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離政治和媒體遠一點

幾天前,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在臉書上,針對天母公園的改造案,PO了篇文,希望各界給予關注和支持。有一點引起我的注意,特公盟附了1999市民專線,也附了許多附近議員的聯絡方式。



(圖片皆截自臉書)

事情過了幾天,總算有了比較好的結果,公部門也給予正面的回應,整件事算是圓滿落幕。只是自己覺得,這種事情似乎不該用太訴求政治的方式解決。

不是特別針對特公盟,而是現在許多的社會議題,好像非得訴求政治人物或是媒體,不管發生什麼大小事,一定要叫議員,找立委,拉記者,上電視,才會有人關心,才覺得被重視。

我說,這個習慣真的不太好。雖然,我得承認,不單是台灣,這是東方,法治不彰的社會常有的現象。

先保護自己一下。自己本身就是從事空間設計工作,非常讚同特公盟的理念,現代的環境,對於兒童遊具的需求,真的是太疏忽了。以往多半都是採取"有設就好"的心態,會覺得公園再怎麼好玩,也比不上家裡吹著冷氣,看著電視打電動來得舒服。對戶外生活品質的重視,正代表了社區意識形態的提升。進一步組成團體,對公部門施壓,則是公民意識的進化,這是非常好的事。只是發現遇到問題,與公部門理念衝突時,還是得找議員找媒體,回到2,30年前的做法,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以前唸書的國中,不算是個平靜的學校。擁擠的校園空間,大家容易彼此看不順眼,嗆聲鬥歐事件時有所聞,有時想,學校不像學校,比較像監獄。有人打架就得到訓導處解決,這時就可以看到雙方事主各自找來各自的"有力人士",什麼鎮民代表啦!里長啦!警官啦!立委啦!國大代表啦!什麼來頭的都聽過了。學生打架家長找民代找政客來"選民服務"一下,事情就好解決嗎?比的是關係大小,對學生的教育本質到哪兒了?

比起其它社會新聞主角,特公盟還算是溫和理性多了。最近大巨蛋開始悄悄的"復工",開始辦理光復北路側的喬木移植,松菸護樹團體阻擋施工的行動依舊,但媒體的SNG車到哪去了?政客們的輸番關心到哪兒去了?當初國民黨執政的台北市府,因為大巨蛋成為大家鬥爭的對象,一時風起雲湧,政客們不是在議場發聲,就是到現場關心,現任市長更是在競選期間,認真的打貪護樹,也因此順利當選市長。上台後更下令大巨蛋停工,一時之間彷彿正義就在眼前了。只是現在到松菸護樹的臉書上看看,貼的都是對市長的聲聲呼喚,提醒他先前的承諾,這就擺明了政客早就轉身離開了,要顧自己前途了。當年反對黨的議員民代們,還有在關心嗎?媒體還有給松菸護樹關注嗎?以前幾乎天天上政論節目,現在呢?以前被媒體和網友鄉民認為的正義,現在出現這樣酸溜溜的新聞,當年的英勇,現在變成愚不可及,為什麼?

不只有松菸巨蛋。平平是北市都更,文林苑何等風光,這個何等淒涼?當年出現在文林苑的政客、名嘴、娛樂圈的朋友們,有誰到長安西路的這個案子關心一下看一看?

真的,不要再依靠政客和媒體了。他們不是專業者,不是包青天,沒有理由平白無故去關心別人的事。回歸專業,回歸法制,回歸正常的溝通管道,以一致的理念長久的推廣下去,將理念深植人心,得到各界普遍的認同,這才是正確且進步的方式。以天母公園這個案子為例,當然公部門不能視為專業者,也就不能站在純粹專業的方式解決,但找政客找媒體這不是正確的。或許體育局長因為政治因素而讓步,哪天遇到的是當朝紅人,怎麼辦?再找一個比對方紅的?議員太小找立委,立委不夠力找閣員?閣員不行找黨?還是要攔總統車隊?這一切的一切,把時光回到黨國威權時代,甚至是專制封建時代了,這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誠心建議特公盟的朋友們,與其找民代協調,不如找民代召集市府局處單位,依台北市的公園分布及周遭環境特性,擬定一個北市公共親子空間的設計規範,讓彼此討論有個聚焦的出發點,專業者也藉著政府採購法令的適當鬆綁,解決採用部份特殊器材,導致相關圖利貪污等司法調查,可以有局部的空間,展現開放設計的能力,讓特公盟及更多關心兒童活動空間的朋友,一起來參予,也一起成長,走向更友善的空間營造氛圍。當然,除了公部門外,台灣也有學界及景觀相關的民間團體,也可以扮演更積極的角色,這對爭取景觀師相關國家證照,會更加有助力。只是好像他們都睡著了。

政治是現實的,媒體是噬血的,讓事情離專業理性靠近,才是解決問題的長久方式。如果連治水也要口水滿天飛,這個國家有希望,誰也不會相信的。今天談到這裡。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不吃香菇

別阻止我,這次我一定要說。大聲說。我不吃香菇。 有東西不吃,不外乎三不 -- 「不能吃」、「不敢吃」和「不喜歡吃」。我對香菇,還有一種莫名的,長久以來累積的負面印象。菇類的產品很多,什麼鮑魚菇,杏鮑菇,金針菇,草姑 …… 等等。我宣示一下,除了「香菇」,不管是台式的,日式的,有花沒花,叫香菇的,最好離我遠一點。 我從小就不吃香菇。原因很簡單,我不喜歡那個味道。曾經問過許多愛吃香菇的人,香菇到底有什麼好吃的?得到的答案,竟然也是因為「味道」。也有人說,香菇吃起來很像肉,那 …… 為什麼不直接吃肉呢?修道吃素,不能吃葷,所以就吃香菇。啊?修行發願吃素,想吃肉就拿香菇來模擬肉哦!這我就很難理解了,也讓我對香菇更加的討厭。後來才知道,素食料理有很大一部份都有放香菇。素食宴我會去啦!只是我都吃白飯。叫我夾素菜,我會結屎面,然後翻桌。 家裡對吃還滿講究的,號稱天下極品美味的香菇,當然是少不了的。我們家人都超愛吃香菇的。從小我就被教育,一定要吃香菇。大家小時一定都有這樣的經驗,爸媽為了不讓小孩子偏食,規定所有的菜都要吃,不能有某幾樣不吃。可是就是會有幾樣,是小孩子怕的,此時就可以看到爸媽連哄帶騙的,要小孩子聽話,把東西吃下去。小孩子不聽,就開始大哭大叫。爸媽也耐不住性子了,用打的用罵的,就是要小孩子把東西吃下肚。為了不偏食,每每在用餐時刻,上演同樣的戲碼。不然就是看硬的不行,就用軟的,把東西混合在其它的菜色中,看看能不能矇混過關。其它的東西或許有用,可香菇就沒用。切丁切絲,和菜和湯,都逃不出我的法「鼻」。香菇這玩意兒有個特性,就是切越細,味道越有。後來我已經可以用看的就看出來,這碗菜裡有沒有香菇。木耳和香菇也不會搞混。就算我已經有這種「修為」了,爸媽還是不放棄,繼續努力,就是要讓我「品嘗」一下香菇的美味。 記得是國小三、四年級,有一天到父親的一個朋友家作客,並接受午宴。桌上有一鍋大湯,我用聞的就知道,此乃赫赫有名,香菇界的名菜-香菇人蔘雞湯是也。不例外,一樣好說歹說,就是要把香菇吃下肚。我緊閉嘴巴,拚命抗拒,任憑威脅利誘,絲毫不為所動,男子漢大丈夫,不吃就是不吃,連父親朋友的家人也來勸說,香菇都嘟到嘴巴邊上了,我還是不吃。後來實在是沒辦法,小時候性子烈脾氣壞,就自己到那鍋湯裡,夾了一朵香菇,咬都沒咬,整朵好好的給它吞下去。這下我吃了吧?可大...

正確的態度,深廣的遠見

人之所以有見識,受尊敬,在於看事情的態度,景仰一個人,也是景仰他的態度。沒錯,態度真的很重要,有正確的態度,才有深廣的遠見。聽到廣播節目中,北京大學 潘文石 教授的電話專訪。好感動。 潘 教授何許人也?他出了一本書「呼喊春天 — 貓熊虎子與我」,嗯,夠有名了吧!咱阿扁才在自己的電子報,大大的捧了這本書,還以此為本,推演出一套「動物自然放養」論,講了半天,反正就是不要代表「大中國」思想的貓熊來台灣,而且是在農委會即將召開審議委員會,決定是否要許可熊貓來台的前夕。 如果我是貓熊,我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人類的世界,總是這麼的複雜。貓熊是國際級的保育動物,卻也成為官方為了防止中國意識,而利用的理由和宣傳手段。在 潘 教授的專訪中,身為一個研究貓熊的國際知名專家,「呼喊春天 — 貓熊虎子與我」的作者,和阿扁的看法卻極端的不同。以貓熊保護的立場, 潘 教授是不贊成將目前已圈養的貓熊,野放回棲地。在完全解除人類對野生物種的威脅前,野放反而是一種謀殺,對保育有害無益。 潘 教授進一步說明。經過人類圈養的物種,對人類都已有依賴性。如果野外生活都還得靠人類,對人類沒有戒心,甚至是沒有野性,該物種就無法完全回到自然環境。而且,人類圈養的環境,可能會有潛在的病毒或帶原體等,會經由野放而帶回原有的棲地。對於在棲地未經圈養的野生種,因為沒有病毒的抗體,容易引發傳染病,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自上個世紀未,國際普遍認為,物種野放的政策需要檢討,也停止了相關的措施。物種的環境適應性倒不是很嚴重的問題,人類直接或間接的有無作為,才是對物種生存的決定性因素。 對於動物園的功能, 潘 教授也提出了看法。他認為,在 21 世紀,動物園早已不是「展示動物」的娛樂場所,而是生態保育的教育中心。以先進的科技,針對瀕危且需人工復育的物種,營造近似原有棲地的環境,並進行學術研究。人們可以在動物園,透過對動物近距離的接觸,培養人們愛動物的心理,進而關心動物,關心自然環境。 潘 教授不諱言,越可愛的動物,越有效果,貓熊就是可愛到掉渣的啦!還有,重要的是,透過動物園的門票收入,除了用以維持動物園的管銷外,還是保育工作的重要經費來源。學術、教育、資金來源,是本世紀動物園的主要工作。既然大陸要送的貓熊,已經是人類圈養的第二代,只要台北木柵動物園能夠提供合適的環境,貓熊是可以來台灣的,沒有保...

聖誕快樂!!!

感謝大家這一年的支持和陪伴,在此衷心的祝福大家。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