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正確的態度,深廣的遠見

人之所以有見識,受尊敬,在於看事情的態度,景仰一個人,也是景仰他的態度。沒錯,態度真的很重要,有正確的態度,才有深廣的遠見。聽到廣播節目中,北京大學潘文石教授的電話專訪。好感動。

教授何許人也?他出了一本書「呼喊春天貓熊虎子與我」,嗯,夠有名了吧!咱阿扁才在自己的電子報,大大的捧了這本書,還以此為本,推演出一套「動物自然放養」論,講了半天,反正就是不要代表「大中國」思想的貓熊來台灣,而且是在農委會即將召開審議委員會,決定是否要許可熊貓來台的前夕。

如果我是貓熊,我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人類的世界,總是這麼的複雜。貓熊是國際級的保育動物,卻也成為官方為了防止中國意識,而利用的理由和宣傳手段。在教授的專訪中,身為一個研究貓熊的國際知名專家,「呼喊春天貓熊虎子與我」的作者,和阿扁的看法卻極端的不同。以貓熊保護的立場,教授是不贊成將目前已圈養的貓熊,野放回棲地。在完全解除人類對野生物種的威脅前,野放反而是一種謀殺,對保育有害無益。

教授進一步說明。經過人類圈養的物種,對人類都已有依賴性。如果野外生活都還得靠人類,對人類沒有戒心,甚至是沒有野性,該物種就無法完全回到自然環境。而且,人類圈養的環境,可能會有潛在的病毒或帶原體等,會經由野放而帶回原有的棲地。對於在棲地未經圈養的野生種,因為沒有病毒的抗體,容易引發傳染病,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自上個世紀未,國際普遍認為,物種野放的政策需要檢討,也停止了相關的措施。物種的環境適應性倒不是很嚴重的問題,人類直接或間接的有無作為,才是對物種生存的決定性因素。

對於動物園的功能,教授也提出了看法。他認為,在21世紀,動物園早已不是「展示動物」的娛樂場所,而是生態保育的教育中心。以先進的科技,針對瀕危且需人工復育的物種,營造近似原有棲地的環境,並進行學術研究。人們可以在動物園,透過對動物近距離的接觸,培養人們愛動物的心理,進而關心動物,關心自然環境。教授不諱言,越可愛的動物,越有效果,貓熊就是可愛到掉渣的啦!還有,重要的是,透過動物園的門票收入,除了用以維持動物園的管銷外,還是保育工作的重要經費來源。學術、教育、資金來源,是本世紀動物園的主要工作。既然大陸要送的貓熊,已經是人類圈養的第二代,只要台北木柵動物園能夠提供合適的環境,貓熊是可以來台灣的,沒有保育上的問題。而且可以和其它的動物園進行交流,增加台灣在國際保育工作的能見度和能力。

提到貓態議題的被政治化,教授在言談中,也透露了一點,以學者立場的無奈。他認為,保育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歷經上個世紀的破壞,地球早就是滿目瘡痍,保育要非常長時間努力的累積,才有可能看得出成果,人類應該放下彼此的偏見,抛開政治的包袱,用全球的視野看問題,而且要持續努力,保育才有希望。

聽到這裡,我不禁嘳然。人家可以從貓熊的可愛,心生惻隱,因而胸懷世界,立志保育,並以此為千秋萬代志業。我們呢?只看到偏狹的政治意識形態。差太多了啦!教授還客氣的說,他很高興陳水扁先生看了他的書。唉!我都不忍心說,教授,阿扁會有空看書,才怪咧!他只不過是滿腦子想推銷去中國化罷了。我們一直不滿中共用政治手段,打壓我們在國際的體育、文化交流,其實我們自己不也是用很政治的有色眼鏡,看著我們週遭的一切嗎?政治人物,眼光遠一點,氣量大一點,好不好?我就不信,阿扁你家小金孫們,不會覺得貓熊可愛。在小朋友眼中,你有貓熊可愛嗎?你們這些大人哦,真是無知,無聊。㊣

留言

匿名表示…
恩恩~~ 氣度決定了你的高度!! 共勉之~~
匿名表示…
嗯...TO 哥寫的文章總是很有魅力, 讓人一讀再讀. 有幾點想跟 TO 哥呼應一下.

1. 去中國化是不對的. 因為台灣是把中國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國家, 從儒道思想, 到有形的資產, 習俗, 使用的文字, 以及對傳統的尊重等等. 在在顯示中國的文化在台灣.

2. 為了政治目的才送熊貓的, 才是真正在利用熊貓搞政治的罪魁禍首.

報告完畢!!
匿名表示…
哈哈! 我雖不知道如何用送熊貓來搞政治!?
但是我真的覺得把熊貓放在台灣海峽的中間,這樣最好~~the panda island~~因為我真的很想看熊貓 :)
ps 多謝多哥的留言,不過yhaoo的blog實在很C8,要開啟blog才能留言!!實在怪~~我已經去抗議了,希望它會改,不然我就不玩了!!
匿名表示…
嗚~~~真的不來了!! 準備要去四川了 :(
Totoro寫道…
哇!唐董:

貓熊真的不來了。雖然結局並不令人意外,阿扁也過了他的"電子報",早就傳下旨意,就是要阻擋貓熊來台的事。阿扁嘴上說生態考量,但是一個領導人,竟然也跳來下,為了一個貓熊發言,這就是100%的政治動作啦!而農委會的委員們,無法表現出學術應有的客觀討論,更令人失望。我希望這些委員,能立場一致,對於日後引進外來種的案件,都能如此一視同仁,從嚴審查,最好是一律封殺,才能彰顯台灣是重視生態的國家,也能維持自己的學術良知。

如果有要辦四川貓熊團,可以報一隊啦!
匿名表示…
昨天和我那學政治又幹軍人的弟弟與老爸討論了這事!
哇!! 結論就是民進黨完全搞不清楚狀況(國民黨也是)~~一直再測試老共的底限!但不要忘了國台辦和中央軍委是兩個不同的組織!不要以為國台辦在讓步就一直拋議題...中央軍委應該不會吃這一套!!:(
06年老共的作戰主要目標已經很確定了!而且北京,廣東等4個軍區就以防止台獨為最高原則! 千萬不要打仗阿!我不要為了阿扁去打仗~~哥哥爸爸真偉大,名譽照我家,為國去打仗.... :(
當然為了爭取國家認同與獨立是可以!但不要拿2000萬人開玩笑!更何況有1000萬是不想跟你一起玩的~~說完了!
多哥 sorry la! 講太多 :)
Totoro寫道…
Daniel、唐董:

感謝你們如此熱切的發表意見。就本次貓熊事件,所引出來的去中國化的問題,我提出我的想法回應。

台灣目前的政治氛圍,一直繞著"去中國化"為中心。從台灣與中國,甚至是整個東亞的長遠關係來看,真的很不好。一個明顯的趨勢,台灣再這樣無理的封閉下去,將會被邊緣化。

台灣之想脫離中國,有其歷史背景。18世紀以來,中國面臨了許多的苦難,列強環伺,軍伐割據。雖然推翻帝制,卻沒辦法也沒機會真正的實現民主。領導者專制餘毒尚存,人民生活不堪聞問。抗戰勝利後,國府接收台灣,種種的舉措,使台灣人民失望。加上後來國府遷台,不當的統治手段,只是加深人民的反感,一心想脫離國民政府的統治。加上中共一直以"統一中國"為號召,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身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自然認為,解放台灣,才能完成中國統一。那台灣如果能脫離中國,中共的統一就是名不正言不順,台灣自然就安全。這是我歸納的台獨論述成因。

我認為,目前阿扁,及執政黨去中國化的一切作為,包括教育的改變、經濟的限制、乃至於更改黃埔軍校的校歌,只是一再的證明,台灣是多麼沒有自信。台灣因緣際會,承接了中華文化最精華的部份。語言,文字,種族,一再的述說,台灣文化承接了多少的中華文化。荷蘭、日本的殖民,加上二戰後的美國,還有自上個世紀末,來自東南亞婚姻及勞務移民,使得台灣成為文化彼此交融的地方。任何成功多元的文化交流,最後都能促成本身自我文化的興盛。台灣放棄自我的優質文化本質,忽略了台灣文化與中原文化間的歷史關係,得到的是片面、詭異、失根的破碎連結,去中國化不但策略失敗,還間接導致了台灣文化更加的淺碟。

從政治面上,中華民國政府自1911年建立,到目前還是存在,並非像中共宣稱,中華民國已經亡於1949年。中國只有一個,中華民國憲法所規定的領土,就該是中國的範圍。我們不認同目前代表中國,專制獨裁的共產政權。既然軍事上的反攻大陸,已經亳無希望,但這不代表台灣人就得恐懼中共,就得龜縮在一個海島。身為中華文化正統傳人,要思考的是如何因應目前兩岸、東亞及世界的局勢,做出對台灣的生存發展有利的事,然後來影響對岸。要有信心,成為中國民主的標竿,讓對岸也能心嚮往之,帶動中國的民主改革風潮。等到兩岸真正到了可以相互尊重的時候,再來談統一與否的問題,才能理性,客觀,且沒有誰牽就誰的問題。阿扁一直不斷的製造問題,使局勢緊張,然後再怪中共一直打壓我們,他真的是為2300萬台灣人著想嗎?屁啦!利用製造恐怖感,來強調自我政權的重要性,煽惑民眾的情緒,這種政客,有夠低級!

今年(2006)是文化大革命發生的40週年,10年的文革所帶來的影響,其中一個,就是文化傳承的斷層。台灣一度是復興中華文化的精神堡壘,但目前這個優勢,正被我們自己排除中。"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有了好的根基,加上台灣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應該有機會使中華文化更上層樓。可惜他並不這麼想。孫中山先生用"彩票和竹槓"的故事,提醒我們,別失了根。考試唸書第一名的阿扁,也沒記住。兩岸問題要理性看待,不能蠻幹,否則倒楣的,一定是台灣人。1955年,蔣介石主導"國光計劃"反政大陸,還好沒有成功,不然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失去生命,也可能沒有我,因為當年家父也是國光計劃的一分子。我可不想被我兒子女兒想,還好當年阿扁沒有搞成台獨,不然現在有沒有我還不知道呢!兩岸不是軍事、政治問題,靠的是智慧、時間,和相信民主價值的可貴。
匿名表示…
多哥這一篇值得細細回味與思考!!!
匿名表示…
對不住阿! 再po一篇~~
有鑒於多哥上一篇的文章,讓我有另一層領悟,台灣的確傳承了5000年的中國文化,這是應該值得我們驕傲的,但是對於現今設計與藝術領域一眛的去中國化,去國際化,而拼命的搞本土化以及台灣化,這是不對的

當然不是說創作者不應該以本土文化作為思考與創作的根源,但是為何要辛辛苦苦跳出國際化與中國化的大圈圈的同時,又自己跳進本土與台灣化的小圈圈之中嘞!!

想到修了一堂林洲民老師的課!一開始林老師就對什麼是建築的本土化與如何本土化為討論的序曲,並和我們說:他和一群建築師(我想應該是檯面上的)可以一晚上討論這個話題,並以霓虹燈作為本土設計的第一炮!!這概念是由檳榔西施為出發點~~

我當時在想,為什麼要一群建築師或設計師花幾個晚上來討論啥是台灣的建築或什麼建築設計應該是台灣的~~~!實在不解!!
在我思考之中,如果你是生活在台灣,設計的建築就很台灣,也就是台灣的建築模式!不是嗎!?

最後,台灣有台灣的文化!中國有中國的文化!可以衝突可以矛盾,也可以結合~~也就是所謂"東方"的文化~!! 其實東方文化才是最迷人的 :) cheers
匿名表示…
更正一下! 是邱文傑老師
Totoro寫道…
嗯,唐董:

或許文化的傳承,要從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開始,而不是大張旗鼓的,或是以任何人的自我認知。目前的本土母語教學,就有點這樣的味道。不論是閩南、客家、或是平地山地原住民們,明明是自家生活就會使用的語言,搬到課堂上,用標準通用的課程,和不倫不類的發音方式,就很奇怪。最明顯的,閩南話有泉州、漳州音之別,客家話也有海音、四縣等不同的口音。現有的鄉土語言教育,就可能無意間抺去了語言的多樣性。

同樣的,我同意唐董你對邱老師等建築師,"刻意"挖掘台灣文化的看法。生活在台灣,設計在台灣,信手拈來的就是台灣生活的特質,產生的建築就是台灣建築沒錯。設計的感動,在於發現人們所遺忘的,找會原本認為已經消失的文化經典,或用現代的手法給傳統不一樣的詮釋。"感動"和"認同"是和傳統文化有關的設計元素。霓紅燈、檳榔西施,代表的是近10年來,因為工業和農業的發展失衡,所產生的一種社會現象罷了。在常民生活上,這樣的元素,可能還可以代表台灣,或其背後的本土意涵。但在藝術的層次上,是否能代表台灣,恐怕會有很多人是有意見的。

想一個代表台灣的元素,還要想一個晚上.......這,會不會太久了?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不吃香菇

別阻止我,這次我一定要說。大聲說。我不吃香菇。 有東西不吃,不外乎三不 -- 「不能吃」、「不敢吃」和「不喜歡吃」。我對香菇,還有一種莫名的,長久以來累積的負面印象。菇類的產品很多,什麼鮑魚菇,杏鮑菇,金針菇,草姑 …… 等等。我宣示一下,除了「香菇」,不管是台式的,日式的,有花沒花,叫香菇的,最好離我遠一點。 我從小就不吃香菇。原因很簡單,我不喜歡那個味道。曾經問過許多愛吃香菇的人,香菇到底有什麼好吃的?得到的答案,竟然也是因為「味道」。也有人說,香菇吃起來很像肉,那 …… 為什麼不直接吃肉呢?修道吃素,不能吃葷,所以就吃香菇。啊?修行發願吃素,想吃肉就拿香菇來模擬肉哦!這我就很難理解了,也讓我對香菇更加的討厭。後來才知道,素食料理有很大一部份都有放香菇。素食宴我會去啦!只是我都吃白飯。叫我夾素菜,我會結屎面,然後翻桌。 家裡對吃還滿講究的,號稱天下極品美味的香菇,當然是少不了的。我們家人都超愛吃香菇的。從小我就被教育,一定要吃香菇。大家小時一定都有這樣的經驗,爸媽為了不讓小孩子偏食,規定所有的菜都要吃,不能有某幾樣不吃。可是就是會有幾樣,是小孩子怕的,此時就可以看到爸媽連哄帶騙的,要小孩子聽話,把東西吃下去。小孩子不聽,就開始大哭大叫。爸媽也耐不住性子了,用打的用罵的,就是要小孩子把東西吃下肚。為了不偏食,每每在用餐時刻,上演同樣的戲碼。不然就是看硬的不行,就用軟的,把東西混合在其它的菜色中,看看能不能矇混過關。其它的東西或許有用,可香菇就沒用。切丁切絲,和菜和湯,都逃不出我的法「鼻」。香菇這玩意兒有個特性,就是切越細,味道越有。後來我已經可以用看的就看出來,這碗菜裡有沒有香菇。木耳和香菇也不會搞混。就算我已經有這種「修為」了,爸媽還是不放棄,繼續努力,就是要讓我「品嘗」一下香菇的美味。 記得是國小三、四年級,有一天到父親的一個朋友家作客,並接受午宴。桌上有一鍋大湯,我用聞的就知道,此乃赫赫有名,香菇界的名菜-香菇人蔘雞湯是也。不例外,一樣好說歹說,就是要把香菇吃下肚。我緊閉嘴巴,拚命抗拒,任憑威脅利誘,絲毫不為所動,男子漢大丈夫,不吃就是不吃,連父親朋友的家人也來勸說,香菇都嘟到嘴巴邊上了,我還是不吃。後來實在是沒辦法,小時候性子烈脾氣壞,就自己到那鍋湯裡,夾了一朵香菇,咬都沒咬,整朵好好的給它吞下去。這下我吃了吧?可大...

聖誕快樂!!!

感謝大家這一年的支持和陪伴,在此衷心的祝福大家。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