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最令人震驚的新聞,大概就屬誤植愛滋患者器官這個了.兩家台灣數一數二的醫院,竟然會因為協調上出了問題,而產生幾乎無法回復的可怕後果,實在是匪夷所思.事情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已經交給有關單位.只是從目前的說法,一致指向協調師之間,未能有效的相互確認,而僅依電話口頭告知,就開始進行器官移殖的作業.通信的可靠度,在這次的事件中,是值得討論的.
拜科技之賜,現代人人手一支手機,已經是21世紀以來的表徵.每個人可以很方便的找到某個人,也很容易被找到,又加上通訊品質的不斷提升,除了語音以外,還有email,即時通,簡訊,語音電話,甚至是時下流行的社群網站,也可以是溝通方式的一部分,如此多樣的選擇,除非身處特殊環境,我們幾乎不用擔心通訊品質方面的問題,只要溝通的雙方,搭上線,就百分之百確定可以聯繫.高度仰賴科技便利的結果,會讓我們很容易輕忽,通訊當下的品質是否良好,以及,要傳達的訊息,是否真的已經傳達到.
無線電,這個算是很古老的通訊技術,利用無線電發報機,把音頻或是簡單的節奏,轉成一定頻率的載波,傳送出去,再利用同樣頻率的無線電接受機,接收對方以同樣頻率,發射出來的訊號.這種方式就是無線電通訊的模式,現代的無線通訊技術,均是以此模式發展的.無線電設備僅管日新月異,從玩摩斯電碼,到傳送視訊等不斷改變,不變的,仍是"先確認雙方通訊狀況OK,再開始通訊"的模式進行.
會有這樣的行為,來自於無線電通信狀況的難以掌握.每個無線電台的設備不盡相同,天線的形式不盡相同,架設的所在地,其周遭環境不盡相同,甚至連大氣層,及太陽黑子活動狀況,都是無線電通訊的變數(更別提利用月球表面反射電波的通訊方式了).按下傳送的那一刻,只能任由電波在空中飛來飛去,射來射去,彈來彈去,希望自己的設備夠好,對方才能收到自己的訊號,在這樣的前提下,相互確認對方身份,及互相交換傳播狀況,成為必要的程序.以業餘無線電語音通訊為例,雙方在共同頻率進行通訊,一定要經過"呼號"及"信號報告"兩相確認,才能開始通訊,一方面知道和自己通訊的是哪位,二來透過訊號報告,做為自己設備調校的參考,期以最小的功率,達到最佳的通訊品質.通訊完成後,還會互寄給對方,一張很像明信片的"QSL卡",上面載有通訊的時間,地點,以做為通聯證明.不然有很多時候,是我的電台,明明收得到對方的訊號,但我怎麼呼叫,對方就是不應答.這樣的情形下,通訊是不成立的.
比無線電進步一點的,是電話.透過交換機及電信纜線,就可以達到兩方溝通的目的.一支電話,代表一個位址,及位於那個地址的某些人.就差不多10年前,行動電話還不普遍的時候,電話還是很重要的溝通形式.打電話的人很正式,接電話的人也會很正式,接起電話的時候,就代表自己是"已經準備好要講話"的狀態.想起以前我家只要有人在講電話,可決不能在旁邊說話,或發出聲響呢!電話的時代,不必太擔心通話的品質,只要確認接電話的人,是要找的人,通訊就成立了.
到了行動電話的時代,就不一樣了.電話代表一個位置,行動電話代表的,是一個人,電話號碼可以等同於一個人.播打行動電話時,只要確認播的號碼正確,不必確認通話品質,大部份(是大部份啦!也是有少部份例外)時候,也不必確認接電話的人是誰,接通了,就開始講話了,通訊就成立了.基本上,不用擔心叫了沒人理,不用擔心叫錯人(有電話簿嘛!),使用者要做的,就是按下播號和結束鍵,還有繳電話費,剩下的手續,都交給電信公司來處理.那更不用說有即時通,電子郵件,或是社群網站的通訊方式,internet的出現,讓通訊方式更多元,更不需要考慮通訊的狀況.
看似理所當然的通訊科技,卻也突顯了通訊本身最基本的問題......通訊科技,通訊設備沒問題,啊通訊的對象呢?通訊是為了人和人之間,溝通的需要而產生,那,有誰在乎通訊的當下,那個人的狀況好不好?
回到當年電話的時代.那個時候電話不能随便帶著走,所以多半會固定在一個空間的某個地方.那個擺著電話的場所,至少會有一張椅子,有時候還會有桌子,桌上擺著一支筆,一張紙.我好像記得曾看過某人的文章,說他家的電話旁,一定要放上鉛筆和紙張,以便在講電話時,還可以隨手塗鴨一下.當然也有人把電話放在床頭的.這樣的情境,代表要打電話時,就是已經準備好要打電話,接電話的人,不管之前在做什麼,講電話這件事,真的會變成一件很重要,很正式的事,大家都差不多是"準備好要講電話",先不論講的內容是什麼,在通訊不比現在發達的年代,講電話,好好講,等同是一個通訊的"儀式".至於要講通訊的慎重,信件,電報等書面文字類的通訊,那更是比講話來得真切,不意外的話,各位看官,都應該會同意,文字的內容,比話語還要正式,還要印象深刻吧.
現在呢?幾乎人手一機了,電話打過去,都是那個電話號碼,所代表的那個人,不論需要通訊的雙方,在何時何地,只要訊號收得到,就可以溝通.行動電話的出現,將個人通訊形式,帶入隨身隨時的新時代,通訊的便利,讓大家有機會"想找誰,就能找到誰",講電話這回事,不再只被電話機的位置限制,變得好像走在路上,拍了前方朋友的背,朋友轉過身,和我面對面講話般的便利.隨時講電話,到處講電話,種芋頭也可以講電話,這樣的便利,我們忽略了什麼呢?
我們忽略了,要確認此時是不是通訊的好時機,忽略了要確認彼此的通訊狀況,忽略了要先了解通話的對方,在通話的同時,對方是否也是處於通話的好時機. 簡單說,在電話接通的當下,通常就會下意識的認為,對方己經OK,都可以講電話了,所以電話接通,就開始劈裡趴啦的講起來了.行動電話最大的特性,就是可以帶著走啊!那對方在如何的時空背景下,接到的電話,也就是對方當下的通話狀態,其實是很難透過聽/話筒來了解的.就算是利用影像電話,也不是能百分之百的,獲得對方的資訊,更何況目前的影像技術還不算理想,一堆雜訊底下,實在不是很有效率的方式.這樣的行為,恐怕也己經連帶影響使用固定電話的行為.電話抓起來就打,打通了就講,很少人能像以往,講/接電話時,像是正正式式的,準備好了一樣.那話怎麼會講得清楚,又聽得明白呢?
語意容易產生誤差,是無可避免的事,只是在這個事情上,對於如此重要的資訊,竟然不能在第二種傳遞方式得到確認後,再明確的採取行動,是很令我感到意外的.當然我也了解,在這樣分秒必爭的時刻,就好像戰場一樣,軍情瞬息萬變,又吵又亂,壓力又大,資訊的誤判,變成了必須計算的風險.但是在傳遞方式多樣且先前的現代,在可能的範圍內,同時以不同的方法,反覆的確認一件訊息,就是基本的守則了.或許只是一個動作,一個再確認的號訊,就可以避免掉許多,無可彌補的遺撼,尤其是在這個資訊暴衝的時代,就像常出現在鐵路旁的標語"確認再確認,聯繫再聯繫"一樣,不管對方通訊狀況如何,要盡力使雙方都能了解溝通的重要訊息,是否有傳達到,連一般的講電話,這一點也應該不能随意輕忽才是.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要為這件新聞事件,下一個定論,也不是要來推斷,這件事情的起因,是由於雙方溝通上的誤差,本文無意探究事件發生的真相,這部分交由司法調查還原就好.只是有感於,溝通這個環節,容易𧗠生許多的問題,而引發的一些感想.希望類似的事件,從此,不要再發生了.
無線電,這個算是很古老的通訊技術,利用無線電發報機,把音頻或是簡單的節奏,轉成一定頻率的載波,傳送出去,再利用同樣頻率的無線電接受機,接收對方以同樣頻率,發射出來的訊號.這種方式就是無線電通訊的模式,現代的無線通訊技術,均是以此模式發展的.無線電設備僅管日新月異,從玩摩斯電碼,到傳送視訊等不斷改變,不變的,仍是"先確認雙方通訊狀況OK,再開始通訊"的模式進行.
會有這樣的行為,來自於無線電通信狀況的難以掌握.每個無線電台的設備不盡相同,天線的形式不盡相同,架設的所在地,其周遭環境不盡相同,甚至連大氣層,及太陽黑子活動狀況,都是無線電通訊的變數(更別提利用月球表面反射電波的通訊方式了).按下傳送的那一刻,只能任由電波在空中飛來飛去,射來射去,彈來彈去,希望自己的設備夠好,對方才能收到自己的訊號,在這樣的前提下,相互確認對方身份,及互相交換傳播狀況,成為必要的程序.以業餘無線電語音通訊為例,雙方在共同頻率進行通訊,一定要經過"呼號"及"信號報告"兩相確認,才能開始通訊,一方面知道和自己通訊的是哪位,二來透過訊號報告,做為自己設備調校的參考,期以最小的功率,達到最佳的通訊品質.通訊完成後,還會互寄給對方,一張很像明信片的"QSL卡",上面載有通訊的時間,地點,以做為通聯證明.不然有很多時候,是我的電台,明明收得到對方的訊號,但我怎麼呼叫,對方就是不應答.這樣的情形下,通訊是不成立的.
比無線電進步一點的,是電話.透過交換機及電信纜線,就可以達到兩方溝通的目的.一支電話,代表一個位址,及位於那個地址的某些人.就差不多10年前,行動電話還不普遍的時候,電話還是很重要的溝通形式.打電話的人很正式,接電話的人也會很正式,接起電話的時候,就代表自己是"已經準備好要講話"的狀態.想起以前我家只要有人在講電話,可決不能在旁邊說話,或發出聲響呢!電話的時代,不必太擔心通話的品質,只要確認接電話的人,是要找的人,通訊就成立了.
到了行動電話的時代,就不一樣了.電話代表一個位置,行動電話代表的,是一個人,電話號碼可以等同於一個人.播打行動電話時,只要確認播的號碼正確,不必確認通話品質,大部份(是大部份啦!也是有少部份例外)時候,也不必確認接電話的人是誰,接通了,就開始講話了,通訊就成立了.基本上,不用擔心叫了沒人理,不用擔心叫錯人(有電話簿嘛!),使用者要做的,就是按下播號和結束鍵,還有繳電話費,剩下的手續,都交給電信公司來處理.那更不用說有即時通,電子郵件,或是社群網站的通訊方式,internet的出現,讓通訊方式更多元,更不需要考慮通訊的狀況.
看似理所當然的通訊科技,卻也突顯了通訊本身最基本的問題......通訊科技,通訊設備沒問題,啊通訊的對象呢?通訊是為了人和人之間,溝通的需要而產生,那,有誰在乎通訊的當下,那個人的狀況好不好?
回到當年電話的時代.那個時候電話不能随便帶著走,所以多半會固定在一個空間的某個地方.那個擺著電話的場所,至少會有一張椅子,有時候還會有桌子,桌上擺著一支筆,一張紙.我好像記得曾看過某人的文章,說他家的電話旁,一定要放上鉛筆和紙張,以便在講電話時,還可以隨手塗鴨一下.當然也有人把電話放在床頭的.這樣的情境,代表要打電話時,就是已經準備好要打電話,接電話的人,不管之前在做什麼,講電話這件事,真的會變成一件很重要,很正式的事,大家都差不多是"準備好要講電話",先不論講的內容是什麼,在通訊不比現在發達的年代,講電話,好好講,等同是一個通訊的"儀式".至於要講通訊的慎重,信件,電報等書面文字類的通訊,那更是比講話來得真切,不意外的話,各位看官,都應該會同意,文字的內容,比話語還要正式,還要印象深刻吧.
現在呢?幾乎人手一機了,電話打過去,都是那個電話號碼,所代表的那個人,不論需要通訊的雙方,在何時何地,只要訊號收得到,就可以溝通.行動電話的出現,將個人通訊形式,帶入隨身隨時的新時代,通訊的便利,讓大家有機會"想找誰,就能找到誰",講電話這回事,不再只被電話機的位置限制,變得好像走在路上,拍了前方朋友的背,朋友轉過身,和我面對面講話般的便利.隨時講電話,到處講電話,種芋頭也可以講電話,這樣的便利,我們忽略了什麼呢?
我們忽略了,要確認此時是不是通訊的好時機,忽略了要確認彼此的通訊狀況,忽略了要先了解通話的對方,在通話的同時,對方是否也是處於通話的好時機. 簡單說,在電話接通的當下,通常就會下意識的認為,對方己經OK,都可以講電話了,所以電話接通,就開始劈裡趴啦的講起來了.行動電話最大的特性,就是可以帶著走啊!那對方在如何的時空背景下,接到的電話,也就是對方當下的通話狀態,其實是很難透過聽/話筒來了解的.就算是利用影像電話,也不是能百分之百的,獲得對方的資訊,更何況目前的影像技術還不算理想,一堆雜訊底下,實在不是很有效率的方式.這樣的行為,恐怕也己經連帶影響使用固定電話的行為.電話抓起來就打,打通了就講,很少人能像以往,講/接電話時,像是正正式式的,準備好了一樣.那話怎麼會講得清楚,又聽得明白呢?
語意容易產生誤差,是無可避免的事,只是在這個事情上,對於如此重要的資訊,竟然不能在第二種傳遞方式得到確認後,再明確的採取行動,是很令我感到意外的.當然我也了解,在這樣分秒必爭的時刻,就好像戰場一樣,軍情瞬息萬變,又吵又亂,壓力又大,資訊的誤判,變成了必須計算的風險.但是在傳遞方式多樣且先前的現代,在可能的範圍內,同時以不同的方法,反覆的確認一件訊息,就是基本的守則了.或許只是一個動作,一個再確認的號訊,就可以避免掉許多,無可彌補的遺撼,尤其是在這個資訊暴衝的時代,就像常出現在鐵路旁的標語"確認再確認,聯繫再聯繫"一樣,不管對方通訊狀況如何,要盡力使雙方都能了解溝通的重要訊息,是否有傳達到,連一般的講電話,這一點也應該不能随意輕忽才是.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要為這件新聞事件,下一個定論,也不是要來推斷,這件事情的起因,是由於雙方溝通上的誤差,本文無意探究事件發生的真相,這部分交由司法調查還原就好.只是有感於,溝通這個環節,容易𧗠生許多的問題,而引發的一些感想.希望類似的事件,從此,不要再發生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