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大山驛偶遊

我 自認是個鐵道迷,對於有懷舊味的鐵道元素,情有獨鐘。老火車站,廢鐵道,老山洞,或是和鐵道有關的設施,都超愛的。近年來,當局,尤其是管鐵路的那一隻, 只顧賺錢,對所謂的歷史文物,認知不深,很多的文物,往往在很短的時間內消失。曾有一段時間,鐵道迷的相關刊物上,多的是大家瘋狂的想要去"保存"某一 樣,今天還在,明天不曉得還在不在的東西。好像朝不保夕。這次特意造訪的大山車站,也是讓我有這樣,強烈的感覺。

因為唸研究所的關係,中 二高(國道3號)的使用率超高,經常要來回學校和家裡。久了,發現有一條道路,"恰巧"和高速公路近似平行。一下一上,兩個交流道 間,正好可以閃過一個收費站,省40塊。這座木造老車站,就在這條小徑不遠處。近2年下來,經過不知幾次,每次都想著,要停下來看看,可每次都沒停下來。 前幾天,回家的路上,看到遠遠的車站,再也按耐不住,心裡的那股衝動,還是停下來好了,幹嘛每次都那麼趕呢?每次都經過,卻也沒有停下來,好好的欣賞一 下,老車站的風光。決定了,來個小站之旅。放鬆,該是即興的。不該有理由拒絕,如此悏意的"邀約"。

有一點先提出來。因為這是日據時代所 留下來,原原本本的建物。以前在設計"泰安鐵道文化園區"時,就有碰到新舊泰安車站的區分問題。當時的解決方案是,把 1937年所留下來,屬於舊山線的車站,回復它最初的命名"大安驛",把民國以後建的車站,稱為"泰安車站"。以此做為建築歷史及空間上的區分。如果像是 大山這樣,仍然在役的車站,在鐵路的營運上,還是稱做"大山車站"。而原來最初的名稱"大山驛",則是指車站的建築本身、同時期的附屬設施,及所圍塑的空 間。而民國以後的鐵道建築,就以"XX車站"來描述。我想這樣一來,更能輕易的突顯車站本身所代表的空間意義。本此的旅遊對象,是大山車站的建築及空間, 因此以下就以"大山驛"來稱呼。


大 山驛,建於1922年。配合當時的海線敷設,同時建了許多的木造老車站。目前同年代,同風格的海線木造老車站,還有談文、日南、新埔等3座,應該可以合 稱"海線四老(寶)"了吧?建築的風格,為純日式的木造一層平房。車站的大門口是向著東方的,正對著一條大馬路,馬路的兩旁,為附近居民居住的聚落,約近 百來戶人家,算是不小的聚落,大山驛就在這聚落的視覺中心上,所以大山車站雖然小,但是個很顯眼的地標。很好找。

整個建築的立面很簡 潔,由屋頂開始,分成3個層次。車站前沿有一排不算寬的通廊。雖不是很寬,但是因為是整個車站的正面,在立柱上仍做了小小的變化。在不 居中的正門前的兩支立柱,柱頭上有特意安排的,類似窗框的裝飾,很可愛。雨廊上方和屋頂間,有一排通風口,不過現在被台鐵的壓克力招牌站名給擋掉了。車站 外圍牆面,並不是常見的雨淋板,而是木框架間用填料填滿。經過長時間的風吹雨打,在北面的牆面上,已經有不少剝落了。站體的正面,用了木片修補了牆面。牆 腳也包了約80公分的收頭。不過顏色及樣式,應該不是原設計的樣式。只是一時的權宜。上方的廊架,油漆的狀況也不是很好,蟲蛀的狀況,需要專業的檢定來判 斷。



走 進車站,觀察車站內的布局,可以發現當初設計上的巧思。一般的設計,都會把正門出入口放在建築的正中央,而像大山 車站這樣的"小運 量"車站,就可以單純 的把空間一分為二,區分為旅客的服務區,和站務辦公區。如此一來,就不會形成空間的浪費,而且旅客和站務人員,都可以使用到室內的最大空間。和目前台鐵的 車站一樣,到處到是台鐵的告示板,及政令宣傳標語。唉......看起來就很眼花暸亂。雖然藍底白字,顯示台鐵的企業自明性,但是在這個具有近百年歷史的 空間,壓克力板的指示牌,真的合適嗎?能不能尊重這裡的歷史空間,多多採用符合這裡空間氛圍的元素呢?有一點倒是很好奇,我很想知道,近百年前,日本鐵路 當局是怎麼"佈置"這樣的鐵道空間的。如果有相關的資料,應該要參考一下。

在 大山車站裡面,我發現2樣讓我很好奇的東西。一個是售票口。 超 古味的。售票口前的木架,就是當時管制排隊人流的方法。比目前一般常使用的材質親和多了。 不過我有個問題,當年的設計,是要讓人面對售票口時,由右往左,還是由左往右呢?那天拍照,沒遇到什麼人,也就沒辦法觀察,人到底是怎麼使用這個木架的。 不過由於人是橫向的流動,避免排隊買票的人影響到主入口的動線。這也是空間設計上的巧思吧。還有兩個東西,就不太知道當初的設計,是做什麼樣的用途了。一 個是面對售票口左側,立柱上的裝飾......呃,姑且稱為裝飾吧。因為這座風格樸實的建築,竟會出現這樣的雕花柱飾......坦白說,是很驚豔的。可 是問題來了,這根立柱到底是做什麼用的。感覺起來,像是要"夾"住什麼東西似的。不清楚。等等看會不會有什麼相關的資料或考證出現。


走 到面對月台的那一側,也是車站建築的另一個重點,因為這一個面,可是車站的"門面"啊!意義和臨街的正面不同。我想,因為這一面是可以從火車上看到,也 說是說,只要是縱貫線的旅客,都可以有機會看到,車站的這一面,那做為車站,或代表地方特色的象徵。所以在設計上,臨線面都不會太馬虎。以大山驛來說,就 有個明顯的"牛眼窗"。不同的車站,牛眼窗開的位置,也不盡相同哦!而因為屋頂造型的關係,同樣是出入口,兩邊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各位如果到了這裡,不 妨體會一下。不難的。


和 大山驛站體同一時期的建築不多。現場繞了一圈現場繞了一圈,只看到在站體南側,約5米的地方,另有一間小 巧可愛的小木屋。這間就有明顯的日式木造平房的 特徵"雨淋板"。剛到時,正好看到站長從那小屋走出來。這3面開窗的小屋,現在應該是當倉庫,或是另有用途吧?日據時期的用途就不可考了。這應該可以算是 大山驛的同期建物。可愛小巧,值得一看。附帶說明一下,雨淋板並不是傳統日式木造建築的元素。這樣的外牆樣式,是從北美地區參考來的。日本人發現,這樣的 外牆,很適合用在高溫多雨的南亞地區,所以現存的日式木造建築中,尤其是民居等建物,外牆多用雨淋板。久了都會以為是日式傳統建築樣式。嚴格講,應該是" 台灣日式建築"吧!

面對站體正面左手邊,大馬路邊,有一排疑似是當時的車站貨運倉庫。磚造,不曉得為什麼,和車站有一點距離,感覺好像不是車站的一部份。目前好像變成一般的民宅。

正 對車站的馬路邊上,有不小的聚落,還可以看到,有一些年代較久,建築風格類似老街的老房子,可見大山聚落形成的時間也有一段歷史。臨近的聯絡道路苗8 線、苗9線,可以欣賞苗栗海線地區的田原風光。老屋、田園,這些都是在欣賞日式木造老車站的同時,可以一併獲得的旅遊樂趣。

老建築,老歷史,老空間,需要大家一起用心的發現和關心。或者,不帶任何歷史的包袱,純遊樂、純放鬆的休閒,相信這裡也可以找到。一起來唄!

對了,怎麼去?呵,讓我說分明。

坐火車:到火車站當然是坐火車啦,最地道了,是吧?可以延途賞覽台灣鐵道風光......只要台鐵他馬的別給我出搥出苞就好。記得,有一點很重要。別坐對號車去,不然會"看得到吃不到"。

開 車:嗯,也好。另外一種玩法。別想歪哦。走國道3號,不管南來北往,到了大山交流道就下,下匣道後,往大山的方向一直走。一輪開15的話,5分鐘以內就 可以看到右手邊有間7-11。過了7-11,往前看,路的那一頭,就是大山驛。車站的南側有空地可停車。有一點,請記住,拜託,靠近住宅區,請放慢車速, 尊重當地善良可愛的居民, 也是好國民的表現哦!南下方向不想過收費站的,嗯,好唄,我"畫地圖"給你們看好了。

騎車:OK啦!喜歡追風 的少年吔!我知道,我了解, 雖然我常耕田,但我不會說騎車不好。OK,騎車的,簡單,西濱快速道路,大山匣道,給它直走,往造橋的 方向,過平交道順著路左轉,就OK了。平交道離車站很近,如果就想這樣給他"颷"進去,也可以,我說真的,這事兒我幹過,但是我不能講在哪裡。而且,最近 的治安是,大官A錢都抓不到,抓小老百姓很有一套,所以,別說我沒有盡到"告知"的責任啦!

好啦!去玩唄!如果想看更多有關"大山驛"的照片,可以到http://www.flickr.com/photos/totoro520/sets/1356847/。謝謝啦!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不吃香菇

別阻止我,這次我一定要說。大聲說。我不吃香菇。 有東西不吃,不外乎三不 -- 「不能吃」、「不敢吃」和「不喜歡吃」。我對香菇,還有一種莫名的,長久以來累積的負面印象。菇類的產品很多,什麼鮑魚菇,杏鮑菇,金針菇,草姑 …… 等等。我宣示一下,除了「香菇」,不管是台式的,日式的,有花沒花,叫香菇的,最好離我遠一點。 我從小就不吃香菇。原因很簡單,我不喜歡那個味道。曾經問過許多愛吃香菇的人,香菇到底有什麼好吃的?得到的答案,竟然也是因為「味道」。也有人說,香菇吃起來很像肉,那 …… 為什麼不直接吃肉呢?修道吃素,不能吃葷,所以就吃香菇。啊?修行發願吃素,想吃肉就拿香菇來模擬肉哦!這我就很難理解了,也讓我對香菇更加的討厭。後來才知道,素食料理有很大一部份都有放香菇。素食宴我會去啦!只是我都吃白飯。叫我夾素菜,我會結屎面,然後翻桌。 家裡對吃還滿講究的,號稱天下極品美味的香菇,當然是少不了的。我們家人都超愛吃香菇的。從小我就被教育,一定要吃香菇。大家小時一定都有這樣的經驗,爸媽為了不讓小孩子偏食,規定所有的菜都要吃,不能有某幾樣不吃。可是就是會有幾樣,是小孩子怕的,此時就可以看到爸媽連哄帶騙的,要小孩子聽話,把東西吃下去。小孩子不聽,就開始大哭大叫。爸媽也耐不住性子了,用打的用罵的,就是要小孩子把東西吃下肚。為了不偏食,每每在用餐時刻,上演同樣的戲碼。不然就是看硬的不行,就用軟的,把東西混合在其它的菜色中,看看能不能矇混過關。其它的東西或許有用,可香菇就沒用。切丁切絲,和菜和湯,都逃不出我的法「鼻」。香菇這玩意兒有個特性,就是切越細,味道越有。後來我已經可以用看的就看出來,這碗菜裡有沒有香菇。木耳和香菇也不會搞混。就算我已經有這種「修為」了,爸媽還是不放棄,繼續努力,就是要讓我「品嘗」一下香菇的美味。 記得是國小三、四年級,有一天到父親的一個朋友家作客,並接受午宴。桌上有一鍋大湯,我用聞的就知道,此乃赫赫有名,香菇界的名菜-香菇人蔘雞湯是也。不例外,一樣好說歹說,就是要把香菇吃下肚。我緊閉嘴巴,拚命抗拒,任憑威脅利誘,絲毫不為所動,男子漢大丈夫,不吃就是不吃,連父親朋友的家人也來勸說,香菇都嘟到嘴巴邊上了,我還是不吃。後來實在是沒辦法,小時候性子烈脾氣壞,就自己到那鍋湯裡,夾了一朵香菇,咬都沒咬,整朵好好的給它吞下去。這下我吃了吧?可大...

MSN上線狀態研究樣本訪談

昨天參與了一個,有關MSN碩士論文的質性研究訪談。 會有機會參與這樣好玩的研究訪談,是前陣子在批踢踢實業坊BBS站上看到的"置底公告"。當時想,怎麼會有這麼好玩的研究啊?之前在研究所時,IM(instant messenge) 軟體也曾是課堂探討的主題。不過是以user interface為主,並不太涉及"使用者狀態",不過有人可以把MSN的使用者狀態,變成一個碩士論文的研究,而且是個新聞所的碩論。我很好奇,就自告奮勇,報名參加,順便想知道,一個非CS背景的人,是如何對待IM的。 和"苦主"Ann交換MSN,敲定昨天的中午見面訪談。到了指定的時間地點,接到電話,才發現,啊?是個女的!之前在MSN上,我"看不出"Ann是男是女,所以我先假設是男的。因此,在受訪內容的準備上,是準備大概20分鐘左右的內容(男的,質性訪談,第一次,20分鐘就好了)。現在知道是女的,哇,我慌了。人家會緊張啊!走進starbucks,看到一個長髮,長裙,面貎清秀的小女生Ann,熱切的向我招手,呵,好久沒有領受這樣的"歡迎"了,有點臉紅,招架不住。還好有個點餐時間,讓我緩衝一下。簡單的招呼後,開始了這次的質性研究訪談。 訪談過程非常的順利愉快,雖然沒有十分明確的訪談大綱,但是Ann對於訪談的掌握度很好,儘量的讓我暢所欲言,也彼此交換了許多自己的MSN使用經驗。我們共同的感覺是,現在的MSN使用者,都好有心機哦!一個有6個狀態選項的MSN,在上線離線,忙碌離開,或是好友的封鎖刪除間,其實都是充滿玄機,彼此猜忌的。在MSN 8.0出現前,每個使用者在上線之前,就已經和自己的好友們過招了。上線後的狀態設定,會取決於自己的心情,和好友各別的上線狀態。 MSN的狀態設定,其實並不代表真正的交談狀態,這其中牽涉到的心理戰,是非常的複雜但有趣。有些人會"真實"的反映自己的交談狀態,但有些就不會了,可能在那個當下,是只想看看大家的狀況,或是上線了,但沒空或因為在做別的事,而不想聊天。或是會在特定時間,與特定的好友聊天。妙的是,這些狀態的設定,使用者有時可以成功的拿到通訊的"主控權",但很容易經過使用者之間的實體人際互動,而被"識破",從而對該使用者,在M...

Deartotoro 6/30/07 1:00 AM

昨天,應該說前天,發生了一件覺得滿意外的事。雖然是六月大熱天,可是覺得很心寒。心寒到爆。 一個比我晚進公司才一個月的小妹妹,剛畢業的新鮮人,早上主管才約談他,中午還沒吃,就在打包東西了。 我們一群同事剛從外面包飯回公司,就看到那個妹妹在收東西。哇,這是怎麼一回事啊?早上我不在辦公室,不清楚當天有什麼特別的事件,但至少最近這幾天,大家都相處得好好的啊?這個情形,很明顯的,就是這個小妹妹,要走人了。 很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為何細軟收拾得如此匆忙。坐在他旁邊的同事小聲的湊上去,想關心一下,但見那個小妹妹似乎是想快點離開,或許是因為公司的主管都在,不太方便講什麼,說了聲謝謝大家,就出去了。幾個同事一陣錯愕,一時間不知道要怎麼辦。我想,至少要有人表達一下我們同事間的關心,至於發生了什麼事,倒也不太重要。一個箭步,我追了上去,在小妹妹沒有騎上機車走掉之前。 我決定不問早上到底發生什麼事,我只問,還好吧?再來有什麼打算?見他心情還算平靜,接著就直說,早上和主管的單獨約談,是不是和現在你的狀況有關?簡單聽完那個小妹妹的敍述,我整個人都快爆炸了。 什麼玩意兒,真的是什麼玩意兒嘛!每個人都有過菜鳥的經驗,不是嗎?對一個剛出社會的新鮮人,給他合理的養成訓練,是很基本的不是嗎?當然老闆,上級的用人哲學,關係到公司的治理和發展走向,是老闆的權利。用不用新人,該引進何種屬性的員工,我們不能管太多,也做不了什麼。但公司的用人哲學,應該是要長遠規劃。而且上頭這樣子對待一個員工,一個還來不及建功立業的員工,其內心的不平和憤慨,可想而知。眼前這個小妹妹,此時表現出的平靜,還真的是讓我佩服他的情緒管理。 當他說到,生日那天還加班工作時,我已經開始難過了。因為是同個星座的,感受會更心酸些。過不久,其它的同事也跑出來,圍在小妹妹旁邊。當其中一個同事,也是這段時間小妹妹的"師傅"出現時,小妹妹終於止不住情緒,眼淚開始流了下來。唉,是的,女生一哭,我就沒辦法了。如果是心裡掛記著的人,光是知道她哭,或哭過,我的心也會跟著難過,甚至也會"水在眼眶兒裡轉"。今天這是因為大家的情緒都不好,我知道小妹妹已經很堅強了,不希望讓人看到他這樣,我感受得到,所以我就故意拉著大家,和小妹妹say個good bye就離開。雖然丟下一個在哭的女生,好像是不太道德,不過他也沒留在原地哭,和大家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