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在他的書「底層邏輯2」中,提到一個關於博弈論的實際案例,這個案例實在是有夠經典的。我原本以為所謂的「底層邏輯」應該是講人性,講權謀。但我錯了。一翻開就是講數學,講公式。
但沒錯啦!數學就是描述這個世界的客觀方法之一。但數字中的人性,卻也是顯而易見。
好啦!回到書本身,這個故事我查了一下網路,有不少就是在講這個尼克和亞伯拉罕的這個案例,我就不再詳述,這個過程鋒迴路輚,實在是太精彩,可以上網搜尋「金球遊戲」,或是直接看劉潤先生在書裡講的,過程詳實到位。
簡單交代一下,這個金球遊戲就是玩到最後一關,剩2個對手時,可以在「全拿」和「平分」兩個球2 選一,各自選擇組合的結果簡述如下(改繪自底層邏輯2,P.303):
收益矩陣 |
A |
||
全拿 |
平分 |
||
B |
全拿 |
(0,0) |
(100,0) |
平分 |
(0,100) |
(50,50) |
可見如果兩個人同時拿「全拿」那就一毛都沒有,兩個拿「平分」,就可以平分所有的奬金。如果各自拿了不同的球,那就看誰拿了全拿,就可以全拿。
這個規則很雞歪的,也是標準的囚犯困境的情境。不過為什麼值得看一下整個過程,就因為這兩個面對的不是雙方完全隔絕的環境,在真的選擇出爐前,是有一點短暫時間可以交換意見旳。
好玩就好玩這裡,這兩位竟爭到頭了的參賽者,可是互不相識,就是要兩個彼此互相猜忌算計,看看是如何互相試探,互相做出保證,互相希望對方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選擇,這個過程好精彩,大家感覺上都知道,要追求雙方的利益最大化,避免兩頭空,但卻有一個選項,是允許自己獨拿獨享的。人性自私及為公的兩難,在這樣的場合暴露無疑。
結局十分令我意外,原來有一方(亞伯拉罕)先開牌說要選「全拿」,似乎讓對方(尼克)只能選「平分」才能有機會拿到錢,但尼克不相信亞伯拉罕的承諾,會將所得的獎金平分,這很自然啊,我原本也想,這亞伯拉罕好像也沒別的選擇,只能心不甘情不願的選擇「平分」。後來結果揭曉,原本說要選全拿的亞伯拉罕,原來是選平分,這樣同是選擇平分的尼克,也就順利的平分奬金,恉大歡喜。
但就是這個轉折,故事的後面,引了後續的訪談,因為尼克在溝通當下的不老實,就有個尼克其實是想選「全拿」的推測。如果尼克原本就想選全拿,騙亞伯拉罕選平分,那奬金就是尼克獨得,結果不知是出自雙贏的考量,還是真的互不信任,亞伯拉罕先叫了牌,迫使尼克改變札法,還好沒有落得雙輸的結果。看了拍案叫絕,但也冷汗直冒啊!
我自己有兩個想法。一是人心真的深不可測,就算是有接觸有交情的熟人,那真是知面不知心,不到情勢明朗,不知道對方會做什麼決定及思路,保持距離,防人之心不可無。
就尼克和亞伯拉罕的故事而言,表面上亞伯拉罕是為了避免雙輸,但其實也是想避免奬金被尼克獨拿,如果亞伯拉罕沒先叫牌,或是被尼克影響改變選擇,又或是被尼克識破底牌,就結果而言,尼克想選全拿,亞伯拉罕選平分,那就被尼克整碗捧去了,亞伯拉罕只能幹在心裡口難開。
二是凡事看清局勢,搞懂規則,必要是先發致人,設一個局,保護自己,引導對方,但不要輕易的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算計和底牌。雖然書裡似乎是有把尼克看成是「壞人」的意思,這個方便大家理解情節是OK的,不過人不為己天殊地滅,什麼好人壞人的分法那也太一廂情願,好人也會因為自身利益做出決定的啊!所以還是設局、引導,把對方「逼到牆角」,讓對方做出自已為有利,但其實也符合自己利益的決定,我想這才是安身之道。
今天講到這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