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0的文章

博愛座風雲再起

博受座又出事了。還是不讓位,不過這次流血了。 其實事情也挺簡單的,就一個老先生,看到博受座想坐,結果博愛座上正坐個年輕人。老先生要那年輕人讓座,年輕人不爽,嫌老先生多嘴,叫他先閉嘴,然後老先生不聽話,年輕人就請老先生吃拳頭。 沒啦?啊就沒啦!事情就是這麼簡單。這次和上回那個北捷的不一樣,沒有照片影片,直接報警,乾脆,不過這次因為動手動腳了,就是刑事案件,可以告個傷害,至少也可以來個精神賠償的。但我看新聞影帶中,記者訪問那個年輕人,說說事情的經過,那年輕人也很平常,看不出道歉,也看不出驚慌。好冷靜的態度啊,平靜的就像,剛剛只是做了件,打一隻蚊子般的平常事。 又是博愛座。老先生不去找博愛座坐,不要以為博愛座是老人該坐的,就沒事。可是這也不能怪老先生,資訊太少,很難推斷當時車上的狀況,車上有幾個人?是不是客滿?老人大多數還是年輕人大多數?不管車上有沒有位子,坐在"一般"座的人,看到有長者上車,不會先馬上讓位嗎?車上只有博愛座可以選嗎?而且博愛座應該也滿座了,老先生才會要坐博愛座的人讓位。更何況,車上發生了暴力事件,車上的人,除了司機,其它人呢?沒有別人讓位,沒有別人勸架,加上不該出現的博愛座,這場事件就發生了。 請大家發揮同理心,不管坐在哪個位子,每個都是博愛座,好嗎?雖然法律沒有規定一定要讓座,但如果這種人性間的尊重和扶持,還要靠法律規定的話,那只是證明我們是個不懂得彼此尊重的社會罷了。就像孝行本是天性,結果連孝行都得大肆表揚,就是因為有人不孝,而且是大不孝。善行愈善,惡行也愈惡,這是相對的。表揚或處罰一個人性的基本面,就表示社會已經愈亂了。 那個年輕人哦,不值我浪費時間去評論。我只有一個感想,連高等學術殿堂的學生,都可以爛成那樣,那現代的年輕人,還有什麼好指望的?我想,或許我自己的前一代,也會那樣的評價我們這個世代,對我們搖頭嘆息吧?還是把身體養好,有空練個拳腳功夫,哪天坐車遇到個不懂尊重長者,又只會動手動腳的白目年輕人,少則自保,多則稍稍教訓一下白爛年輕人,讓他知道叫人閉嘴,又動手動腳的人,在社會上是行不通的。年輕人,別以為唸書唸到高級國立大學有什麼好屌的,人都會老,都會走到那一天,出來跑,總是要還的。 這不是第一件,也不會是最後一件,如果對博愛座的迷信不改的話。㊣

不要博愛座,口以嗎?

最近那個在博愛座上面聊天哈拉,旁邊站了位孕婦的照片,引起社會譁然。大家都覺得,那兩個妹仔的行為,很沒良心,很白目。在大家普遍同聲幹譙之餘,我發現好像有個更嚴重的問題。 很簡單。什麼是"博愛座"?為什麼會有"博愛座"? 不曉得什麼時候開始,台灣的大眾運輸系統才出現博愛座的。博愛座是做什麼的?應該是要給行動不方便,或年紀大等等的乘客坐的。有時候我都會想,啊外國人不曉得知不知道我們的博愛座的用途。可是我會覺得,啊人們看到需要座位的人時,起身讓座給更需要的人,不是很正常嗎?那博愛座平常人能坐嗎?座椅不像無障礙停車位或是輪椅專用區,是有特殊規格的考量,只是較靠近車門,方便需要的乘客上下運具,其它規格和一般的座椅,並無二致。那一般不是博愛座的座椅,可不可以給需要的人坐呢? 當然可以啊!是吧?所以,特別標示博愛座的意義到底何在?難道老人孕婦行動不便者,只能坐在博愛座嗎?如果博愛座上坐滿了人,一般座位上也坐滿了人,那下一個需要我們關心,需要我們幫忙的乘客,該怎麼辦? 所以我大膽假設,就是因為大家都不讓座,所以才會有博愛座的設置,來"保障"需要的乘客。但是這樣特別標明讓位的座位,久了大家都以為,只有坐在博愛座上的人,才有讓位的義務,其它人只要不是在博愛座上的,就可以作壁上觀,看戲就好? 這就是那張照片,給我的感覺。其實那張照片所傳達的資訊很多,但是直指那兩位小姐沒良心的資訊卻很少。一張照片要傳達"沒良心",就要想辦法拍到那個沒良心的一刻,而不是拿一張照片,看圖說故事就好。平平是為了證明男女關係拍的狗仔照,一個拍到角度很好的喇舌鏡頭,一個只拍到車尾燈,就要硬說有在玩,真的很遜,很沒說服力。回來。我不是要幫他們開脫,只是光一張照片,可以說的故事太多了。可能那個孕婦剛要下車?可能那兩個小姐手腳不方便?可能那孕婦不是孕婦?可能是宣導禮讓座位的短片拍攝現場?可能照片經過變造?可能有人要陷害那兩位小姐?可能是有人要捧紅那位孕婦(或那兩位小姐)製造話題?太多太多了。 就是沒有人問,就算那兩位小姐,坐在博愛座上聊天,無視於孕婦的存在,真的很過份,那其它坐在附近,好手好腳的人咧?那張照片,我只看到,明顯的,漠視。 怎麼辦?這太道德層面了。不要急著幹譙。小孩子不學好,都是因為他們生活上,大人沒有好

通勤生活一週記

通勤生活過了快一星期,來聊聊自己的感想吧! 覺得公司搬得很突然,事前準備好像也不太多,有點“到了那邊再說”的感覺。搬家對我,好像不是什麼大事。高中就出來混,中間有很短的時間,回到家裡住,其餘的時間,都在外地,也在外地生活。並不太把在外租屋的地方,當做家。我覺得很難,住的地方沒有家的味道,好像住哪兒都一樣,只有年節假日回家,那才叫家啊! 很掙扎,到底要不要跟著公司搬到附近去。公司的新址附近,我也曾在那兒混了一年。環境算清優,沒有市區的繁忙,但就是得犧牲一點生活機能,和忍受上下班時間,因為車人路小產生的極度擁擠。公司還沒搬之前,我住在離公司走路不到 2 分鐘的地方,現在走路加坐捷運,捷運沒出包的話也要 45 分鐘的通勤時間,以後我得早早睡,早早起,只要賴一點床,大概就準備遲到了。這樣的心情轉折,在公司正式搬遷前,不知上演了多少遍。 在這個外地,我可以輕易的搬家,搬到公司附近不就得了?一個人自由自在,根本也不會有通勤的煩惱才是。但最後,我還是決定不搬了。想到以前剛出社會開始混,家裡到公司有著 1 個小時的車程,我還是每天騎著摩托車,就算加班到 3 點 4 點,我還是騎著車,回到 20 公里外的家,洗個澡,再回到公司拚。後來的職涯中,也很少有機會就住在工作地點附近,不管是新店到台大,內湖到土城,我都這樣過來了。 或許是當年還算年輕,有體力有熱情這樣子的不顧危險,不計較遠近,只為了做一件,自己覺得還 OK 的工作。那為什麼只是要早起,要花時間通勤而已,就開始躊躇,退縮了呢? 當然不是說搬到公司附近住的人就沒勇氣,只是今昔對比,好像我的什麼東西不見了。只是覺得,住得離公司一段距離,我可以有自我緩衝的空間。有一段距離,我可以慢慢思考別的事情,或者,什麼都不想也 OK ,這段旅程,是每天自我過渡及轉換的過程。轉換心情,轉換心境,工作和生活,才切得開。 掌握了自己的生活節奏,不再以公司為在外生活的居住指標。我想,勇敢的開始擺脫公司為中心的思維,停止被工作及公司綁架,要來開始想想,如何以自己為中心,好好的進入人生新的階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