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孔廟御匾特展
Imperial plaques of the Tainan Confucius temple
這大概是最近幾年來,看到最過癮,最有趣的展覽了。
難得,趁孔廟在整修,把8塊清朝皇帝御𧶽的匾額,拿下來,放在一處,讓民眾近距離參觀。
這很有意思耶。平常到廟裡,自己就是喜歡看看有意思的東西。建築雖然算是自己本科,但那些什麼瓜什麼斗的,大部份都還給老師啦!不敢說自己看得懂,空間佈局是可以看看的。此外就是神像、對聯、匾額,都是很有意思。
好吧,就說回展覽本身。
應該要換成「清代御匾展」。臺南孔廟始建於明鄭時期,在清朝打敗明鄭政權後,臺南孔廟成為清代台灣第一座官學。難得的是,臺南孔廟完整保留了自康熙皇帝開始,雍正、乾隆、嘉慶、咸豐、道光、同治、光緒等8位皇帝的匾額。乙未割臺(這邊要先請一些朋友諒解,因為目前臺灣的環境,對一些歷史觀點都極其敏感。我認為講歷史要有個客觀的座標,這個座標是方便找到位置用的,不否認意識形態的存在,但太濃重的意識形態,會連客觀的敍事座標都找不到。這個有機會再說)後,日本天皇好像沒這個習慣,倒是內戰敗逃到臺灣的國民政府,學起專制帝王搞起賜匾這一套了。這次的展出內容,不包括國民政府幾位總統的匾額。
雖然我有點在笑總統們學人家,但其實還是有點不同。總統頒發匾額是特給臺南孔廟,但清朝皇帝們不是。簡單講,這些匾額不是「專門」賜給臺南孔廟的。皇帝為了提倡讀書風氣,通常都會有些舉措,題字頒給國內的孔廟,應該也是其中一種。通常由皇帝題字(是不是親筆不得而知),再將手稿翻在木頭上,產生複製品,再頒給各省的孔廟。康熙皇帝的「萬世師表」匾額,其手寫的原件,目前就藏於台北故宮。手邊還沒有太多資料,可以說明是皇帝主動賜與,還是由臣下「請旨」後頒下的,但這些御匾,能歷經時空變化,政權轉移,能原汁原味的留下來,真的很厲害。
御匾的內容網路上查得到很多而且很詳細,就不再說明。就談談我自己的觀察。
以前要看它們,都得擡頭看(以後也是)現在看到這些古董,放在展示間排排站,加上朱紅色的展示間牆面顏色,的確能把這個展覽的視覺感提升。乍看真的很像在看木雕展,只是特別的是這些都是老古董,最新的也有百年以上。
果然是皇室規格,看得出雕工細緻,整塊匾額用料還算扎實,幾百年了都沒有明顯的破損或脫落,雖然近看蟲咬啦什麼的還是看得到。漆面也看得出來有一點斑駁,但這就是歲月的㾗跡啊!真想用手撫摸一下感受一下,不過因為是古物,除非是有專業的指導下,不然是不可以觸碰的哦!
這8面御匾的型式基本上大同小異,方匾,花紋飾邊,中間是御筆題字,有的有落款,有的就只有鈐印皇帝寶壐。比較特別的是咸豐皇帝的「德齊幬載」,不光是量體很大,而且在匾額的面上,華麗的以雲紋及龍形裝飾,很有氣勢,顯得和一般有些「素面」的御匾,實在是很突出。不過這拿下來近看,有點覺得線條太䌓複,有密集恐懼症要發作的可能。但這真的是精美的藝術佳作,這些不同時代的御匾,也代表了不同時代的工藝技術。
康熙和乾隆的御匾,除了有皇帝寶壐外,在左邊有年號的落款,是和其它6塊不一樣的地方。但我發現,鈐印壓字應該是原本書寫時的習慣,在製成御匾時,竟然精巧如實的複刻了上去。看過一些廟宇的對聯或匾額,落款時印並不會壓字。或許可以這麼推測,康熙和乾隆是「真的」皇帝自己寫的(康熙就是自己寫的)其它的就不一定啦!是說找代筆也是無可厚非,是不是親筆寫的,也無損於出自御匾在當時代表的崇隆,當做是個歷史的趣味話頭吧!
整個展場的佈局有些簡單,場地也不算大,擺放御匾的方式還算合宜,不會把人隔得過遠,也不容易就觸摸到。只是解說的內容,太著重在題字本身,對皇帝的生平解說,我覺得稍嫌簡略,在咸豐皇帝的內容上,甚至還暗示他不諳政事,喜歡詩詞美酒女人,一登基就辦選妃,最後胡搞瞎搞的讓清朝國勢走下坡,這樣加入太多主觀意識,沒有根據不知所云的內容,怎麼會出現在官方的展覽上,令人匪夷所思。如果在展覽的內容上,還能加入御匾的製作或頒行流程,現今台灣有表存御匾的統計等等,應該可以讓民眾對於御匾的來歷,有更完整的認識。
展期到今(108)年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台南延平郡王祠參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