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環保的價錢?

因為一則留言,我決定把放在心中,很久很久的想法,做個簡單的整理。可能還不成熟,可能想法上根本就有問題,但我很希望,能得到些回饋。

為什麼標榜著無農藥,無肥料,無添加物的東西,就是要賣得比別人貴?最原始的耕作方法,竟然會比現代方法種的產品還貴? 

我以往聽到的說法是,很多人會說,啊因為那些有機的廠商,因為無施藥無肥料,所以要花更多的人力成本,照顧這些作物。因為沒有農藥,所以要人工除蟲:因為沒有施用肥料,所以植物生長得慢,所以沒辦法像一般大宗的作物生產一樣,有著快速輪種的收成期,和豐富的產量。聽起來這些好像言之成理,而且就因為有機作物在價錢上的差異,多花一點錢,買到好一點的東西,似乎這就是有機食品一致傳達的概念。這個訴求,其實也產生了效果。好像大家花了錢,買了所謂的有機食品,環保商品,就是在做環保。


我覺得這樣的概念,怪怪的。

最傳統的方法,怎麼反而是最花力氣和成本的呢?這麼天然,健康的栽植法,應該是最省錢的方法才是。花費最多的不是在有形的成本,而是無形的人力,或是心力上。如果一種方法,是必須花費眾多人力和成本的方法,早就該被捨棄不用,因為這樣的生產,沒有實際上的效益。所謂的推廣好東西,這樣的心態可以理解,但是應該可以想辦法,將原本的技術改良,改善製程和產銷流程,讓更多人以平實的價格,真正享受到好的東西,才是利人又利己的方式吧?

為什麼消費者得花比平常貴的價錢,才是所謂的做環保?為什麼就是有人可以,舉著環保的大旗,要消費者一起為了所謂的環保概念,為了業者的守舊及不思進步,硬是要付出許多的金錢,而只做了和別人一樣的事?所謂的環保,真的有那麼環保嗎?做的產品低汙染了,製程有低汙染嗎?如果一件東西,成品很環保,碳排放量低,但製作過程碳排放量高,這是環保還是非環保?換個角度來想,如果某個傳統的製程,比起現代通用的製程,還來得環保健康許許多,但是成本是比目前的方法來得高,如果是值得的,就應該鼓勵大家,應用這樣的技術或製程,把這樣的想法推廣出去,賣的不是純粹的商品,而是技術,讓越多的人可以做到,環保才會真正開始有意義。不然以價制量,又打著環保的旗號,塑造一種高價等於環保的階級和補償心理,吸引而來的,只有少數的貴族罷了。環保不是這樣搞的吧?

沒有所謂的生態工法,因為空間設計本來就該從生態,從環境面考量,尊重環境,了解自然,是每個設計人一定要放在心中的事,根本不需要特別強調。太強調的就是假的,刻意的。同樣的,沒有所謂的環保產品,產品本來就該考量生態環境的影響,這是廠商本來就該隨時放在心上的事,不需要刻意的表露。環保自然的生活,也是人類原始的本能,沒有說過得比別人環保,就是比別人高一等,只不過是願意接受,對環境友善的生活方式罷了。不要被價錢騙了,更不要被環保迷住了。搞不好自認為是環保的東西,結果只是商人炒作的手段。如果買到的環保產品,其實來自不環保,不人道的方法,那不等於助紂為虐嗎?

其實,環保不就只是個概念而已,不要被概念本身迷住了。對環保太過教義式的一廂情願,反而是種迷信,和念經念太多,狂上教堂狂作禮拜一樣,對任何一種事物產生執念,就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甚至,環保本身連概念都不是,就只是個生活的樣子。追求環保生活,每個人都可以做的,不用靠別人,不必花大錢,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保護環境,哈哈哈哈........

以上是我一點小小的,粗淺的看法,希望能聽到其它的見解,各種角度的想法,提供給我,及可能看得到的大家,笑笑就好。






留言

匿名表示…
我覺得全是補償心理的作用
只是兩者反應的方式不同
一為內向性(內疚 無能為力)另一為外向性(大聲提倡 刻意強調)
兩者對環保應該都無能為力
只是以環保之名抬高產品價值,是不好的行為

現在常看到一堆自然生機飲食的店,一個三明治可賣到80元甚至更高,訴求健康與身體(體內)環保但不知道為何代價如此之高,我想應該也是自己不斷傷害身體後的補償作用而已
Unknown寫道…
是趕流行啦~
現在流行"環保"
就像之前流行"奈米"一樣,所有的東西只要冠上奈米就能賣到好價錢;
走一趟大賣場,會發現~廣告疊成101的那種洗衣精,環保包比原本的塑膠瓶還貴....這是商人投機的手法ㄅ,一般人都會認為環保包體積小比較便宜....
還有現在的雙B..等高級車,號稱內裝為環保材質,每隔幾年會自己黏化,得花一大筆重新換過,這是真的環保還是廠商挖錢的手法??!!反正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證嚴法師很多年前就提倡少吃牛肉,因為人類愛吃牛,就必須養很多牛,養很多牛的後果是~牛有三個胃,不時的在咀嚼消化,消化的同時也會排放出很多氣體,"屁"倒是還好,比較嚴重的是"打嗝",這包含大量的二氧化碳,比人類製造的多很多,雖然現在有生物學家在研究給牛帶防毒面具....還是要從人類自己做起啦,要救北極熊,就少吃牛肉ㄅ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正奇,攻守,陣法--讀《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前陣子上了完 王志鈞 先生主講的《孫子兵法》課程,獲益良多。孫子兵法的書,自己看過幾回了,雖然還不算不好懂,但總覺得自己只是讀書,但有些觀念,尚未能完全意會(可能是年紀尚輕的關係嘛XD)。 在課程裡面,王先生提到,中國的兵書有所謂的《武經七書》,是自宋朝後武舉考試的重要典籍。其中的《唐太宗李衛公問對》的內容,可以用來補充及佐證,許多孫子兵法的概念,頗有參考價值。於是自己就找了本來看,果然深有所獲。 先說說 書 本身。這書有幾個別名,《李衛公問對》、《唐李問對》都是指這本書,簡單講就是唐太宗和李靖的對話錄。君臣對話會被刻意寫下來的不多,以體例來講,的確有許多,可令人懷疑它是後人偽託之作的空間。但這是考證學的空間,太專業了,留給專家去傷腦筋,或許當時真的是君臣有對話錄,可能在幾年後被整理出來,變成探討兵學的專書,都有可能。 整本書就由兩人對話構成,挺有畫面的,除了兩人講話的語氣,傳神的記錄下來,還有李靖身為臣子,要起身向皇帝行禮的動作,也真實的呈現。由兩人生動的對話,探討各動兵學,看這本書,會有身歷其境,彷彿就置身一千四百年前的唐朝宮廷,參與一場精彩深入的君臣對話。如果我是當時也坐在會場與會的人,我想我也會有興趣記錄下來吧! 因為唐太宗和李靖這兩咖,都己久經沙場,談論起兵學,完全是理論和實務的結合,也就讓這本書可看性及價值性大增。感覺得出來,唐太宗觀察敏銳,且記憶力過人,能夠記住許多在戰場上的細節,並能舉一反三;而李靖自小飽讀兵書,雖胸中帶甲千萬,但完全沒有讀書人的驕氣,《舊唐書・李靖本傳》中,李靖是個百戰百勝的狠角色,總能知己知彼,抓住戰爭的要點,取得勝利,恰遇明主,為自己加官進祿,其應來自於對兵學的研究,及追求實務的精神。 唐太宗多次以兵書上的文句,及以往作戰的實例,甚至是眼下邊境的最新情況,拿出來與李靖討論(這個做臣子的心臟真的要很強)。在"正奇"這個角度,在《孫子兵法》中,正奇是"以正合,以奇勝"的內容,但正奇之法,相信唐太宗是非常好奇的。本書一開始,唐太宗就拿他想打一打不聽話的高麗,就教李靖要怎麼辦?李靖就說用正兵(加上派我去)太宗聽了就抓頭了,啊你李靖之前打突厥用奇兵,這次用正兵,啊這是怎樣?李靖也答得很乾脆,就說其實都是正兵啦!(反正都打勝了)接下來太宗又拿了之前自

我的第二代數位相機--Nikon coolpix 2500

前陣子到汐止光明寺時,發現拍回來的照片品質不太好,檢查一下我的相機,才發現相機已經無法記憶拍攝的日期,時間,一些白平衡及檔案品質的設定也跑掉了。只好每次開機,就重新設定一次。可是每次關機或休眠,設定都無法儲存。雖然不影響拍攝的功能,但是無法記憶拍攝日期時間,這對我造成不小的困擾,尤其是在檔案管理上。 本來想將就點用,可是每次就得設重新設定,實在是很不方便。找到台灣Nikon的代理商,看看能不能修,才知道我這台並不是"公司貨",或許修了也不一定划算。唉,再過幾天就要和教授開會,相機壞掉了想拍什麼就沒得拍。想了很久,還是決定買一台新的,原有的Nikon coolpix 2500,就退休啦! 相機平常都拿來拍別人,也該被拍一下吧!由小TOTORO出場,介紹這台從2002年開始,陪我東奔西跑的相機--Nikon coolpix 2500。 這台Nikon coolpix 2500是2002年要到宜蘭奶奶家,途經台北時,在台北Nova買的。當時價格好像是1萬塊吧!200萬畫素,3倍光學變焦,CF記憶卡,1.5吋LCD,可錄製15秒的無聲影像,在那時還算是中上等級的消費型數位相機,主流的畫素規格正由200萬過渡到300萬。當時會看上這台,沒有買其它300萬等級相機的原因,除了我覺得這台功能齊全,易於操作(那時是怕未來的女友/老婆不會用啦),及價格上的考量。 那時我剛辭去工作,準備要考研究所,身上的錢不多,300萬畫素的相機太貴,想說買了也不一定常用(真是天真啊!)還有一個這台相機的特點,就是它的旋轉鏡頭。Nikon coolpix 2500配有270度可旋轉鏡頭,不但自拍沒問題,拍攝的角度可以自由不受相機位置的限制。就是這個好用的功能,讓它在服役期間,幫我獵取到不少一般相機不容易拍攝的照片(唉,簡單講,就是盜攝咩。不過我沒做什麼壞事哦!)旋轉鏡頭一直是Nikon在消費相機市場的特色,後續有一款300萬畫素的機種,和這台一樣是經典機。不過接下來的旋轉鏡頭機種,表現得就不如以往了。這是後話。 自從它開始服役以來,真的是跟著我走遍大江南北,名山勝景。到日本,到印度,都替我忠實的留下記錄。當然都是拍別人啦!我很低調的。尤其是有時候,心情不好,車子一開就隨處的去走,看到一些時候拍的照片,就會想起當時的心境如何。雖然我也有DV,本也以為不用再買數位相機了,但DV和相機之

正確的態度,深廣的遠見

人之所以有見識,受尊敬,在於看事情的態度,景仰一個人,也是景仰他的態度。沒錯,態度真的很重要,有正確的態度,才有深廣的遠見。聽到廣播節目中,北京大學 潘文石 教授的電話專訪。好感動。 潘 教授何許人也?他出了一本書「呼喊春天 — 貓熊虎子與我」,嗯,夠有名了吧!咱阿扁才在自己的電子報,大大的捧了這本書,還以此為本,推演出一套「動物自然放養」論,講了半天,反正就是不要代表「大中國」思想的貓熊來台灣,而且是在農委會即將召開審議委員會,決定是否要許可熊貓來台的前夕。 如果我是貓熊,我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人類的世界,總是這麼的複雜。貓熊是國際級的保育動物,卻也成為官方為了防止中國意識,而利用的理由和宣傳手段。在 潘 教授的專訪中,身為一個研究貓熊的國際知名專家,「呼喊春天 — 貓熊虎子與我」的作者,和阿扁的看法卻極端的不同。以貓熊保護的立場, 潘 教授是不贊成將目前已圈養的貓熊,野放回棲地。在完全解除人類對野生物種的威脅前,野放反而是一種謀殺,對保育有害無益。 潘 教授進一步說明。經過人類圈養的物種,對人類都已有依賴性。如果野外生活都還得靠人類,對人類沒有戒心,甚至是沒有野性,該物種就無法完全回到自然環境。而且,人類圈養的環境,可能會有潛在的病毒或帶原體等,會經由野放而帶回原有的棲地。對於在棲地未經圈養的野生種,因為沒有病毒的抗體,容易引發傳染病,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自上個世紀未,國際普遍認為,物種野放的政策需要檢討,也停止了相關的措施。物種的環境適應性倒不是很嚴重的問題,人類直接或間接的有無作為,才是對物種生存的決定性因素。 對於動物園的功能, 潘 教授也提出了看法。他認為,在 21 世紀,動物園早已不是「展示動物」的娛樂場所,而是生態保育的教育中心。以先進的科技,針對瀕危且需人工復育的物種,營造近似原有棲地的環境,並進行學術研究。人們可以在動物園,透過對動物近距離的接觸,培養人們愛動物的心理,進而關心動物,關心自然環境。 潘 教授不諱言,越可愛的動物,越有效果,貓熊就是可愛到掉渣的啦!還有,重要的是,透過動物園的門票收入,除了用以維持動物園的管銷外,還是保育工作的重要經費來源。學術、教育、資金來源,是本世紀動物園的主要工作。既然大陸要送的貓熊,已經是人類圈養的第二代,只要台北木柵動物園能夠提供合適的環境,貓熊是可以來台灣的,沒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