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7的文章

江山如畫,看見台灣

這原本不是我要寫的題目,只是事情真的太突然。"看見台灣"的導演,空中攝影的專家齊柏林導演,在昨(6/11)的飛行攝影任務中不幸失事。知道消息時,正在苗栗豐富車站拍照,心中感慨萬千。 我必須說實話,我沒看過"看見台灣'這部紀錄片。應該是我討厭跟著一窩風,大家正在流行的當下,就會沒什麼興趣。不是不喜歡這部紀錄片,本身也是空中攝影的粉絲,喜歡高空視角下的景色,沒去看,真的純粹是不想同一時間做和大家一樣的事而已。總是怗記著說要去找DVD來看。結果事情就一直放到現在,看見台灣的第二部,靈魂人物卻永遠缺席了。 很突然,很遺憾,有一種失去共同理念朋友的感覺,也很難過失去一位有心有力愛台灣的人。我和齊導並不互相認識,根本沾不上邊,其實我並沒有資格寫什麼懷念的文字,只是想,以一個同樣是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表達一個曾受齊導理念及作品啟發的感念,及內心的敬佩。 每當一位具影響力的人離開了,除了覺得很惋惜,天妒英才, 也會覺得有些慶幸,能在自己的人生中,有個偉大的人物駐世。 有些朋友擔心,台灣是不是以後就沒有像齊導這樣的人了? 我倒不擔心,因為江山代有人才出,一定會有人和齊導一樣熱血, 一樣對台灣這塊土地充滿愛,並實際付出行動,且 超越齊導的人。 只是他要超越的,不只是技術,不只是齊導的衣鉢, 更要超越一整個世代,對齊導的思念與崇拜,才有發光發熱的可能。 我相信一定會有這樣的人出現! 從另一個角度看,為什麼感覺台灣失去了齊導,好像就失去看見台灣的能力。我並不是說齊導不夠偉大,而是突然發現,像齊導一樣發下宏願,並身體力行的人,竟然是如此孤單,寂寞,陪伴的朋友竟然如此之少。自己有些自責,身為空間設計的從業者,並沒有比一般人更愛這塊土地,更了解這塊土地,也沒有很認真的,以一個專業者的角度,好好悍衛這塊土地,沒有充份的傳達土地的理念。我不敢和齊導及散佈在社會各界,衷心為環境保護及教育的先進們類比,但我想,用各種工具,不管是文字,照片,影片,圖畫,都是可以記錄土地的方式。我相信可以從自己做起,從自己對鐵道,對建築的愛好出發,好好的有系統的,為台灣這塊土地,留下些什麼。 最近這幾天,這件事一定會成為新聞的焦點。是很希望媒體不要過度打擾這次事件的家屬,不要跟拍,不要打擾,不要貼身探訪,讓家屬們平靜的處理他們的事,讓亡者安息,生者平靜...

離政治和媒體遠一點

幾天前,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在臉書上,針對天母公園的改造案,PO了篇文,希望各界給予關注和支持。有一點引起我的注意,特公盟附了1999市民專線,也附了許多附近議員的聯絡方式。 (圖片皆截自臉書) 事情過了幾天,總算有了比較好的結果,公部門也給予正面的回應,整件事算是圓滿落幕。只是自己覺得,這種事情似乎不該用太訴求政治的方式解決。 不是特別針對特公盟,而是現在許多的社會議題,好像非得訴求政治人物或是媒體,不管發生什麼大小事,一定要叫議員,找立委,拉記者,上電視,才會有人關心,才覺得被重視。 我說,這個習慣真的不太好。雖然,我得承認,不單是台灣,這是東方,法治不彰的社會常有的現象。 先保護自己一下。自己本身就是從事空間設計工作,非常讚同特公盟的理念,現代的環境,對於兒童遊具的需求,真的是太疏忽了。以往多半都是採取"有設就好"的心態,會覺得公園再怎麼好玩,也比不上家裡吹著冷氣,看著電視打電動來得舒服。對戶外生活品質的重視,正代表了社區意識形態的提升。進一步組成團體,對公部門施壓,則是公民意識的進化,這是非常好的事。只是發現遇到問題,與公部門理念衝突時,還是得找議員找媒體,回到2,30年前的做法,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以前唸書的國中,不算是個平靜的學校。擁擠的校園空間,大家容易彼此看不順眼,嗆聲鬥歐事件時有所聞,有時想,學校不像學校,比較像監獄。有人打架就得到訓導處解決,這時就可以看到雙方事主各自找來各自的"有力人士",什麼鎮民代表啦!里長啦!警官啦!立委啦!國大代表啦!什麼來頭的都聽過了。學生打架家長找民代找政客來"選民服務"一下,事情就好解決嗎?比的是關係大小,對學生的教育本質到哪兒了? 比起其它社會新聞主角,特公盟還算是溫和理性多了。最近大巨蛋開始 悄悄的"復工" ,開始辦理光復北路側的喬木移植,松菸護樹團體阻擋施工的行動依舊,但媒體的SNG車到哪去了?政客們的輸番關心到哪兒去了?當初國民黨執政的台北市府,因為大巨蛋成為大家鬥爭的對象,一時風起雲湧,政客們不是在議場發聲,就是到現場關心,現任市長更是在競選期間,認真的打貪護樹,也因此順利當選市長。上台後更下令大巨蛋停工,一時之間彷彿正義就在眼前了。只是現在到松菸護樹的臉書上看看,貼的都是對市長的聲聲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