有東西不吃,不外乎三不 -- 「不能吃」、「不敢吃」和「不喜歡吃」。我對香菇,還有一種莫名的,長久以來累積的負面印象。菇類的產品很多,什麼鮑魚菇,杏鮑菇,金針菇,草姑 …… 等等。我宣示一下,除了「香菇」,不管是台式的,日式的,有花沒花,叫香菇的,最好離我遠一點。 我從小就不吃香菇。原因很簡單,我不喜歡那個味道。曾經問過許多愛吃香菇的人,香菇到底有什麼好吃的?得到的答案,竟然也是因為「味道」。也有人說,香菇吃起來很像肉,那 …… 為什麼不直接吃肉呢?修道吃素,不能吃葷,所以就吃香菇。啊?修行發願吃素,想吃肉就拿香菇來模擬肉哦!這我就很難理解了,也讓我對香菇更加的討厭。後來才知道,素食料理有很大一部份都有放香菇。素食宴我會去啦!只是我都吃白飯。叫我夾素菜,我會結屎面,然後翻桌。 家裡對吃還滿講究的,號稱天下極品美味的香菇,當然是少不了的。我們家人都超愛吃香菇的。從小我就被教育,一定要吃香菇。大家小時一定都有這樣的經驗,爸媽為了不讓小孩子偏食,規定所有的菜都要吃,不能有某幾樣不吃。可是就是會有幾樣,是小孩子怕的,此時就可以看到爸媽連哄帶騙的,要小孩子聽話,把東西吃下去。小孩子不聽,就開始大哭大叫。爸媽也耐不住性子了,用打的用罵的,就是要小孩子把東西吃下肚。為了不偏食,每每在用餐時刻,上演同樣的戲碼。不然就是看硬的不行,就用軟的,把東西混合在其它的菜色中,看看能不能矇混過關。其它的東西或許有用,可香菇就沒用。切丁切絲,和菜和湯,都逃不出我的法「鼻」。香菇這玩意兒有個特性,就是切越細,味道越有。後來我已經可以用看的就看出來,這碗菜裡有沒有香菇。木耳和香菇也不會搞混。就算我已經有這種「修為」了,爸媽還是不放棄,繼續努力,就是要讓我「品嘗」一下香菇的美味。 記得是國小三、四年級,有一天到父親的一個朋友家作客,並接受午宴。桌上有一鍋大湯,我用聞的就知道,此乃赫赫有名,香菇界的名菜-香菇人蔘雞湯是也。不例外,一樣好說歹說,就是要把香菇吃下肚。我緊閉嘴巴,拚命抗拒,任憑威脅利誘,絲毫不為所動,男子漢大丈夫,不吃就是不吃,連父親朋友的家人也來勸說,香菇都嘟到嘴巴邊上了,我還是不吃。後來實在是沒辦法,小時候性子烈脾氣壞,就自己到那鍋湯裡,夾了一朵香菇,咬都沒咬,整朵好好的給它吞下去。這下我吃了吧?可大...

正確的態度,深廣的遠見

人之所以有見識,受尊敬,在於看事情的態度,景仰一個人,也是景仰他的態度。沒錯,態度真的很重要,有正確的態度,才有深廣的遠見。聽到廣播節目中,北京大學 潘文石 教授的電話專訪。好感動。 潘 教授何許人也?他出了一本書「呼喊春天 — 貓熊虎子與我」,嗯,夠有名了吧!咱阿扁才在自己的電子報,大大的捧了這本書,還以此為本,推演出一套「動物自然放養」論,講了半天,反正就是不要代表「大中國」思想的貓熊來台灣,而且是在農委會即將召開審議委員會,決定是否要許可熊貓來台的前夕。 如果我是貓熊,我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人類的世界,總是這麼的複雜。貓熊是國際級的保育動物,卻也成為官方為了防止中國意識,而利用的理由和宣傳手段。在 潘 教授的專訪中,身為一個研究貓熊的國際知名專家,「呼喊春天 — 貓熊虎子與我」的作者,和阿扁的看法卻極端的不同。以貓熊保護的立場, 潘 教授是不贊成將目前已圈養的貓熊,野放回棲地。在完全解除人類對野生物種的威脅前,野放反而是一種謀殺,對保育有害無益。 潘 教授進一步說明。經過人類圈養的物種,對人類都已有依賴性。如果野外生活都還得靠人類,對人類沒有戒心,甚至是沒有野性,該物種就無法完全回到自然環境。而且,人類圈養的環境,可能會有潛在的病毒或帶原體等,會經由野放而帶回原有的棲地。對於在棲地未經圈養的野生種,因為沒有病毒的抗體,容易引發傳染病,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自上個世紀未,國際普遍認為,物種野放的政策需要檢討,也停止了相關的措施。物種的環境適應性倒不是很嚴重的問題,人類直接或間接的有無作為,才是對物種生存的決定性因素。 對於動物園的功能, 潘 教授也提出了看法。他認為,在 21 世紀,動物園早已不是「展示動物」的娛樂場所,而是生態保育的教育中心。以先進的科技,針對瀕危且需人工復育的物種,營造近似原有棲地的環境,並進行學術研究。人們可以在動物園,透過對動物近距離的接觸,培養人們愛動物的心理,進而關心動物,關心自然環境。 潘 教授不諱言,越可愛的動物,越有效果,貓熊就是可愛到掉渣的啦!還有,重要的是,透過動物園的門票收入,除了用以維持動物園的管銷外,還是保育工作的重要經費來源。學術、教育、資金來源,是本世紀動物園的主要工作。既然大陸要送的貓熊,已經是人類圈養的第二代,只要台北木柵動物園能夠提供合適的環境,貓熊是可以來台灣的,沒有保...

聖誕快樂!!!

感謝大家這一年的支持和陪伴,在此衷心的祝福大家。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