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財富自由的重新思考

最近幾個月,慢慢的開始接觸投資這一塊。感覺這真是門很深的學問。

本來我是很討厭投資這種東西的。什麼基金啦!股票啦!和我好像也沒什麼關係。是一種書生意氣吧!總覺得如果股票基金房地產,是那麼好賺的,那大家就不用工作啦!不用唸書,不用考試,不用工作,就會有大把的鈔票,少說也可以養家活口的資金進來,那人讀書,為何而用呢?實在是很難想像,那些不工作,就只知道看股票的人,腦袋裡除了錢和股票以外,還剩下些什麼東西?嗯,可能還有些圖案吧XD

在某些因緣際會下,慢慢的接觸到現金流的概念,也了解到,一個人的財富自由,是一件多麼令人期待的事,而且是可以實際達成的事,我才知道,人是要理財的,人不理財,財還真的會不理你。有了固定的現金流,能夠滿足自己日常生活所需的開銷,就可以不用上班,不用忍受那些無可奈何,卻又不得不然的事,可以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人生不就是這樣,才能完美嗎?

表面看來如此,我卻覺得,那樣的生活雖好,但總是少了點什麼,欠缺了某些應該要有的概念。而那些概念,如果沒有思考清楚,那樣的生活,就不會是我想要的。

看到過年後,原物料的行情,影響了人們的基本生活,我有了答案。所謂的投資,其實還是一種,對社會底層的剝削。

為什麼我會這麼覺得呢?啊很簡單,就拿房地產投資好了,雖然政府在打房,想抑制房價飊漲,但是反過來想,是誰真正在乎高房價?想買房子的,和已經有房子的兩種人。買房子前很痛苦,覺得房價不合理。等到買到了精華地段的房子,角色就轉換過來,成為高房價的擁護者了。誰不想住在高品質,高價位,又有增值潛力的房子?政府的打房政策,如果沒有想透這一點,房價打得下來,才怪!那不買房,租房子給別人,總是佛心行業吧?錯。如果不能善用房子的格局,為了增加可租戶數,縮小房間坪數,降低逃生空間,甚或用不合格的建材,及可能危及整體結構安全的設計,都是不適當的方式。租房在外的,幾乎都是經濟上,相對於房東弱勢的族群,為了生活,在外工作或求學,賺的錢交了房租,所剩也不多了,都替房東繳房貸,替房東的第二桶金做準備了。除非祖產豐富,或好運中了樂透,想在大都市翻身有個自己的棲身之所,難啊!買房子就又回到段落先前提到的,高房價的問題,房地產投資,不就是另一種剝削嗎?股票也一樣,公司的股價,來自於員工的努力,投資股市的人,也是某種程度,踩著辛苦工作的人,往上疊加股價和自己的資產嗎?

投資的極致,等於是別人幫我我賺錢。真是爽翻了。有錢花當然很好,但是這樣做,我個人覺得,除了錢以外,沒有意義。買股票,買基金,搞房地產,腦子裡,嘴巴裡,心裡,都是錢,只有錢,只把別人當生財工具,這樣的生活,我不要。

所以,要為自己的生活找到意義,為自己的工作找到意義。不然就只是在浪費時間活著而已。現代工作的類型,高度專業分工的結果,人們已經很難在工作中,看到工作的全貌,分享工作的成果,更別提工作帶來的成就感了。在追求自我財富自由的終極目標上,用財富創造工作的意義和價值,不光只是錢,什麼都是錢,要持續的工作,持續的進修,持續的培義專業能力,持續的隨著大環境的需要成長,並且用己身的財富,創造出許多更有意義的事,這才是我所想到的投資。

這是自我調適後(其實是想錢想瘋了)的重新思考。可能有點書生意氣,還有點像在自圓其說,不過我很確定,這樣的價值觀,會一直引領我,直到達到財富自由的那一天的。

留言

stranger P表示…
Hey, U got a very good point there, however, we all living in MONEY driven world....and ppl are very short sight
Totoro寫道…
Thank you for your comment:)

I think that it really a money driven world, and everything you can do is how to earn more and more money. But, it's true. No money,do nothing. We should ask ourself that what may we lose when we rich are?

Thanks for your patience with my pool English.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不吃香菇

別阻止我,這次我一定要說。大聲說。我不吃香菇。 有東西不吃,不外乎三不 -- 「不能吃」、「不敢吃」和「不喜歡吃」。我對香菇,還有一種莫名的,長久以來累積的負面印象。菇類的產品很多,什麼鮑魚菇,杏鮑菇,金針菇,草姑 …… 等等。我宣示一下,除了「香菇」,不管是台式的,日式的,有花沒花,叫香菇的,最好離我遠一點。 我從小就不吃香菇。原因很簡單,我不喜歡那個味道。曾經問過許多愛吃香菇的人,香菇到底有什麼好吃的?得到的答案,竟然也是因為「味道」。也有人說,香菇吃起來很像肉,那 …… 為什麼不直接吃肉呢?修道吃素,不能吃葷,所以就吃香菇。啊?修行發願吃素,想吃肉就拿香菇來模擬肉哦!這我就很難理解了,也讓我對香菇更加的討厭。後來才知道,素食料理有很大一部份都有放香菇。素食宴我會去啦!只是我都吃白飯。叫我夾素菜,我會結屎面,然後翻桌。 家裡對吃還滿講究的,號稱天下極品美味的香菇,當然是少不了的。我們家人都超愛吃香菇的。從小我就被教育,一定要吃香菇。大家小時一定都有這樣的經驗,爸媽為了不讓小孩子偏食,規定所有的菜都要吃,不能有某幾樣不吃。可是就是會有幾樣,是小孩子怕的,此時就可以看到爸媽連哄帶騙的,要小孩子聽話,把東西吃下去。小孩子不聽,就開始大哭大叫。爸媽也耐不住性子了,用打的用罵的,就是要小孩子把東西吃下肚。為了不偏食,每每在用餐時刻,上演同樣的戲碼。不然就是看硬的不行,就用軟的,把東西混合在其它的菜色中,看看能不能矇混過關。其它的東西或許有用,可香菇就沒用。切丁切絲,和菜和湯,都逃不出我的法「鼻」。香菇這玩意兒有個特性,就是切越細,味道越有。後來我已經可以用看的就看出來,這碗菜裡有沒有香菇。木耳和香菇也不會搞混。就算我已經有這種「修為」了,爸媽還是不放棄,繼續努力,就是要讓我「品嘗」一下香菇的美味。 記得是國小三、四年級,有一天到父親的一個朋友家作客,並接受午宴。桌上有一鍋大湯,我用聞的就知道,此乃赫赫有名,香菇界的名菜-香菇人蔘雞湯是也。不例外,一樣好說歹說,就是要把香菇吃下肚。我緊閉嘴巴,拚命抗拒,任憑威脅利誘,絲毫不為所動,男子漢大丈夫,不吃就是不吃,連父親朋友的家人也來勸說,香菇都嘟到嘴巴邊上了,我還是不吃。後來實在是沒辦法,小時候性子烈脾氣壞,就自己到那鍋湯裡,夾了一朵香菇,咬都沒咬,整朵好好的給它吞下去。這下我吃了吧?可大...

交友網站,google也來插一腳

一貫的 google 風格,簡單,扼要。 google romance ,出現了。 好可怕的感覺。那個search field,彷彿打進任何的字,就會跑出來理想的伴侶。本來以為是一般的網路蒐尋,結果不是。右邊提醒你,要先建立一個profile。搞半天,和其它的交友網站一樣嘛!還想 google 會多與眾不同哩..... 網頁上還貼心的告訴使用者, google romance 有什麼功能。你可以建立profile外,還可以使用 google 的"心靈伴侶"蒐尋,這是利用"詭異的"心智圖像媒合技術發展的軟體為基礎。當然,找到了, google 還貼心的代使用者安排行程,以便有時間約會。太貼心,真的有夠貼心的。看看右邊一男一女的麻豆,笑臉迎人的,像是非常引喬尹這個服務。好奇的點入建立profile的連結。 大概是google research team也覺得沒什麼搞頭,點進建立交友檔案後,馬上跳出一個網頁,承認你剛所看到的一切,盡是個April Fool's joke。唉......什麼嘛!這個網站出現的時間點有點怪,我也注意到了,但還是被"耍"啦!!!OK啦!其實就算google以為真的推出了交友服務,我也不會太意外。因為1) google 的其它兩大主要競爭對手-- MSN 和 Yahoo ,都已經有類似的服務了。yahoo還是部份需付費,可見這項服務,有潛在可行的營利模組.2)在以 google 為首的 web 2.0 技術領導之下,交友社群的服務,不論是愛情或是各種類似BBS的討論區型式,隨著網路技術的推進,有機會提供更多線上互動的可能。 google 不會在這樣的驅勢中缺席,也會嘗試更多整合的可能,如將交友檔案和 地圖服務 結合,或和行動通訊業者合作,這些在 web 2.0 時代,都是可行的。 google 的行動,總是那麼的飄乎不定,一個會讓微軟坐立不安的公司,它的下一步,會不會真的朝社群前進,令人關注。 玩笑歸玩笑,網站說明上的一句話"love is just another search problem",我覺得值得玩味再三。不曉得,就不是很讚同這句話。愛上了就愛上了,哪來的先設好條件啊?年齡、工作、學歷、身材家世......這些充...

正奇,攻守,陣法--讀《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前陣子上了完 王志鈞 先生主講的《孫子兵法》課程,獲益良多。孫子兵法的書,自己看過幾回了,雖然還不算不好懂,但總覺得自己只是讀書,但有些觀念,尚未能完全意會(可能是年紀尚輕的關係嘛XD)。 在課程裡面,王先生提到,中國的兵書有所謂的《武經七書》,是自宋朝後武舉考試的重要典籍。其中的《唐太宗李衛公問對》的內容,可以用來補充及佐證,許多孫子兵法的概念,頗有參考價值。於是自己就找了本來看,果然深有所獲。 先說說 書 本身。這書有幾個別名,《李衛公問對》、《唐李問對》都是指這本書,簡單講就是唐太宗和李靖的對話錄。君臣對話會被刻意寫下來的不多,以體例來講,的確有許多,可令人懷疑它是後人偽託之作的空間。但這是考證學的空間,太專業了,留給專家去傷腦筋,或許當時真的是君臣有對話錄,可能在幾年後被整理出來,變成探討兵學的專書,都有可能。 整本書就由兩人對話構成,挺有畫面的,除了兩人講話的語氣,傳神的記錄下來,還有李靖身為臣子,要起身向皇帝行禮的動作,也真實的呈現。由兩人生動的對話,探討各動兵學,看這本書,會有身歷其境,彷彿就置身一千四百年前的唐朝宮廷,參與一場精彩深入的君臣對話。如果我是當時也坐在會場與會的人,我想我也會有興趣記錄下來吧! 因為唐太宗和李靖這兩咖,都己久經沙場,談論起兵學,完全是理論和實務的結合,也就讓這本書可看性及價值性大增。感覺得出來,唐太宗觀察敏銳,且記憶力過人,能夠記住許多在戰場上的細節,並能舉一反三;而李靖自小飽讀兵書,雖胸中帶甲千萬,但完全沒有讀書人的驕氣,《舊唐書・李靖本傳》中,李靖是個百戰百勝的狠角色,總能知己知彼,抓住戰爭的要點,取得勝利,恰遇明主,為自己加官進祿,其應來自於對兵學的研究,及追求實務的精神。 唐太宗多次以兵書上的文句,及以往作戰的實例,甚至是眼下邊境的最新情況,拿出來與李靖討論(這個做臣子的心臟真的要很強)。在"正奇"這個角度,在《孫子兵法》中,正奇是"以正合,以奇勝"的內容,但正奇之法,相信唐太宗是非常好奇的。本書一開始,唐太宗就拿他想打一打不聽話的高麗,就教李靖要怎麼辦?李靖就說用正兵(加上派我去)太宗聽了就抓頭了,啊你李靖之前打突厥用奇兵,這次用正兵,啊這是怎樣?李靖也答得很乾脆,就說其實都是正兵啦!(反正都打勝了)接下來太宗又拿了之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