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丁亥年新春談話

中山北路的和中正路交口的麥當勞,是目前為止,我最喜歡的麥當勞。還記得大學時,老師偶爾會選擇在這裡評圖。老師的訐譙聲言猶在耳,隨著時間的流逝,這裡早已換過內裝。那張在一樓,上課常用的大桌子,早就已經不見。窗外的車水馬龍,依舊。川流不息的正妹,依舊。回想曾經過往,渴求心靈平靜,依舊。就在這連什麼是變與不變,都還要用智慧思辯的這一年,我要用這看似矛盾的心情,坐在這裡,看著外頭一大堆,因為下雨躲在屋簷的正妹們,祝各位丁亥年吉祥如意。

為什麼今年要拜晚年呢?歹勢啦!過年前沒照顧好身子,過年期間,病了。奇怪,之前在工地,每天風吹雨淋的,身體都沒事,好不容易放個大假,卻感冒了。不嚴重,不過頭腦也空空的。常電腦打開,就開始發呆,打不了字。嗯,新的一年,身體的健康,是一定要保持的啦!多打球,多運動,真的,別太長時間黏在椅子上。如果有哪位覺得身體需要鍛練,OK,來,來工地實習一個星期就好。以前我站個半小時就唉唉叫,現在呢?我可以站個5、6個小時都還OK。啊沒辦法,工作嘛!而且,我是沒有什麼「緩衝期」,一次就操到位的呢!歡迎有志青年加入。不適應別找我。

去年我從一個人人稱羡的天王級爽職,一下子掉到萬丈(惡)深淵中,對我來說,是一種嚴酷的考驗。我一直相信,實現人生的目標,不會是從工作上的成就而來。職場上的爭鬥,地位的取得,那太小,沒什麼實質意義。工作只是我在這個社會生存的基本手段。如何透過工作所得,完成人生的興趣或目標,而人類文明或社會,可以因為我的努力,前進一點點,改善一點點,這才是人生要做的事。工作上的苦、惡,原本我可以全然忍受。既然工作只是手段,本來也沒什麼好要求的。不過,今年,這個對我來說,當提起自己的年紀,會開始有那麼的一點點,一咪咪,靦腆,尷尬,害臊,不安的時候,我得重新思考,如何才能快速的完成我的理想。這個時候,這個階段,該是邁開步伐,該是勇敢向前,追求真正理想的時候了。可以追求不凡,何必遷就平凡?這麼簡單的道理,我現在才懂。全心投入我希望追求的事業,將是我今年的重要課題。我對工作的看法仍然不變,只是發現,該把用來應付爛公司的精力,做更有意義的事。在今年的每一天,所做的任何事,說的任何話,都足以影響我的未來。今年是關鍵,且小心的一年。

啊放心啦!我不會因為投入工作,而忘了一件重要的事。這也是我人生志業之一啊。不論我在哪裡,在做什麼,我一定會用我的心,大方的「想」妳一下的。記得有空的話,也要注意我一下哦!

看到高中班版上,同學們的相簿中,記錄了近幾年同學們的聚會,也不小心發現自己這幾年的成長軌跡。感覺上外表沒啥變,其實就在變與不變當中,我的心境和生活,正在快速的演變中。我相信表面上在變與不變中,好像暗潮洶湧,風波不斷,但卻也因為如此,理想正一步一步的實現。奈思比在他的書中,對於新世代的趨勢分析,曾簡要的歸納出一種思考的方向,那就是要「去適應什麼是會變的」,「了解什麼是不變的」,以及「用智慧分辨什麼是變,什麼是不變」。在變於不變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就是自己的定見。

嗯,吃飽了。新年快樂。㊣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不吃香菇

別阻止我,這次我一定要說。大聲說。我不吃香菇。 有東西不吃,不外乎三不 -- 「不能吃」、「不敢吃」和「不喜歡吃」。我對香菇,還有一種莫名的,長久以來累積的負面印象。菇類的產品很多,什麼鮑魚菇,杏鮑菇,金針菇,草姑 …… 等等。我宣示一下,除了「香菇」,不管是台式的,日式的,有花沒花,叫香菇的,最好離我遠一點。 我從小就不吃香菇。原因很簡單,我不喜歡那個味道。曾經問過許多愛吃香菇的人,香菇到底有什麼好吃的?得到的答案,竟然也是因為「味道」。也有人說,香菇吃起來很像肉,那 …… 為什麼不直接吃肉呢?修道吃素,不能吃葷,所以就吃香菇。啊?修行發願吃素,想吃肉就拿香菇來模擬肉哦!這我就很難理解了,也讓我對香菇更加的討厭。後來才知道,素食料理有很大一部份都有放香菇。素食宴我會去啦!只是我都吃白飯。叫我夾素菜,我會結屎面,然後翻桌。 家裡對吃還滿講究的,號稱天下極品美味的香菇,當然是少不了的。我們家人都超愛吃香菇的。從小我就被教育,一定要吃香菇。大家小時一定都有這樣的經驗,爸媽為了不讓小孩子偏食,規定所有的菜都要吃,不能有某幾樣不吃。可是就是會有幾樣,是小孩子怕的,此時就可以看到爸媽連哄帶騙的,要小孩子聽話,把東西吃下去。小孩子不聽,就開始大哭大叫。爸媽也耐不住性子了,用打的用罵的,就是要小孩子把東西吃下肚。為了不偏食,每每在用餐時刻,上演同樣的戲碼。不然就是看硬的不行,就用軟的,把東西混合在其它的菜色中,看看能不能矇混過關。其它的東西或許有用,可香菇就沒用。切丁切絲,和菜和湯,都逃不出我的法「鼻」。香菇這玩意兒有個特性,就是切越細,味道越有。後來我已經可以用看的就看出來,這碗菜裡有沒有香菇。木耳和香菇也不會搞混。就算我已經有這種「修為」了,爸媽還是不放棄,繼續努力,就是要讓我「品嘗」一下香菇的美味。 記得是國小三、四年級,有一天到父親的一個朋友家作客,並接受午宴。桌上有一鍋大湯,我用聞的就知道,此乃赫赫有名,香菇界的名菜-香菇人蔘雞湯是也。不例外,一樣好說歹說,就是要把香菇吃下肚。我緊閉嘴巴,拚命抗拒,任憑威脅利誘,絲毫不為所動,男子漢大丈夫,不吃就是不吃,連父親朋友的家人也來勸說,香菇都嘟到嘴巴邊上了,我還是不吃。後來實在是沒辦法,小時候性子烈脾氣壞,就自己到那鍋湯裡,夾了一朵香菇,咬都沒咬,整朵好好的給它吞下去。這下我吃了吧?可大...

交友網站,google也來插一腳

一貫的 google 風格,簡單,扼要。 google romance ,出現了。 好可怕的感覺。那個search field,彷彿打進任何的字,就會跑出來理想的伴侶。本來以為是一般的網路蒐尋,結果不是。右邊提醒你,要先建立一個profile。搞半天,和其它的交友網站一樣嘛!還想 google 會多與眾不同哩..... 網頁上還貼心的告訴使用者, google romance 有什麼功能。你可以建立profile外,還可以使用 google 的"心靈伴侶"蒐尋,這是利用"詭異的"心智圖像媒合技術發展的軟體為基礎。當然,找到了, google 還貼心的代使用者安排行程,以便有時間約會。太貼心,真的有夠貼心的。看看右邊一男一女的麻豆,笑臉迎人的,像是非常引喬尹這個服務。好奇的點入建立profile的連結。 大概是google research team也覺得沒什麼搞頭,點進建立交友檔案後,馬上跳出一個網頁,承認你剛所看到的一切,盡是個April Fool's joke。唉......什麼嘛!這個網站出現的時間點有點怪,我也注意到了,但還是被"耍"啦!!!OK啦!其實就算google以為真的推出了交友服務,我也不會太意外。因為1) google 的其它兩大主要競爭對手-- MSN 和 Yahoo ,都已經有類似的服務了。yahoo還是部份需付費,可見這項服務,有潛在可行的營利模組.2)在以 google 為首的 web 2.0 技術領導之下,交友社群的服務,不論是愛情或是各種類似BBS的討論區型式,隨著網路技術的推進,有機會提供更多線上互動的可能。 google 不會在這樣的驅勢中缺席,也會嘗試更多整合的可能,如將交友檔案和 地圖服務 結合,或和行動通訊業者合作,這些在 web 2.0 時代,都是可行的。 google 的行動,總是那麼的飄乎不定,一個會讓微軟坐立不安的公司,它的下一步,會不會真的朝社群前進,令人關注。 玩笑歸玩笑,網站說明上的一句話"love is just another search problem",我覺得值得玩味再三。不曉得,就不是很讚同這句話。愛上了就愛上了,哪來的先設好條件啊?年齡、工作、學歷、身材家世......這些充...

正奇,攻守,陣法--讀《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前陣子上了完 王志鈞 先生主講的《孫子兵法》課程,獲益良多。孫子兵法的書,自己看過幾回了,雖然還不算不好懂,但總覺得自己只是讀書,但有些觀念,尚未能完全意會(可能是年紀尚輕的關係嘛XD)。 在課程裡面,王先生提到,中國的兵書有所謂的《武經七書》,是自宋朝後武舉考試的重要典籍。其中的《唐太宗李衛公問對》的內容,可以用來補充及佐證,許多孫子兵法的概念,頗有參考價值。於是自己就找了本來看,果然深有所獲。 先說說 書 本身。這書有幾個別名,《李衛公問對》、《唐李問對》都是指這本書,簡單講就是唐太宗和李靖的對話錄。君臣對話會被刻意寫下來的不多,以體例來講,的確有許多,可令人懷疑它是後人偽託之作的空間。但這是考證學的空間,太專業了,留給專家去傷腦筋,或許當時真的是君臣有對話錄,可能在幾年後被整理出來,變成探討兵學的專書,都有可能。 整本書就由兩人對話構成,挺有畫面的,除了兩人講話的語氣,傳神的記錄下來,還有李靖身為臣子,要起身向皇帝行禮的動作,也真實的呈現。由兩人生動的對話,探討各動兵學,看這本書,會有身歷其境,彷彿就置身一千四百年前的唐朝宮廷,參與一場精彩深入的君臣對話。如果我是當時也坐在會場與會的人,我想我也會有興趣記錄下來吧! 因為唐太宗和李靖這兩咖,都己久經沙場,談論起兵學,完全是理論和實務的結合,也就讓這本書可看性及價值性大增。感覺得出來,唐太宗觀察敏銳,且記憶力過人,能夠記住許多在戰場上的細節,並能舉一反三;而李靖自小飽讀兵書,雖胸中帶甲千萬,但完全沒有讀書人的驕氣,《舊唐書・李靖本傳》中,李靖是個百戰百勝的狠角色,總能知己知彼,抓住戰爭的要點,取得勝利,恰遇明主,為自己加官進祿,其應來自於對兵學的研究,及追求實務的精神。 唐太宗多次以兵書上的文句,及以往作戰的實例,甚至是眼下邊境的最新情況,拿出來與李靖討論(這個做臣子的心臟真的要很強)。在"正奇"這個角度,在《孫子兵法》中,正奇是"以正合,以奇勝"的內容,但正奇之法,相信唐太宗是非常好奇的。本書一開始,唐太宗就拿他想打一打不聽話的高麗,就教李靖要怎麼辦?李靖就說用正兵(加上派我去)太宗聽了就抓頭了,啊你李靖之前打突厥用奇兵,這次用正兵,啊這是怎樣?李靖也答得很乾脆,就說其實都是正兵啦!(反正都打勝了)接下來太宗又拿了之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