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個人研究與公司智財

ohn Howkins的《The Creative Economy--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s》是目前探討創意經濟模式的重要參考書。 在書中Howkins不斷的強調,創意的著作權和智慧財產權,在創意有關的產業發展上,其深遠且重要的影響。最近大陸拍攝的影片《大國堀起》中指出,工業 革命的成就,來自許多工業產品及製程上的突破和創新。尤其是在英國,更是世界上第一個立法明確保障專利的國家,由此間接的使英國創造了工業革命的輝煌成 就。隨著數位工具引爆的新一波產業革命,帶來新的經濟模式的同時,以往的智慧財產權,或是專利權等傳統經濟及法理下的產物,能否適用於現代的創意經濟模 式,這個問題的核心,就在於著作權法及專利法等,是保障創意產業的發展,還是反而限制了創意的產生,目前似乎還不算有個正式的定論。或許也是和創意經濟的 規模,尚未有個明確的範圍有關吧?

我 最近就在思考一個問題,在公司,團體或一定體制內的創新,其個人所產出的創意,和公司所交付的創意,其關聯性及差異為何?我們知道,在一般的公司中,個人 會被要求對公司的研發專案及公司資訊,負有保密的責任,個人的工作及研發事項,其著作權也歸於公司所有,甚至還規定該員離職後,不得轉入與原單位技術及業 務有關之公司(這點當然有道義上的問題,因為原公司實在是沒有道理,去規範一個離職人員的去處)。公司對於員工所產出之創意,擁有其智權相關主張,因為是 使用了公司所提供的資源,包括水,電,儀器設備等投資,公司還給付薪水。其實這有點像公司出錢,給員工工作,然後就把員工的創意買斷。這樣的情形在目前的 似乎是合理的(我語帶保留的原因是,這樣好像過於偏護資方)。

今天假設一個狀況。有一個研究案,因為某些原因,可能是高層不同意,或認為 沒有重要性,或其它因素,反正就是沒通過,但是員工認為,這個研究值得一試,因此以己之力,買了器材設備,利用公司進行中的專案為研究樣本,進行研究,最 後得到了初步的成果,證明了自己的想法可行。那問題來了,因為這個研究案而衍生的流程,製程,方法,系統,公司可以主張其所有權嗎?

以員 工的立場,設備,時間,都是個人的投資,公司方面並沒有資源進來,所以研發成果並不能全部算是公司的。但是以公司的角度會認為,員工是公司請來的,用的是 公司的上班時間,公司的案子,成果當然是屬於公司的。商場不是大學論壇,對於研發成本較無彈性是可以理解的。連現在學校教授做研究,都要寫 proposal想辦法搞錢了,更何況是一般公司。所以我是想單純先以智財法規的角度,來試著思考這一類的問題。

為什麼這個問題值得討 論?為了因應創意經濟中,生產工具(電腦)和溝通平台(網際網路)的革新,不僅是鏟平世界的一力(佛里曼《The World is Flat》),也產生了新的獲利可能(克里斯安德森《The Long Tail Theory》,現有公司和員工的關係,已經不似已往的單純和穩固,智財法規的規範在此時,有可能成為限制創新的變數。算我頑皮的先起個頭,請盡可能的思 考。先聊聊未來在創意經濟中,可能的主顧關係,或許再回頭看這個問題,會比較有個概念。今天先說到這裡。

(原載於TOTORO週邊有事業)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不吃香菇

別阻止我,這次我一定要說。大聲說。我不吃香菇。 有東西不吃,不外乎三不 -- 「不能吃」、「不敢吃」和「不喜歡吃」。我對香菇,還有一種莫名的,長久以來累積的負面印象。菇類的產品很多,什麼鮑魚菇,杏鮑菇,金針菇,草姑 …… 等等。我宣示一下,除了「香菇」,不管是台式的,日式的,有花沒花,叫香菇的,最好離我遠一點。 我從小就不吃香菇。原因很簡單,我不喜歡那個味道。曾經問過許多愛吃香菇的人,香菇到底有什麼好吃的?得到的答案,竟然也是因為「味道」。也有人說,香菇吃起來很像肉,那 …… 為什麼不直接吃肉呢?修道吃素,不能吃葷,所以就吃香菇。啊?修行發願吃素,想吃肉就拿香菇來模擬肉哦!這我就很難理解了,也讓我對香菇更加的討厭。後來才知道,素食料理有很大一部份都有放香菇。素食宴我會去啦!只是我都吃白飯。叫我夾素菜,我會結屎面,然後翻桌。 家裡對吃還滿講究的,號稱天下極品美味的香菇,當然是少不了的。我們家人都超愛吃香菇的。從小我就被教育,一定要吃香菇。大家小時一定都有這樣的經驗,爸媽為了不讓小孩子偏食,規定所有的菜都要吃,不能有某幾樣不吃。可是就是會有幾樣,是小孩子怕的,此時就可以看到爸媽連哄帶騙的,要小孩子聽話,把東西吃下去。小孩子不聽,就開始大哭大叫。爸媽也耐不住性子了,用打的用罵的,就是要小孩子把東西吃下肚。為了不偏食,每每在用餐時刻,上演同樣的戲碼。不然就是看硬的不行,就用軟的,把東西混合在其它的菜色中,看看能不能矇混過關。其它的東西或許有用,可香菇就沒用。切丁切絲,和菜和湯,都逃不出我的法「鼻」。香菇這玩意兒有個特性,就是切越細,味道越有。後來我已經可以用看的就看出來,這碗菜裡有沒有香菇。木耳和香菇也不會搞混。就算我已經有這種「修為」了,爸媽還是不放棄,繼續努力,就是要讓我「品嘗」一下香菇的美味。 記得是國小三、四年級,有一天到父親的一個朋友家作客,並接受午宴。桌上有一鍋大湯,我用聞的就知道,此乃赫赫有名,香菇界的名菜-香菇人蔘雞湯是也。不例外,一樣好說歹說,就是要把香菇吃下肚。我緊閉嘴巴,拚命抗拒,任憑威脅利誘,絲毫不為所動,男子漢大丈夫,不吃就是不吃,連父親朋友的家人也來勸說,香菇都嘟到嘴巴邊上了,我還是不吃。後來實在是沒辦法,小時候性子烈脾氣壞,就自己到那鍋湯裡,夾了一朵香菇,咬都沒咬,整朵好好的給它吞下去。這下我吃了吧?可大...

正確的態度,深廣的遠見

人之所以有見識,受尊敬,在於看事情的態度,景仰一個人,也是景仰他的態度。沒錯,態度真的很重要,有正確的態度,才有深廣的遠見。聽到廣播節目中,北京大學 潘文石 教授的電話專訪。好感動。 潘 教授何許人也?他出了一本書「呼喊春天 — 貓熊虎子與我」,嗯,夠有名了吧!咱阿扁才在自己的電子報,大大的捧了這本書,還以此為本,推演出一套「動物自然放養」論,講了半天,反正就是不要代表「大中國」思想的貓熊來台灣,而且是在農委會即將召開審議委員會,決定是否要許可熊貓來台的前夕。 如果我是貓熊,我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人類的世界,總是這麼的複雜。貓熊是國際級的保育動物,卻也成為官方為了防止中國意識,而利用的理由和宣傳手段。在 潘 教授的專訪中,身為一個研究貓熊的國際知名專家,「呼喊春天 — 貓熊虎子與我」的作者,和阿扁的看法卻極端的不同。以貓熊保護的立場, 潘 教授是不贊成將目前已圈養的貓熊,野放回棲地。在完全解除人類對野生物種的威脅前,野放反而是一種謀殺,對保育有害無益。 潘 教授進一步說明。經過人類圈養的物種,對人類都已有依賴性。如果野外生活都還得靠人類,對人類沒有戒心,甚至是沒有野性,該物種就無法完全回到自然環境。而且,人類圈養的環境,可能會有潛在的病毒或帶原體等,會經由野放而帶回原有的棲地。對於在棲地未經圈養的野生種,因為沒有病毒的抗體,容易引發傳染病,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自上個世紀未,國際普遍認為,物種野放的政策需要檢討,也停止了相關的措施。物種的環境適應性倒不是很嚴重的問題,人類直接或間接的有無作為,才是對物種生存的決定性因素。 對於動物園的功能, 潘 教授也提出了看法。他認為,在 21 世紀,動物園早已不是「展示動物」的娛樂場所,而是生態保育的教育中心。以先進的科技,針對瀕危且需人工復育的物種,營造近似原有棲地的環境,並進行學術研究。人們可以在動物園,透過對動物近距離的接觸,培養人們愛動物的心理,進而關心動物,關心自然環境。 潘 教授不諱言,越可愛的動物,越有效果,貓熊就是可愛到掉渣的啦!還有,重要的是,透過動物園的門票收入,除了用以維持動物園的管銷外,還是保育工作的重要經費來源。學術、教育、資金來源,是本世紀動物園的主要工作。既然大陸要送的貓熊,已經是人類圈養的第二代,只要台北木柵動物園能夠提供合適的環境,貓熊是可以來台灣的,沒有保...

聖誕快樂!!!

感謝大家這一年的支持和陪伴,在此衷心的祝福大家。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