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要摘下眼鏡嗎?

凌晨4點了。什麼時候,「失眠」這種毛病,也會突然的找上我。明明一早還有事要做,明明知道這個時候早該向周公報到,哦!不,棋都不曉得下幾盤了,還是睡不覺。想想,昨天到底做了些什麼事,可以讓我一直掛心到現在。想關心的人,關心了。該做的好事,做到了。工作的進度?管他的。想了想,有了,應該是這個吧?和眼鏡有關的事。

昨天和一個朋友MSN聊,才發現原來他也是個高度近視。之前見面我沒發覺,是戴了隱形眼鏡的關係。就這樣聊著,我自己也有個發現我沒仔細看過沒戴眼鏡時的自己。

這不是廢話嗎!要看到自己,就得照鏡子咩!我知道啊,但,這就是問題之所在。我是個高度近視,眼鏡拿下來照鏡子,只能看到一個嫌自己臉不夠大,還一直貼著鏡子照的人。搞不好還有人會說我變態,搞斷背,自戀到要親鏡子的自己咧!好噁,打住。每次配眼鏡時,就是苦惱的開始。親切的店員妹妹非常敬業,拿出了一堆眼鏡框要我選,還不忘提醒「先試戴看看哦!」。我說小妹妹啊,我怎麼看得到我戴起來的樣子啊?我的眼鏡都是要等到鏡片配上去了,交貨的當下,我才知道我戴起來會是什麼樣子。原諒我每次都會和店員妹妹拉咧很久,沒辨法,他們是要幫我挑鏡框的,責任重大,重要的是,通常店員妹妹長得是圓是扁,通常也是在銀貨兩訖的時候,才能看得仔細。

朋友一直鼓勵我,也去配副隱形眼鏡。嗯,說實在,這也是我長久以來的夢啊!戴眼鏡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可能要有像我一樣,除了洗澡睡覺以外,眼鏡不離臉的人,才能體會吧。還沒上小學,我就近視,一直到國小4年級,我都是班上唯一戴眼鏡的人,也因為如此,我也當了4年的「官派班長」,直到班上一個成績超好的女同學,透過「民主機制」,把我趕下台啦(哼)。眼鏡長我臉上,已經「好幾」年了(管人家年紀怎算的)。換句話說,除了家人以外,幾乎和我接觸過的同學朋友,看到的,熟悉的,是我戴著眼鏡的這個造型。能親睹我拿下眼鏡後的「御容」,是少之又少,極少數的。之前我都會開玩笑說,如果我要變裝易容,眼鏡拿下來就可以唬掉一大票人了。沒有眼鏡的我,對我來說,是一種極大的考驗和挑戰,因為這將等於巔覆了從前的我。至少我是這麼想的。

失眠的夜,突然想到,可以用相機自拍看看啊!同一角度,同一表情,只差眼鏡的臉,各拍一張。說真的,我嚇到了,真的很不一樣,我都不太認識,另外那個沒戴眼鏡的帥哥(!)是誰啊。照片當然不能PO啦!有點半裸的,會被廣大的女性網友們,告上兩性平等委員會的。我可以小小的透露一下,改變最大的,就是眼睛。戴眼鏡的眼睛,會小小的,被放在一個框裡。沒戴眼鏡的話,嗯,整個眼神都自然流露出來了。看來,我會好好考慮一下,配個隱型眼鏡,改變一下自己。不過,洗眼鏡好麻煩哦!

對了,高度或重度近視的人,因為視力較不佳,視野需要集中,所以容易忽略視野範圍邊綠的物品,以致於有時常看到有些人會容易腳踢到東西,或手刮到東西,或頭撞到東西……等等。請多留意一下,附近身邊周遭,視力不佳的朋友,給他們一個明亮無障礙的空間及關懷哦!㊣

留言

匿名表示…
哇~~~~~ 照片看一下喇!! ^^
匿名表示…
好想看~ㄎㄎ
Totoro寫道…
哇.....謝啦!不曉得有沒有網路相簿,提供"限時瀏覽"的功能,可以設定照片或影像,在每日的某個時段的特定對象開放。嗯,等我找到了,一定給兩位附有帳號密碼的邀請函:-)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正奇,攻守,陣法--讀《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前陣子上了完 王志鈞 先生主講的《孫子兵法》課程,獲益良多。孫子兵法的書,自己看過幾回了,雖然還不算不好懂,但總覺得自己只是讀書,但有些觀念,尚未能完全意會(可能是年紀尚輕的關係嘛XD)。 在課程裡面,王先生提到,中國的兵書有所謂的《武經七書》,是自宋朝後武舉考試的重要典籍。其中的《唐太宗李衛公問對》的內容,可以用來補充及佐證,許多孫子兵法的概念,頗有參考價值。於是自己就找了本來看,果然深有所獲。 先說說 書 本身。這書有幾個別名,《李衛公問對》、《唐李問對》都是指這本書,簡單講就是唐太宗和李靖的對話錄。君臣對話會被刻意寫下來的不多,以體例來講,的確有許多,可令人懷疑它是後人偽託之作的空間。但這是考證學的空間,太專業了,留給專家去傷腦筋,或許當時真的是君臣有對話錄,可能在幾年後被整理出來,變成探討兵學的專書,都有可能。 整本書就由兩人對話構成,挺有畫面的,除了兩人講話的語氣,傳神的記錄下來,還有李靖身為臣子,要起身向皇帝行禮的動作,也真實的呈現。由兩人生動的對話,探討各動兵學,看這本書,會有身歷其境,彷彿就置身一千四百年前的唐朝宮廷,參與一場精彩深入的君臣對話。如果我是當時也坐在會場與會的人,我想我也會有興趣記錄下來吧! 因為唐太宗和李靖這兩咖,都己久經沙場,談論起兵學,完全是理論和實務的結合,也就讓這本書可看性及價值性大增。感覺得出來,唐太宗觀察敏銳,且記憶力過人,能夠記住許多在戰場上的細節,並能舉一反三;而李靖自小飽讀兵書,雖胸中帶甲千萬,但完全沒有讀書人的驕氣,《舊唐書・李靖本傳》中,李靖是個百戰百勝的狠角色,總能知己知彼,抓住戰爭的要點,取得勝利,恰遇明主,為自己加官進祿,其應來自於對兵學的研究,及追求實務的精神。 唐太宗多次以兵書上的文句,及以往作戰的實例,甚至是眼下邊境的最新情況,拿出來與李靖討論(這個做臣子的心臟真的要很強)。在"正奇"這個角度,在《孫子兵法》中,正奇是"以正合,以奇勝"的內容,但正奇之法,相信唐太宗是非常好奇的。本書一開始,唐太宗就拿他想打一打不聽話的高麗,就教李靖要怎麼辦?李靖就說用正兵(加上派我去)太宗聽了就抓頭了,啊你李靖之前打突厥用奇兵,這次用正兵,啊這是怎樣?李靖也答得很乾脆,就說其實都是正兵啦!(反正都打勝了)接下來太宗又拿了之前自

我的第二代數位相機--Nikon coolpix 2500

前陣子到汐止光明寺時,發現拍回來的照片品質不太好,檢查一下我的相機,才發現相機已經無法記憶拍攝的日期,時間,一些白平衡及檔案品質的設定也跑掉了。只好每次開機,就重新設定一次。可是每次關機或休眠,設定都無法儲存。雖然不影響拍攝的功能,但是無法記憶拍攝日期時間,這對我造成不小的困擾,尤其是在檔案管理上。 本來想將就點用,可是每次就得設重新設定,實在是很不方便。找到台灣Nikon的代理商,看看能不能修,才知道我這台並不是"公司貨",或許修了也不一定划算。唉,再過幾天就要和教授開會,相機壞掉了想拍什麼就沒得拍。想了很久,還是決定買一台新的,原有的Nikon coolpix 2500,就退休啦! 相機平常都拿來拍別人,也該被拍一下吧!由小TOTORO出場,介紹這台從2002年開始,陪我東奔西跑的相機--Nikon coolpix 2500。 這台Nikon coolpix 2500是2002年要到宜蘭奶奶家,途經台北時,在台北Nova買的。當時價格好像是1萬塊吧!200萬畫素,3倍光學變焦,CF記憶卡,1.5吋LCD,可錄製15秒的無聲影像,在那時還算是中上等級的消費型數位相機,主流的畫素規格正由200萬過渡到300萬。當時會看上這台,沒有買其它300萬等級相機的原因,除了我覺得這台功能齊全,易於操作(那時是怕未來的女友/老婆不會用啦),及價格上的考量。 那時我剛辭去工作,準備要考研究所,身上的錢不多,300萬畫素的相機太貴,想說買了也不一定常用(真是天真啊!)還有一個這台相機的特點,就是它的旋轉鏡頭。Nikon coolpix 2500配有270度可旋轉鏡頭,不但自拍沒問題,拍攝的角度可以自由不受相機位置的限制。就是這個好用的功能,讓它在服役期間,幫我獵取到不少一般相機不容易拍攝的照片(唉,簡單講,就是盜攝咩。不過我沒做什麼壞事哦!)旋轉鏡頭一直是Nikon在消費相機市場的特色,後續有一款300萬畫素的機種,和這台一樣是經典機。不過接下來的旋轉鏡頭機種,表現得就不如以往了。這是後話。 自從它開始服役以來,真的是跟著我走遍大江南北,名山勝景。到日本,到印度,都替我忠實的留下記錄。當然都是拍別人啦!我很低調的。尤其是有時候,心情不好,車子一開就隨處的去走,看到一些時候拍的照片,就會想起當時的心境如何。雖然我也有DV,本也以為不用再買數位相機了,但DV和相機之

正確的態度,深廣的遠見

人之所以有見識,受尊敬,在於看事情的態度,景仰一個人,也是景仰他的態度。沒錯,態度真的很重要,有正確的態度,才有深廣的遠見。聽到廣播節目中,北京大學 潘文石 教授的電話專訪。好感動。 潘 教授何許人也?他出了一本書「呼喊春天 — 貓熊虎子與我」,嗯,夠有名了吧!咱阿扁才在自己的電子報,大大的捧了這本書,還以此為本,推演出一套「動物自然放養」論,講了半天,反正就是不要代表「大中國」思想的貓熊來台灣,而且是在農委會即將召開審議委員會,決定是否要許可熊貓來台的前夕。 如果我是貓熊,我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人類的世界,總是這麼的複雜。貓熊是國際級的保育動物,卻也成為官方為了防止中國意識,而利用的理由和宣傳手段。在 潘 教授的專訪中,身為一個研究貓熊的國際知名專家,「呼喊春天 — 貓熊虎子與我」的作者,和阿扁的看法卻極端的不同。以貓熊保護的立場, 潘 教授是不贊成將目前已圈養的貓熊,野放回棲地。在完全解除人類對野生物種的威脅前,野放反而是一種謀殺,對保育有害無益。 潘 教授進一步說明。經過人類圈養的物種,對人類都已有依賴性。如果野外生活都還得靠人類,對人類沒有戒心,甚至是沒有野性,該物種就無法完全回到自然環境。而且,人類圈養的環境,可能會有潛在的病毒或帶原體等,會經由野放而帶回原有的棲地。對於在棲地未經圈養的野生種,因為沒有病毒的抗體,容易引發傳染病,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自上個世紀未,國際普遍認為,物種野放的政策需要檢討,也停止了相關的措施。物種的環境適應性倒不是很嚴重的問題,人類直接或間接的有無作為,才是對物種生存的決定性因素。 對於動物園的功能, 潘 教授也提出了看法。他認為,在 21 世紀,動物園早已不是「展示動物」的娛樂場所,而是生態保育的教育中心。以先進的科技,針對瀕危且需人工復育的物種,營造近似原有棲地的環境,並進行學術研究。人們可以在動物園,透過對動物近距離的接觸,培養人們愛動物的心理,進而關心動物,關心自然環境。 潘 教授不諱言,越可愛的動物,越有效果,貓熊就是可愛到掉渣的啦!還有,重要的是,透過動物園的門票收入,除了用以維持動物園的管銷外,還是保育工作的重要經費來源。學術、教育、資金來源,是本世紀動物園的主要工作。既然大陸要送的貓熊,已經是人類圈養的第二代,只要台北木柵動物園能夠提供合適的環境,貓熊是可以來台灣的,沒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