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5的文章

公車像船,大家小心

以公車做為通勤交通工具,有一陣子了。有些奇怪的事情,或心得也好。不吐不快。 覺得現在的公車(台北市的公車)沒有以前舒服,很晃,像船一樣。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因應市區道路,走走停停的特性,扭力和齒輪比很大,大概只有頂多4檔吧?前進後退搖晃的程很大。不要說坐,連站都不舒服。常看到很多,上車的老先生老太太,或是孕婦小孩,搖得亂七八糟。 記得(讓不均勻我懷古一下啦)當年小時候,那時候台汽客運正屌,車上除了司機,還有隨車小姐。哎呀!這隨車小姐真好,當時年紀小,公車又很高,隨時都可以被姐姐拉上車,我都臉紅了>//////////<覺得姐姐們好親切喲!當然也遇過很兇的隨車小姐,硬拉就算了還要碎唸幾句,所以小時候就立志,長大絕不找那種不笑的小姐!等到高中到外地唸,還以為長途客運有隨車小姐呢!失望了。 有些事情一直覺得很危險。許多人到站前,車(船)還在走,還在晃,就一大堆人開始往車前移動。這應該是因為想快點下車,不然不是被乘客白眼,就是被司機碎唸。可是每次我看了都很緊張。坐著的人晃,站著的人晃,移動的也在晃,尤其是在上下班時段,車上人擠人,如果一個人不小心絆到了,那種推擠是很可怕的。能不能推行一種運動,車停穩再往車門移動呢?當然我了解,這是司機和乘客,不曉得互相在趕什麼時間,所形成的壞習慣。這個有點類似,最近日本開始在推行的,不在手扶挮上移動的觀念。年輕人都抓不穩了,隨著台灣高齡化的來臨,移動中的危機將越來越明顯,值得注意。 還有,公車要離站即將前進時,能否可以廣播告知乘客,車子即將啟動。這個和上一段談到的,因為車子很晃,而容易有絆倒摔倒的危險,是類似的。常看到有孕婦上車,還沒抓到杆子,車子就啟動了,要不是有人即時抓住孕婦的手,這一跌是非常不得了,不能開玩笑的。同樣,司機也不知道在趕什麼。我了解要求司機留意上車乘客的身份,有時會因為視線或是天候等等,硬性規定如此是太過嚴苛,但建議可以仿效火車,火車的機車長會在看到出發號誌或是進路號誌綠燈時,喊"開車歐賴"。機車長如此,是一種對自我的行動確認和提醒,公車則可以提醒乘客,本車即將開車,除了提醒乘客,要抓抓好要坐坐好,但也可以反向的,萬一有乘客未就定位,趕快提醒司機稍等。目前有部分司機,會在開車前廣播,希望這個好習慣,可以廣為推行,相信可以增加乘車安全。 接下來,來到吾日三省吾身的反省時

救急不救窮

自從山人我開始在社會走跳,一路以來,自覺深受國家社會栽培,便時時提醒自己,要施仁義於天下,並以身宣揚愛與和平的信念(大家幹嘛都吐了)。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很多,要發揮互助精神,把人和人之間的信任找回來(按:本文在草稿階段時,發生了兩件無差別殺人的社會案件,令人遺撼)山人我一直秉持一個前提,就是「救急不救窮」。 很簡單。每個人都會急,但不見得窮。急是一種狀態,窮就不見得了。吉凶悔吝,風水輪流,每個人不可能每天過年,總會有一時間不方便的時候。拉一把,狀況很快就過去了,所以急的狀況容易解。窮就不一定了,成因很多,當然,得看窮的定義是什麼。但比起救急,救窮要複雜得多,不是一天兩天的資助,就可以好轉,多半要靠自己,找到脫貧的方法,旁人再適時的拉一把,一定可以回到自給自足的狀態。 在職場上也一樣,救急不救窮的原則同樣適用。現代社會,分工越細,統整合作的需求越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也代表協同作業的能力非常重要。但在各個專業領域,除了自己的專長,還是有一些,屬於一般性質的技能,是需要磨練的。不是只專注於某個部份,就不需要和別人溝通合作,或只做自己會做的,想做的,其它不好做,不會的,都不做,想說有別人收拾就好。 先來定義所謂在職場環境的「急」和「窮」的狀況。「急」和「窮」都不是代表負面的意思,只是描述一種專業職能的豐富度和經驗,而且這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好壞。如山人我一直以來的理念,好壞不是絕對值,好壞是比較出來的。 最近朋友正好聊到一件事,正好拿來當例子。 朋友的公司,最近正在準備一個競圖案,朋友任職的單位也參與了競圖,不過是另一個同事。朋友說前幾天專案主管找上他們單位的主管(以下簡稱F),說有個關於日照分析的議題,希望在這個競圖案上補充,雖然原本專案會議時,原本大頭們都覺得,在這個方案中,日照角度其實和這個案子的關連性不大,專業分析也支持這點,但因為考量對手團隊有可能會丟這個議題,到時人家有我們沒有就糗了,所以怎樣也要生一個出來,表示我們有考慮到。 光聽到這裡,就覺得瞎爆了。就因為對手有可能提,自家也要來一下。對方提了是有所本,我方是為提了提,為賦新詞強說愁,高下立判了不是?容易被對手比下去。如果經專業判斷不需要,應該要想辦法拿別的賣點,不然就好好的酸對方一下,表示對方有可能over design,走錯路了,反觀自己立論正確無誤,自己才會得分啊!哪

鐵道工程景觀現勘注意事項

這幾天整理網路空間,發現一個以前在公司裡做的簡報。 那時因為公司參與很多鐵路改建有關的案子,需要常常到鐵路沿線勘查。對於學建築或景觀的人來說,鐵路工程是相對陌生的領域,因為平常沒有沒事就到鐵路邊亂走的習慣(鐵路旁邊很危險的,小朋友們要注意哦!)那時有個場合,我就以鐵道痴漢的角色,以個人的經驗,及對鐵道環境的了解,替公司同組的同事,進行鐵道沿線安全的解說。 常常見到鐵道沿線的事故發生,一旦出事,往往非死即重傷,且造成鐵路運輸系統遲滯,影響大眾交通運輸權利甚鉅。所以在鐵道週邊活動,一定要在安全區域活動,認識行車號誌,確認有無列車通過,絕對不可以闖入行車軌道淨空區域,留意自身及工作同仁的安全。 另外我要藉此建議一下台鐵。啊我個人真的很疑惑,火車要裝行車紀錄器要做什麼啊???火車行駛時,軌道本來就是要保持淨空,理論上任何入侵軌道淨空的人車,都是非法的。也就是說,一列依速限和號誌正常行駛的火車,撞上任何人、車等,都不會是火車的錯啊!我不是很了解,難道火車在鐵軌上撞到東西,還需要像一般馬路一樣,兩造雙方需要各自理清責任?更何況火車上的里程、速率等,都已經可以記錄下來了,平交道也已經有監視系統。與其花錢裝行車記錄器,不如在最近5年有事故發生的路段,或是路線淨空較小人口稠密,以及偏僻視距不良的路段(如海線竹南--後龍區間)裝設監視系統,沿線一有狀況,可通知調度總所或鐵路警察等單位,必要時進行排除或停車等措施,覺得還比較實際有用。 這份在2012年的簡報資料,用了一些當時拍攝的照片,不少場景現在都已經變了,或消失成為絕景了,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回顧吧! 請大家參考。今天先講到這裡。

去酸味

上星期發生的八仙樂園塵爆事件,造成多人受到燒燙傷。這是一個不幸的事件,希望事件的事者及其家屬,都能得到妥善的治療,心理都能得到平靜和安慰。 遇到重大的事件,理性是難得的心態。不要隨著政客或媒體起舞,仔細的分析各種新聞來源,建立自己的觀點,和新聞事件的看法,並和人討論,這個方向是對的。社群網站的興起,建構了可以和別人相互交流的管道,網路己經變成另一種新聞媒體了。 說到理性,太過理性的觀點,我覺得有點,冷血。還有,酸味。 其實山人我不想一個個,針對看到的幾個點一一說明山人我的想法。這是個大是大非的問題。到底有沒有銅鋁鋅(抱歉鄉民一下)是其次,看事情不能只是留在道德的層次。很簡單,山人我會問自己: 1)如果我是政策決策者,我要做什麼,讓社會穩定? 2)如果我是當事人,我要怎麼做?我需要什麼協助? 這種事誰也不願意發生,誰也不想是當事人,但天有不測風雲,萬一,真的萬一,碰上了,該怎麼辦,這有點像是狀況題,模擬事情發生時的處置方式。天要收人,可不會分你我貴賤,八仙塵爆,是個不幸的人禍,政府應該藉此慘痛教訓,訂出大型活動教災的SOP,真正統合醫療資源。山人我不是危言聳聽,這次500名傷患,就幾乎癱掉北部的醫療資源,假設某次萬人大型戶外演唱會,出現恐怖攻擊事件,政府有辦法即時應付嗎?整合資源,非常重要。 再來,人禍就要究責。政府拿出預算安定人心,這是對的。但請別忘了,禍是人搞出來的,當然要有事主負責。我們都希望業者拿出道德良心,但道德並不實際,重點還是在於運用行政和法律方式,爭取該有的賠償,申張社會正義。這個代位求償的概念,在當時高雄氣爆事件發生時,就是採取這樣的概念,才能快速的有足夠的資金,可以先解決眼下最急迫的問題。眼下要先讓家屬安心,讓社會也安心的措施。 法律面的究責,或許可以暫時不做(前題是不能讓業主脫產,也不能過了追溯期)政府有政府的高度,第一要務是安定民心,第二來採取法律行動及行政作為,第三檢討政府自身責任,記取教訓。這些步驟可以怎麼做,山人我只是一介平民,這些事情不是我一人說了算,但是身為一介平民,都覺得政府這次的處理,還是顯得不夠積極,綁手綁腳,不能平息社會上的動盪,相信身在其中的傷者和家屬,更是點滴在心。 有人說這次受傷的人,都是有錢有閒,買高價票進場玩樂的人,他們剛開始玩到很爽,玩到一半出事了,卻要付出這麼多國家資源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