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再會!台中車站舊站!


從日治時期開始,一直運行在台中地平線上的鐵道,明天就消失在地平線上了。這是一百多年來,台中地景最大的改變。
今天晚上的舊站,好熱鬧,但我沒去。一方面人多的地方不喜歡,二來這個日子雖然是懷舊的日子,不過對我來說,這不是台中車站的日常,太多朋友同好會記錄的,不差我一個。
我習慣從日常記錄。道理很簡單,一天,不多,同個地點,拍個3張照片,習慣性的記錄,只要一年,一定會有上百張的照片,印象也會特別深刻。越是平常的東西,越是容易忽略,所以要有對場所的警覺,有細微的改變,就要觀察它的變化。
太多東西習以為常,突然溜走或消失時,往往令人措手不及。這在鐵道趣味圈裡,太常見了。算一算,這近十年,多少鐵道改線了,車站停用了,改建了,甚至廢站,消失了。不只車站、路線,區間車EMU400、英國阿婆EMU100、白鐵光華DMU2700,都退出常態運用,原本拍火車覺得,啊,很平常,拿來練拍攝角度的車,一個改點,就停用了,還有許多的車頭、車廂,也接連報廢拆解。平常熟悉的鐵道風景,也有不見的時候。
我喜歡拍車站、鐵道,更甚於火車車輛,可能是源於自己所學,對於空間比較敏感。這段時間,我看著基隆、台北機廠、山佳、桃園、中壢、台中、員林、高雄、鳳山等站及路線的改變,幾乎都是場站大幅縮小,車站改建,降為無人站,或就此消失,只要知道改建的消息,總是想辦法多走走,多看看,多拍拍,拚命的找尋相關的文獻圖籍,能記錄多少就多少,這次沒拍到的,總怗記著再找時間過去看看,看著古老風味的場站就此消失,心是會痛的,有些上次看還有,這次去看拆掉了,還是會幹譙一下,失望的發呆的。還有很多地方的改變,我來不及去做記錄,更沒有機會好好了解、欣賞。不禁會去思考,為什麼要這樣一直拆,一直拆呢?
雖然會對舊場站留戀,但回到理性的一面,這也是時代進步的必然。一百年前的日本人,在台中盆地畫下一條,用石碴、鐵軌築成的線,興建高聳華麗的現代車站,把當時最先進的交通工具,帶到這塊土地上,幾十年來,由這條線發展的鐵道系統,曾經構成了中部的交通網路,豐原和台中兩車站場站的寬廣,就是那個鐵路黃金年代的最好證明。如今,對城市開發及交通的需求,已經有新的想法,鐵路當然得配合轉型調整。除舊佈新,本來就是正常的,我能做的,就是把這個脈絡的演進過程,儘可能的發現、理解,並記錄下來,不要忘了先人前輩的努力,不要忘了自己從哪兒來,不要忘了自己是誰,不要以為自己沒有力量。而我相信,鐵路的改變,代表著進步,先人的努力,福澤這塊土地一百年,一百年以後,或許這段鐵路,又有新的轉變契機時,人們怎麼看我們這一代人的做為呢?
夜深了,切換工程正在進行中,天明的第一道曙光,將照在高架於12米高的火車上,新站啟用,也是記錄的開始。台中鐵路高架了,還有許多的老車站,也有可能陸續改變,拿起相機、攝影機,記錄下身邊看似平常,但有可能轉瞬間即成永恆的空間吧!
舊站還在,只是,沒火車來了。停捷運、輕軌。Why not?XDDD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不吃香菇

別阻止我,這次我一定要說。大聲說。我不吃香菇。 有東西不吃,不外乎三不 -- 「不能吃」、「不敢吃」和「不喜歡吃」。我對香菇,還有一種莫名的,長久以來累積的負面印象。菇類的產品很多,什麼鮑魚菇,杏鮑菇,金針菇,草姑 …… 等等。我宣示一下,除了「香菇」,不管是台式的,日式的,有花沒花,叫香菇的,最好離我遠一點。 我從小就不吃香菇。原因很簡單,我不喜歡那個味道。曾經問過許多愛吃香菇的人,香菇到底有什麼好吃的?得到的答案,竟然也是因為「味道」。也有人說,香菇吃起來很像肉,那 …… 為什麼不直接吃肉呢?修道吃素,不能吃葷,所以就吃香菇。啊?修行發願吃素,想吃肉就拿香菇來模擬肉哦!這我就很難理解了,也讓我對香菇更加的討厭。後來才知道,素食料理有很大一部份都有放香菇。素食宴我會去啦!只是我都吃白飯。叫我夾素菜,我會結屎面,然後翻桌。 家裡對吃還滿講究的,號稱天下極品美味的香菇,當然是少不了的。我們家人都超愛吃香菇的。從小我就被教育,一定要吃香菇。大家小時一定都有這樣的經驗,爸媽為了不讓小孩子偏食,規定所有的菜都要吃,不能有某幾樣不吃。可是就是會有幾樣,是小孩子怕的,此時就可以看到爸媽連哄帶騙的,要小孩子聽話,把東西吃下去。小孩子不聽,就開始大哭大叫。爸媽也耐不住性子了,用打的用罵的,就是要小孩子把東西吃下肚。為了不偏食,每每在用餐時刻,上演同樣的戲碼。不然就是看硬的不行,就用軟的,把東西混合在其它的菜色中,看看能不能矇混過關。其它的東西或許有用,可香菇就沒用。切丁切絲,和菜和湯,都逃不出我的法「鼻」。香菇這玩意兒有個特性,就是切越細,味道越有。後來我已經可以用看的就看出來,這碗菜裡有沒有香菇。木耳和香菇也不會搞混。就算我已經有這種「修為」了,爸媽還是不放棄,繼續努力,就是要讓我「品嘗」一下香菇的美味。 記得是國小三、四年級,有一天到父親的一個朋友家作客,並接受午宴。桌上有一鍋大湯,我用聞的就知道,此乃赫赫有名,香菇界的名菜-香菇人蔘雞湯是也。不例外,一樣好說歹說,就是要把香菇吃下肚。我緊閉嘴巴,拚命抗拒,任憑威脅利誘,絲毫不為所動,男子漢大丈夫,不吃就是不吃,連父親朋友的家人也來勸說,香菇都嘟到嘴巴邊上了,我還是不吃。後來實在是沒辦法,小時候性子烈脾氣壞,就自己到那鍋湯裡,夾了一朵香菇,咬都沒咬,整朵好好的給它吞下去。這下我吃了吧?可大...

正確的態度,深廣的遠見

人之所以有見識,受尊敬,在於看事情的態度,景仰一個人,也是景仰他的態度。沒錯,態度真的很重要,有正確的態度,才有深廣的遠見。聽到廣播節目中,北京大學 潘文石 教授的電話專訪。好感動。 潘 教授何許人也?他出了一本書「呼喊春天 — 貓熊虎子與我」,嗯,夠有名了吧!咱阿扁才在自己的電子報,大大的捧了這本書,還以此為本,推演出一套「動物自然放養」論,講了半天,反正就是不要代表「大中國」思想的貓熊來台灣,而且是在農委會即將召開審議委員會,決定是否要許可熊貓來台的前夕。 如果我是貓熊,我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人類的世界,總是這麼的複雜。貓熊是國際級的保育動物,卻也成為官方為了防止中國意識,而利用的理由和宣傳手段。在 潘 教授的專訪中,身為一個研究貓熊的國際知名專家,「呼喊春天 — 貓熊虎子與我」的作者,和阿扁的看法卻極端的不同。以貓熊保護的立場, 潘 教授是不贊成將目前已圈養的貓熊,野放回棲地。在完全解除人類對野生物種的威脅前,野放反而是一種謀殺,對保育有害無益。 潘 教授進一步說明。經過人類圈養的物種,對人類都已有依賴性。如果野外生活都還得靠人類,對人類沒有戒心,甚至是沒有野性,該物種就無法完全回到自然環境。而且,人類圈養的環境,可能會有潛在的病毒或帶原體等,會經由野放而帶回原有的棲地。對於在棲地未經圈養的野生種,因為沒有病毒的抗體,容易引發傳染病,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自上個世紀未,國際普遍認為,物種野放的政策需要檢討,也停止了相關的措施。物種的環境適應性倒不是很嚴重的問題,人類直接或間接的有無作為,才是對物種生存的決定性因素。 對於動物園的功能, 潘 教授也提出了看法。他認為,在 21 世紀,動物園早已不是「展示動物」的娛樂場所,而是生態保育的教育中心。以先進的科技,針對瀕危且需人工復育的物種,營造近似原有棲地的環境,並進行學術研究。人們可以在動物園,透過對動物近距離的接觸,培養人們愛動物的心理,進而關心動物,關心自然環境。 潘 教授不諱言,越可愛的動物,越有效果,貓熊就是可愛到掉渣的啦!還有,重要的是,透過動物園的門票收入,除了用以維持動物園的管銷外,還是保育工作的重要經費來源。學術、教育、資金來源,是本世紀動物園的主要工作。既然大陸要送的貓熊,已經是人類圈養的第二代,只要台北木柵動物園能夠提供合適的環境,貓熊是可以來台灣的,沒有保...

聖誕快樂!!!

感謝大家這一年的支持和陪伴,在此衷心的祝福大家。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