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治時期開始,一直運行在台中地平線上的鐵道,明天就消失在地平線上了。這是一百多年來,台中地景最大的改變。 今天晚上的舊站,好熱鬧,但我沒去。一方面人多的地方不喜歡,二來這個日子雖然是懷舊的日子,不過對我來說,這不是台中車站的日常,太多朋友同好會記錄的,不差我一個。 我習慣從日常記錄。道理很簡單,一天,不多,同個地點,拍個3張照片,習慣性的記錄,只要一年,一定會有上百張的照片,印象也會特別深刻。越是平常的東西,越是容易忽略,所以要有對場所的警覺,有細微的改變,就要觀察它的變化。 太多東西習以為常,突然溜走或消失時,往往令人措手不及。這在鐵道趣味圈裡,太常見了。算一算,這近十年,多少鐵道改線了,車站停用了,改建了,甚至廢站,消失了。不只車站、路線,區間車EMU400、英國阿婆EMU100、白鐵光華DMU2700,都退出常態運用,原本拍火車覺得,啊,很平常,拿來練拍攝角度的車,一個改點,就停用了,還有許多的車頭、車廂,也接連報廢拆解。平常熟悉的鐵道風景,也有不見的時候。 我喜歡拍車站、鐵道,更甚於火車車輛,可能是源於自己所學,對於空間比較敏感。這段時間,我看著基隆、台北機廠、山佳、桃園、中壢、台中、員林、高雄、鳳山等站及路線的改變,幾乎都是場站大幅縮小,車站改建,降為無人站,或就此消失,只要知道改建的消息,總是想辦法多走走,多看看,多拍拍,拚命的找尋相關的文獻圖籍,能記錄多少就多少,這次沒拍到的,總怗記著再找時間過去看看,看著古老風味的場站就此消失,心是會痛的,有些上次看還有,這次去看拆掉了,還是會幹譙一下,失望的發呆的。還有很多地方的改變,我來不及去做記錄,更沒有機會好好了解、欣賞。不禁會去思考,為什麼要這樣一直拆,一直拆呢? 雖然會對舊場站留戀,但回到理性的一面,這也是時代進步的必然。一百年前的日本人,在台中盆地畫下一條,用石碴、鐵軌築成的線,興建高聳華麗的現代車站,把當時最先進的交通工具,帶到這塊土地上,幾十年來,由這條線發展的鐵道系統,曾經構成了中部的交通網路,豐原和台中兩車站場站的寬廣,就是那個鐵路黃金年代的最好證明。如今,對城市開發及交通的需求,已經有新的想法,鐵路當然得配合轉型調整。除舊佈新,本來就是正常的,我能做的,就是把這個脈絡的演進過程,儘可能的發現、理解,並記錄下來,不要忘了先人前輩的努力,不要忘了自己從哪兒來,不要忘了自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