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5號,有幸能參與舊山線復駛的活動,搭上復駛試營運的第一班,由三義開往泰安的列車,而且是由CK124蒸氣車頭做為本務機的專列。曾經參與過台中縣泰安鐵道文化園區設計工作的我,對這件事,格外的有感覺。
那年復駛還在紙上談兵的階段,在泰安舊站的設計,就開始遇到一個問題?需不需要保留,未來復駛的可能性?心裡當然是希望復駛的,非常希望,可是保留站場設施和鐵軌,泰安舊站的週邊,能設計的範圍,就會限縮得很小。我看著這個老車站的偌大站場,以往因為鐵道行車考量,根本遙不可及的鐵軌,月台,號誌,電杆,現在就可輕鬆觸及。場站任我跑來去,從泰安站走到大安溪橋,再從大安溪橋走到對岸的苗栗,隧道口的題字,和花梁鋼橋上的施工銘版,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是因為這段路上的火車,已經不來了。
沒有人使用的建築,是算是個沒有生命的場所。沒有人的車站,更顯得蕭瑟,更何況,這是個沒有火車來的車站。我期望每個來到這裡的人們,能夠體會到車站的建築之美,親近鐵道設施,了解鐵路的設施功能和運作方式,在這個把時空,凍結在1998年前的場所,對台灣獨得的鐵道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並且喜歡泰安這個依山傍河,有著台中肥沃月彎之稱的泰安小村落。
在三義上車的那一刻,還有點擔心,當年種的小葉欖仁,會不會長得太好,枝葉伸得太廣而阻擋行車淨空,還好,在列車緩緩進入泰安站的時候,沒有走靠內側的股道。那排小葉欖仁樹下,站滿了歡迎列車重返泰安的人們。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保留了軌道和站場的完整,期盼著有朝一日,舊山線的風貌,能夠再以搭乘列車的方式體驗。就算十年一晃,還是把火車給盼回來了。後繼的二期設計團隊,也沒有在場站的設計上太過於著墨,顯見保存泰安站的純樸風貌和完整機能,也是有共同的理念吧。
坐在月台上,看著十年前的想像終於成真,心裡的激動,真的難以言喻。這趟火車,體會了興奮,卻也看到了些隱憂。什麼隱憂呢?哎呀!不好意思,要來去看足球了,先讓我補個幾張圖,下次,再告訴你。㊣
留言
歡迎你的造訪(正牌TOTORO?牠應該只會睡睡,大叫,吹陶笛,不會用電腦吧)小弟不才,不敢說混得很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一介書生罷了.
啊本博開博不到10年,所以應該寫不到10年前的往事,還請Rita放心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