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公共空間的自我規範

最近的文章

抱著一點苦也可以

前陣子開始回去複習以前上過的易經課程。老師反複強調的易經人生觀,真的很特別,也很有趣。 面對苦樂,我們的心態截然不同。苦,我們希望不要遇到,樂,我們希望永遠留在樂中。這也沒什麼,趨吉避凶,人之常情。 但人生就是有苦有樂。 易經強調的是天道循環,有苦就有樂,有樂就有苦,苦樂循環不已,這也是人生的樣貌之一。所以易經的人生觀不是要我們只能趨吉避凶,簡單的說,面對苦要找到面對苦的方法,把苦當做是課題,經歷苦是人生的成長機會,經歷苦,了解苦,從苦中找到方法,試著從苦中解脫。 在樂中也是,不能只想到很歡樂很開心,也要知道,總有一天樂也是會循環完畢,這樣的易經人生觀,是易經要傳達的核心思想之一。因為吉凶循環不已,只光著趨吉避凶,有時候反而會錯過人生成長進步的機會。我們要學習的,是如何面對苦,處理苦,而不只是排斥和逃避。 唉,因為苦不是說逃就逃得掉的。 突然想到,苦,一定要處理掉嗎? 比方說,在日常的社畜工作上,免不了遇到一些圈圈叉叉的事情,有時候講出來,純粹是一種發洩情緒,有時會要別人提供些意見想法,但有時就是單純的只想說出來。不過這到底怎麼分別,有點難。 看到身邊的人吐露心情,很想幫上一把是正常的事,想幫助別人,把心裡的不舒服整理整理,最好是能清理完畢,這不外是一種貼心,或許也是讓自己好過,畢竟看著別人難過,被負面情緒纏住,如果是經常見面的朋友,同事,甚或一家人,久了會受不了的。 如果對方被負面的東西纏久了,走不開了。那就是被困住了。這個時候應該要先幫助對方,把負面的情緒理一理,聽對方說,把心情和壓力放掉。 一次兩次不成,就多點關心和陪伴,或是可以尋求諮商心理師的專業協助,慢慢的總會化解。 不過,如果我們能好好的處理苦,常常思考怎麼和苦相處,苦來了的第一時間不是逃避,而是思考和學習,習慣怎麼處理和脫離,久了自己面對苦的能力就會變強,也有自信能處理好苦,都將成為我們成長的養份。就因為成長了,也更有靱性,記取過往的經驗,面對往後的各種苦。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笑著面對,但能有自信繼續走下去。 遇到苦不開心,但沒有苦也不對,這是一種矛盾,也是種成長。今天就先聊到這裡。

最孤獨的孤獨

前幾天,臉書突然跳出了某廣告,提到了寂寞的程度,那個有名的10級表。網路上查得到一種叫「孤獨等級表」的 資料 。在此引用一下所謂的「十種孤獨等級」是哪十種。 一個人去逛超市 一個人去吃餐廳 一個人去咖啡廳 一個人去看電影 一個人去吃火鍋 一個人去KTV 一個人去看海 一個人去遊樂園 一個人搬家 一個人去做手術 看看也還好啊!這有什麼呢?除了第6和第8,自己很少去唱KTV(那種是非之地自己是能不去就不去),也很少去遊樂園(台灣好像沒啥遊樂園)。其它我都一個人經歷過了。 是的,手術也是一個人去的。 哎呀,家人都在外縣市,自己也是單身狀態。也不想麻煩朋友(朋友幾乎都有家室了,不然也和家人同住,是有單身的妹子朋友啦,只是這種事讓妹子朋友幫忙有點怪,要嘛就在一起了不是)好啦我想法怪,反正想想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手術。先說,不是XX增大術或是整容改造,就鼻子裡一個地方要調整一下。想說小手術,隔天可下牀,外表看不出來有手術痕跡(可惜就不能變帥了)和醫生喬好手術的時間,就自己去報到了。 嘿。從報到開始,遇到的護理師妹妹,總會帶一句「先生你一個人來啊」對,我還想附上說,嗯,我還單身哦!但我知道事情並不是那麼單純,他們問的意思是,沒有人陪你來哦?沒有人照顧你嗎?嗯,本來就想說這是小手術,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應該也還好吧?搞不好尿都不用拉就可以回家。而且還賊賊的想,會不會這些妹子看到一個人來的我,會多照應我一點?想著想著還會微笑咧! 隨著手術結束,躺在病床上,被推回病房的那一刻,我才知道,什麼叫做手術住院的孤獨。 一到病房,護理師妹妹就先來打點滴。我嚇一跳說,啊我又沒幹嘛,為什麼要打點滴?護理師妹妹一貫專業的眼神回答我:這都是要打的。幹,打了點滴形同行動不便,連拉屎都要搞個尿帶。本來以為這次手術就當放假,可以玩手機上網,到處走走逛逛,還準備了一本書要來讀的,這下子什麼都沒有了。隨著麻藥漸退,手術的地方開始發痛,因為鼻子被塞了一大堆棉花的關係而不通,間接引發了頭痛,開始覺得很不舒服了。想喝水但不太能下床,更別說吃東西了。頭暈目眩的,這種不適不曾有過,但身邊沒有人可以協助。 這層樓很多可愛清秀的護理師妹妹,會定時來量我的生理指數,偶爾也會有妹妹發現我沒有陪病的人,會再問一下,你沒有家人或朋友來照顧你哦?我只能尷尬的回答:是啊。能幫我買碗麵嗎?最後那個要求當然是沒說出口,人家是護理師又不是看護,何

自己的聲音

哇!突然發現,我的這個部落格,好像已經有快3年沒有更新了。 是的,不要說工作忙碌,我也一直在尋找新的創作方式。 不可否認的,從臉書、Line、twitter、IG等社群媒體出現後,發洩情緒的管道變多了,自媒體的力量也出現了,說說自己的故事,也不再如以往的,侷限在文字。部落格和電子報,正在快速的退燒。大家都在社群媒體中,找尋觀眾,也找尋自我。 貼文還不夠,youtube、抖音,什麼都來了,網路世界各自欣欣向榮,我承認,我也迷失了,好一陣子。 社群媒體的多元性,讓自己看見許多不一樣的網路世界面向,獲得許多以往不曾有過的海量資訊,但,也開始受不了社群媒體的喧鬧。 慢慢的開始逐漸淡出社群媒體,幾乎不太PO文,也不主動發出加好友的邀請,完全以「類佛系」管理,不過因為朋友還是多在社群媒體中互動,要像某些人完全的刪除社群媒體帳號,目前對我來說,恐怕還不能達到那樣的境界。還是得入世嘛~ 後來,covid-19的疫情爆發,實體的見面突然變得不容易,社群媒體發揮了連繋人群的有效功能。這時也就持續的在社群媒體中活動。 其實還是有很多想法,很多意見,想找個地方好好的表達。不過,在這個越來越吵的環境,似乎也不容易了。 我並不完全否定社群媒體的功能。它像是個市集,想要聚集,想要人氣,想被看到,被討論,當然就是要去人多的地方。但眾聲喧嘩之下,實在很難有讓人靜下思考的機會,但目前又得依賴社群媒體和朋友互動。這很矛盾。 這樣的矛盾讓我停下思考及分享的腳步,不知道要怎麼辦。只好像個在市場裡迷路的小孩,看著眼前的花花世界,但不知道要說什麼好,或者,不說。 這段時間我還挺勤著寫日記的,在平板上的app寫。還挺有趣的。不過還是覺得,有些想法應該要公開出來,讓有緣人能看到,能夠有討論和共鳴,或批評,都好。 就在覺得社群媒體即將統治世界的當下,突然我看到了另一種形式的呈現,或者應該說是「回歸」。偶然間看到幾篇在付費寫作平台上的文章,開始討論電子報和部落格的「復活」。有個共同的因素,因為社群媒體的爆光度,多取決於演算法,而部落格和電子報,則比較不會受到演算法的限制,可能會被搜尋引掣的演算法,但相比起來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比較厲害,應該說,比較不單純。 對於資訊的累積及搜尋,社群媒體也相對的比較不友善,很多貼文一下子就淹沒了,要找也沒那麼好找,除非像一些政治人物的貼文,因為怕說錯後悔而刪文,很多都被有心人截圖外,不然要

兩性感情之間所謂的信任

前陣子發生在街頭,那個很紅火的 街頭擁 吻 事件。小三是正宮的閠蜜,彼此友情好到不行,但是誰人知道,後來會演變成偷情事件。 其實凡走過必留下㾗跡,或許有些人有意無意就可以察覺,那兩個人的互動並不單純,應該勸告過當事人了,如果他們早聽得進人言,就沒有現在的事情發生。只能說,千金難買早知道。 這個事情對我的反省是,兩性間的信任,建構不易,毁壞更易。感情好不好,就看彼此互相信任與否。越是互相信任,信任的基礎夠,感情就能越好,反之,信任不足往往就是感情崩解的起點,能不能補起來,真的只有天知道。當然我指的正常的關係。 ———————— 這讓我想起自己的一段往事。我不怕自己踩痛腳,反正就已是往事,也不是要向誰解釋或爭辯,大家都走過去了,回頭風景也不同了,只是表述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對這件事的反省,人生還是得繼續往前走。 幾年前還沒離婚時,有次我加班沒那麼晚,提著宵夜去找我前妻(以下代稱A)。A和一位他的同事H還在加班。 先前就有聽A說,H是一位很厲害的情侶殺手,對男人很有一套,喜歡有意無意的接近男生,如果男生被撩得不要不要的,通常就會讓對方分手。可那天我第一次見到H,我要說,算是清秀,但不是我的菜。而且當時我還有婚姻關係,哪是能隨便被撩的,更何況自己女人緣又不算好,哪來的自信會被撩? 反正那時我就自己拿出電腦做我的事,沒多理那位H。有時H會和我們講話聊天,我也就客套的回個幾句。 到了晚上快12點,再不離開就坐不到捷運末班車了。H和我們住的地方是同個方向但比較近,捷運一路就到。但我們住的地方是要換火車的,A平常騎機車上下班,而我是坐火車,那天A車上只有一頂安全帽,所以我就說,那我和H先去趕捷運,A騎車回家。 對的,事情就是這樣發生了。 不是我和H怎樣了。原本我丟下A,和H去坐捷運,這件事情就是不OK的了,慘的是那天火車還嚴重誤點,誤到我回到家都很晚了,足以令人懷疑這段時間可以去做愛的地步了。 就算我不斷的澄清,那段時間根本就沒發生什麼事,就算和H一同搭捷運,都保持著安全距離,完全沒有什麼踰越分際的事。就因為這件事情,真的只有天知地知H知我知,沒有旁人可以證明,我越是解釋,對方就是聽不進去,什麼都不接受。就這樣我們鬧得很兇,雖然最後還是沒事了,卻早就埋下了婚姻破裂的伏筆。沒過半年我們就宣告離婚

再見,Google +

一直覺得這天遲早會來,早在Google砍掉許多服務的時候。雖然已經一段時間沒po文了,看到這個公告,說不感嘆,是騙人的。 想當年Google+的出現,可是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特別的是像稍早時的Gmail一樣,邀請函是洛陽紙貴啊!雖然當時有先去Google註冊,申請試用,但總不知道要等多久,一聽說有朋友已經開通了帳號,無不用盡各種關係,想辦法就去弄一個邀請函來,開通自己的Google+,好像沒有Google+的邀請函,就弱掉了。 這要感謝一個旅居法國的朋友,他比較早獲得開通,就寄了邀請函給我。當下超興奮的啊!簡單易用的介面,和Google其它服務的良好整合,成為了我逃避Facebook的最佳去處。Facebook自己用了很久,新朋友老朋友一大堆,有的沒的已經變得很複雜,當時Facebook 對隱私的設定,真是一團糟,到現在還有很多功能還是覺得困擾,比如那個什麼“Active notification”,幹,連我在主播粉絲專頁那邊按讚或留言,都會被發現。奇怪,我去誰家拜訪留言,關別人什麼事啊?這讓我對Facebook 很失望,不想變成主要使用的社群媒體,Google+的出現,正好滿足了自己這個需求。 ———————— 以上是對Google+使用初期的讚美,實際使用了就產生了些問題。Google+的分類太多太細,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台灣的使用人數並不多,自己的朋友普遍沒有使用Google+的習慣,所以在Google+有些寂寞。當別的社群媒體都在改進功能時,Google+卻沒有什麼進步,覺得這不像是Google 的風格,很多國外媒體也早就預告,Google+遲早會被Google自己收掉,尤其是在前幾年,連Picasa、Orkut都預告結束服務時,都被預測說會掰掰。只是其它比起Google+熱門許多的服務,相繼結束之時,Google+還是存活了下來。只是這次決定停止運作的原因,卻是因為連續的資安問題,令人費解。這麼大的公司,還會出現這種資安問題,是說Google技術能力早以大不如前,還是原本就當它是雞肋,有也沒沒也罷,又或許是Google服務的存廢與否,只是高層間鬥爭的結果? 這段時間在Google+的活動,成果還是不錯,認識了許多有趣的朋友,後來也有幾個有進一步的往來。我還在上面成就了戀情,認識了另一半,不過最後都⋯⋯沒有最

寫長信的習慣要改

好像找到一個可以用用Bear的方法。就是拿來寫寫文章。直接上手試試最快啦! 前陣子聽到某個廣播節目訪問一位心理諮商專家,說到,嗯,他有點怕接到,文字很多很長的信。感覺就像是要把積了快一輩子的話,一次給說完。 這件事讓我有點意外,因為我知道,我就是那樣喜歡長篇大論的人。 我喜歡給朋友寫信,有的我沒細說原因,有的我有。簡單講,就是很嚮往,古時候的文人,彼此會以書信往返,做為溝通聯繫的方式(好像是廢話,古時候就是這樣啊)寫實體信不容易,一來也沒有朋友的地址,再來,我也有點懶,寫信投郵,太慢了。 或許也可以保留這樣的作法,但,我發現,連電郵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常常收。就算那個電郵,已經是那些朋友的「常用信箱」了。 網路時代,講求效率,或許,也沒太多時間,讀那一篇可以1千多字的信。 我沒有問過朋友們,對於讀寫長信的看法,但我想,那位心理諮商師說的,或許沒錯,看到一大堆的文字,會以為要講的東西,一定長篇大論,會有一定的壓力。 這點我會檢討。不要一次寫太多東西,造成別人的負擔和壓力。 今天就先聊到這裡。

臺南孔廟御匾特展

臺南孔廟御匾特展 Imperial plaques of the Tainan Confucius temple 這大概是最近幾年來,看到最過癮,最有趣的展覽了。 難得,趁孔廟在整修,把8塊清朝皇帝御𧶽的匾額,拿下來,放在一處,讓民眾近距離參觀。 這很有意思耶。平常到廟裡,自己就是喜歡看看有意思的東西。建築雖然算是自己本科,但那些什麼瓜什麼斗的,大部份都還給老師啦!不敢說自己看得懂,空間佈局是可以看看的。此外就是神像、對聯、匾額,都是很有意思。 好吧,就說回展覽本身。 應該要換成「清代御匾展」。臺南孔廟始建於明鄭時期,在清朝打敗明鄭政權後,臺南孔廟成為清代台灣第一座官學。難得的是,臺南孔廟完整保留了自康熙皇帝開始,雍正、乾隆、嘉慶、咸豐、道光、同治、光緒等8位皇帝的匾額。乙未割臺(這邊要先請一些朋友諒解,因為目前臺灣的環境,對一些歷史觀點都極其敏感。我認為講歷史要有個客觀的座標,這個座標是方便找到位置用的,不否認意識形態的存在,但太濃重的意識形態,會連客觀的敍事座標都找不到。這個有機會再說)後,日本天皇好像沒這個習慣,倒是內戰敗逃到臺灣的國民政府,學起專制帝王搞起賜匾這一套了。這次的展出內容,不包括國民政府幾位總統的匾額。 雖然我有點在笑總統們學人家,但其實還是有點不同。總統頒發匾額是特給臺南孔廟,但清朝皇帝們不是。簡單講,這些匾額不是「專門」賜給臺南孔廟的。皇帝為了提倡讀書風氣,通常都會有些舉措,題字頒給國內的孔廟,應該也是其中一種。通常由皇帝題字(是不是親筆不得而知),再將手稿翻在木頭上,產生複製品,再頒給各省的孔廟。康熙皇帝的「萬世師表」匾額,其手寫的原件,目前就藏於台北故宮。手邊還沒有太多資料,可以說明是皇帝主動賜與,還是由臣下「請旨」後頒下的,但這些御匾,能歷經時空變化,政權轉移,能原汁原味的留下來,真的很厲害。 御匾的內容 網路上查得到很多 而且很詳細,就不再說明。就談談我自己的觀察。 以前要看它們,都得擡頭看(以後也是)現在看到這些古董,放在展示間排排站,加上朱紅色的展示間牆面顏色,的確能把這個展覽的視覺感提升。乍看真的很像在看木雕展,只是特別的是這些都是老古董,最新的也有百年以上。 果然是皇室規格,看得出雕工細緻,整塊匾額用料還算扎實,幾百

竟然偷懶了一年多

部落格竟然放了快1 年,這是怎麼回事? 好啦!我明白,2018年,其實我過得有些忙碌。但回頭看看,好像又沒什麼。 覺得這5年,人生好像雖然沒有倒退,但也沒有前進,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甚至是感情,與其說是白卷,不如說是一張張,寫了5年,題目都一樣,也早知道答案的,考卷,或,填空紙。 2018這年實在是太忙,就工作咩!沒退,也沒進,但因為選舉到了,異常的忙碌。加班已經加到天荒地老,都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了。 感情那就更不用說了。一敗,再敗,敗到我會怕。 這幾天難得的和幾個朋友聊,開心。也藉此檢視了自己的狀態。我覺得我自己停滯不前,怪工作沒有成就感,怪生活沒有樂趣,怪感情沒有著落,但我好像都沒有好好想想,啊我自己到底要什麼? 這是個很可怕的盲點耶!我自認願意為自己的工作及興趣付出,但這樣做,同時也忘了自己,不小心把自己掏空,要到某個停損點,才想到把自己拉回來。這樣一來一往,實在是耗去了許多的精力和時間,這樣的擺盪,或許在修行上,是個找到真實自己的著力點,但我卻任其擺盪,沒有好好的放下心力去反省。 本來這篇是要有主題的,只是看到上一篇PO文的時間,竟然是2017年,一時有感而發,才寫下了這些文字。光是寫下這些字,就發現自己寫作的生疏..........有些字詞都不太上手了,儘管這段日子以來,因為學習易經及老子的關係,還是有機會寫寫主題性較強的文字,陸陸續續被放在課堂的臉書上,不過那文字是有經過刪節的,老師幫我改得不錯,我會把原文放在這裡,這樣就有個對照了。 另外目前有計畫會在medium也開個新站,嘗試更多樣的排版和編輯方式,覺得好玩。這裡是我的家,還是會持續的經營的。 今天就聊到這裡。

見面真是三分情

各位親愛的朋友: 先祝中華民國國運昌隆,領袖政躬康泰。 前幾天有個,和Line有關的新聞。不是賴,是Line。好。話說某個市長,和某個政論節目主持人,為了世大運維安的事情,聽說在Line上吵起來。為什麼是聽說?啊我又沒看到他們兩個吵,也沒他們的Line,是有當事人截圖出來,交給別人PO到臉書上,媒體看到了再刊出。你看,當事人,第三人臉書,網路媒體,到我們的手裡,消息已經是4手傳播了,我當然是聽說的。好,吵什麼誰在吵吵怎樣,都和我無關,重點是,他們用Line吵,在Line上吵架。 Line上吵架早不是新聞。我看了報紙刊的Line對話截圖,不太像吵架啊,像是在互嗆。可我想,這樣的對話也吵得起來,也是很奇妙的。對話中沒有髒字,沒有互相問候對方老母,算是文明,超平和的。好像原本市長是要來澄清節目中的言論,只是中間有一方語氣突然一轉,形勢立馬直下,看兩邊就開始嗆了。這樣對話內容沒有前後,不知道前面有說了什麼,後面再說了什麼,搞不好是各自的幕僚Line的,而非本人參與。斷章取義的內容無法評論,只是這個新聞,給了我一個反省的空間。 啊這樣的事,為什麼不打通電話或是安排見個面,應該就搞定了吧?不然乾脆市長就去上那個節目,當面說清楚講明白就好啦!為什麼要Line來Line去的。是不是不夠坦率透明,交情沒到那裡,只好用個工具,有距離的工具溝通,結果溝通不成,反而將事情鬧大。鬧大也就算了,事件本身竟然也不了了之。連世大運的維安都可以沒結論沒真相,這個國家已經爛到出汁。 回來。認真想,Line和其它的即時通訊軟體,只單靠文字,寥寥數語,其實是非常容易令人誤解的。光從字面上看,看不出打字的這個人,此時的情緒如何。就如同現在在看這PO文的各位朋友,我並無意想隱藏任何情緒,但看到這篇每個人對我的情緒解讀,大部份應該是相異的,有著因人而異的解讀空間。如果我正試著用這樣的感覺,去敍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還要讓大家猜我的心思和情緒,會不會,太累了。 自己的反省是,是否也曾在古往今來的各種即時通訊軟體中,誤解對方的意思,也讓別人誤解。是否在這看似溝通的過程中,專注於文字本身,忽略對方的感受,亦或專注於表達自己的感受,忽略文字本身的邏輯。看似有效溝通的多少,其中造成的誤解,又已經有多少? 自認對文字上的使用,稍有一定程度的自信,但這不代表自己詞盡達意,偶爾手癢會想吊個書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