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好人傳之早餐我也要

單位上最近很多事情發生.講白了,就是很亂.搞什麼東西,離秋天還有一段時間,這麼早,就要用"多事之秋"來形容的話,真的很怪.不過我書讀得不多,肚子墨水殘量低,實在也想不出,有什麼更好的詞.反正,就算我已經淡出江湖,不問世事,有些事情,發生在我週遭的,比扯鈴還扯.既然發生在我身旁,倒也符合本博"週邊有事"的一貫旁觀角度,而且和我還有一點關係,好吧,就出來講講,小小的,勸化一下,那些在我身邊,無聊,無賴的事.

論事情不能單看個案,那些都是別人的故事,我不可能拿到太一手的消息,而且探人隱私,那不是我的風格.要先從大原則大方向來看.我自己在題目就破梗了,那就廢話不多,我想談談,送早餐這件事.

來,我先問個問題.異性間,會有送早餐的行為出現,那會透露出怎樣的訊息呢?

想這麼久.當然不會太單純啊!送早餐給對方,是個很明顯,談不上追,但傳達了很多代表好感的訊息,是非常明顯的.想想,當你要為一個人,準備早餐時,要考慮到的東西,有哪些?最起碼的,得要曉得對方喜歡吃些什麼吧?早餐是吃西式的,還是中式的,這個就差很多了.早餐的形式外,還有口味及習慣與否.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吃的了解,除非對方真的都是葷素不拘的,拿什麼吃什麼(豬都不見得對吃的如此無感)不然,要對得上對方的口味,沒有一定的親蜜等級,還真的不容易抓到.再來,吃別人給的東西,嘿,這可是攸關生命,可不是開玩笑的.常人都不可能随便接受別人的吃食,沒有一定的信任,哪能接受別人吃的東西呢?

還有,早上起床的時間,通常都不會太優雅,有很大的機會,都是在兵荒馬亂的狀況下,想一想,在一陣忙碌過後,可以看到桌上的早餐,已經在為你加油了,不需要煩惱,還要去買早餐的事情,這種情境,就像忙了一天,拖著疲累的身軀回家,一打開門,就看到老公或老婆,已經把一桌飯菜煮好等你,那種溫馨的感覺,相信大家一定都能了解.排除少數一定要吃高檔早餐的敗金女,簡單的幾十元,代表了一種了解,信任,體貼之外,還是情感進展與否的指標,講到這裡,還能對送早餐這件事,等閒視之嗎?

送早餐這種行為,成本低,意圖明顯,效果好,吃了就得分,不吃就拉倒換下一位,還可以是公關好物,討好身邊的朋友,這種行為出現在男女朋友或夫妻間,再正常不過了,如果是在進展中的,瞹眛指數也超標破表,所以,千萬要謹慎以對這樣的行為,因為,如果自己並不想接受這樣的好呢?

小弟開這樣的系列,就是認為自己的經驗慘烈,慘痛,所以試著宣揚善良的想法,不希望再有好人受害.肩負著小小的教化作用.以我自己的想法,無功不受祿,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不喜歡對方,覺得沒什麼感覺,就算對方每天奉上高檔早餐,也不為所動(雖然也很想吃啦:P),或是覺得這樣是種壓力的,早早說,明確說,好好說,請對方別再有這樣的舉動.事情說得清楚,就會單純.不好意思拒絕對方的好意,也沒關係,要求對方別再這樣做,也可以從對方的反應,順便看看這個人的人品是不是OK.這很簡單,識相的會和你道歉,停止這樣令你感到壓力的舉動,有心的話,會再試著用其他的管道,尋求互動,而你也可以爭取到客觀觀察的空間.

如果對方翻臉不爽,認為你不乖的話,那就表示這個人根本就是自大狂,以為送個早餐就是示好的開始,就可以開始予取予求,把你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把自己當皇帝,雷雨露,俱是天恩,還不是男女朋友,就對你如此的不尊重,那不可能有什麼幸福可言的啦!基本的都沒有,實在也沒什麼好談的.那種他s馬的大男人沙文主義的狗娘養的垃圾混蛋(呼!),還是早早遠離,不要有什麼牽連比較好,不然自己也會平白無故惹事上身的.和爛人走得近,別人會怎麼看你,這個不用想也知道了吧.

在這裡我也嚴正的敬告,最近看到的,那些喜歡亂送早餐的男人們,不要以為送個早餐,就可以代表什麼,或是想裝無辜,覺得送人早餐也沒啥事發生,你們的舉動太明顯,動機太不單純,我都看在眼裡了.對不起,送早餐只有我有資格說,那是個好人舉動,只有我,才能把送早餐這件事,昇華成大愛般的境界,是聖人等級的舉動,而且,我真的做到了.要我教教你們,也可以啦!大家都是認識的嘛!不過,你們有機會,實踐如我這般,清純無暇的境界嗎?你們就好好的照顧,自己身邊的那個人,就好啦!既然吃飽了,就好好的享受,別再想吃別的啦!會拉肚子的哦!科科.

今天講到這裡.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不吃香菇

別阻止我,這次我一定要說。大聲說。我不吃香菇。 有東西不吃,不外乎三不 -- 「不能吃」、「不敢吃」和「不喜歡吃」。我對香菇,還有一種莫名的,長久以來累積的負面印象。菇類的產品很多,什麼鮑魚菇,杏鮑菇,金針菇,草姑 …… 等等。我宣示一下,除了「香菇」,不管是台式的,日式的,有花沒花,叫香菇的,最好離我遠一點。 我從小就不吃香菇。原因很簡單,我不喜歡那個味道。曾經問過許多愛吃香菇的人,香菇到底有什麼好吃的?得到的答案,竟然也是因為「味道」。也有人說,香菇吃起來很像肉,那 …… 為什麼不直接吃肉呢?修道吃素,不能吃葷,所以就吃香菇。啊?修行發願吃素,想吃肉就拿香菇來模擬肉哦!這我就很難理解了,也讓我對香菇更加的討厭。後來才知道,素食料理有很大一部份都有放香菇。素食宴我會去啦!只是我都吃白飯。叫我夾素菜,我會結屎面,然後翻桌。 家裡對吃還滿講究的,號稱天下極品美味的香菇,當然是少不了的。我們家人都超愛吃香菇的。從小我就被教育,一定要吃香菇。大家小時一定都有這樣的經驗,爸媽為了不讓小孩子偏食,規定所有的菜都要吃,不能有某幾樣不吃。可是就是會有幾樣,是小孩子怕的,此時就可以看到爸媽連哄帶騙的,要小孩子聽話,把東西吃下去。小孩子不聽,就開始大哭大叫。爸媽也耐不住性子了,用打的用罵的,就是要小孩子把東西吃下肚。為了不偏食,每每在用餐時刻,上演同樣的戲碼。不然就是看硬的不行,就用軟的,把東西混合在其它的菜色中,看看能不能矇混過關。其它的東西或許有用,可香菇就沒用。切丁切絲,和菜和湯,都逃不出我的法「鼻」。香菇這玩意兒有個特性,就是切越細,味道越有。後來我已經可以用看的就看出來,這碗菜裡有沒有香菇。木耳和香菇也不會搞混。就算我已經有這種「修為」了,爸媽還是不放棄,繼續努力,就是要讓我「品嘗」一下香菇的美味。 記得是國小三、四年級,有一天到父親的一個朋友家作客,並接受午宴。桌上有一鍋大湯,我用聞的就知道,此乃赫赫有名,香菇界的名菜-香菇人蔘雞湯是也。不例外,一樣好說歹說,就是要把香菇吃下肚。我緊閉嘴巴,拚命抗拒,任憑威脅利誘,絲毫不為所動,男子漢大丈夫,不吃就是不吃,連父親朋友的家人也來勸說,香菇都嘟到嘴巴邊上了,我還是不吃。後來實在是沒辦法,小時候性子烈脾氣壞,就自己到那鍋湯裡,夾了一朵香菇,咬都沒咬,整朵好好的給它吞下去。這下我吃了吧?可大...

交友網站,google也來插一腳

一貫的 google 風格,簡單,扼要。 google romance ,出現了。 好可怕的感覺。那個search field,彷彿打進任何的字,就會跑出來理想的伴侶。本來以為是一般的網路蒐尋,結果不是。右邊提醒你,要先建立一個profile。搞半天,和其它的交友網站一樣嘛!還想 google 會多與眾不同哩..... 網頁上還貼心的告訴使用者, google romance 有什麼功能。你可以建立profile外,還可以使用 google 的"心靈伴侶"蒐尋,這是利用"詭異的"心智圖像媒合技術發展的軟體為基礎。當然,找到了, google 還貼心的代使用者安排行程,以便有時間約會。太貼心,真的有夠貼心的。看看右邊一男一女的麻豆,笑臉迎人的,像是非常引喬尹這個服務。好奇的點入建立profile的連結。 大概是google research team也覺得沒什麼搞頭,點進建立交友檔案後,馬上跳出一個網頁,承認你剛所看到的一切,盡是個April Fool's joke。唉......什麼嘛!這個網站出現的時間點有點怪,我也注意到了,但還是被"耍"啦!!!OK啦!其實就算google以為真的推出了交友服務,我也不會太意外。因為1) google 的其它兩大主要競爭對手-- MSN 和 Yahoo ,都已經有類似的服務了。yahoo還是部份需付費,可見這項服務,有潛在可行的營利模組.2)在以 google 為首的 web 2.0 技術領導之下,交友社群的服務,不論是愛情或是各種類似BBS的討論區型式,隨著網路技術的推進,有機會提供更多線上互動的可能。 google 不會在這樣的驅勢中缺席,也會嘗試更多整合的可能,如將交友檔案和 地圖服務 結合,或和行動通訊業者合作,這些在 web 2.0 時代,都是可行的。 google 的行動,總是那麼的飄乎不定,一個會讓微軟坐立不安的公司,它的下一步,會不會真的朝社群前進,令人關注。 玩笑歸玩笑,網站說明上的一句話"love is just another search problem",我覺得值得玩味再三。不曉得,就不是很讚同這句話。愛上了就愛上了,哪來的先設好條件啊?年齡、工作、學歷、身材家世......這些充...

正奇,攻守,陣法--讀《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前陣子上了完 王志鈞 先生主講的《孫子兵法》課程,獲益良多。孫子兵法的書,自己看過幾回了,雖然還不算不好懂,但總覺得自己只是讀書,但有些觀念,尚未能完全意會(可能是年紀尚輕的關係嘛XD)。 在課程裡面,王先生提到,中國的兵書有所謂的《武經七書》,是自宋朝後武舉考試的重要典籍。其中的《唐太宗李衛公問對》的內容,可以用來補充及佐證,許多孫子兵法的概念,頗有參考價值。於是自己就找了本來看,果然深有所獲。 先說說 書 本身。這書有幾個別名,《李衛公問對》、《唐李問對》都是指這本書,簡單講就是唐太宗和李靖的對話錄。君臣對話會被刻意寫下來的不多,以體例來講,的確有許多,可令人懷疑它是後人偽託之作的空間。但這是考證學的空間,太專業了,留給專家去傷腦筋,或許當時真的是君臣有對話錄,可能在幾年後被整理出來,變成探討兵學的專書,都有可能。 整本書就由兩人對話構成,挺有畫面的,除了兩人講話的語氣,傳神的記錄下來,還有李靖身為臣子,要起身向皇帝行禮的動作,也真實的呈現。由兩人生動的對話,探討各動兵學,看這本書,會有身歷其境,彷彿就置身一千四百年前的唐朝宮廷,參與一場精彩深入的君臣對話。如果我是當時也坐在會場與會的人,我想我也會有興趣記錄下來吧! 因為唐太宗和李靖這兩咖,都己久經沙場,談論起兵學,完全是理論和實務的結合,也就讓這本書可看性及價值性大增。感覺得出來,唐太宗觀察敏銳,且記憶力過人,能夠記住許多在戰場上的細節,並能舉一反三;而李靖自小飽讀兵書,雖胸中帶甲千萬,但完全沒有讀書人的驕氣,《舊唐書・李靖本傳》中,李靖是個百戰百勝的狠角色,總能知己知彼,抓住戰爭的要點,取得勝利,恰遇明主,為自己加官進祿,其應來自於對兵學的研究,及追求實務的精神。 唐太宗多次以兵書上的文句,及以往作戰的實例,甚至是眼下邊境的最新情況,拿出來與李靖討論(這個做臣子的心臟真的要很強)。在"正奇"這個角度,在《孫子兵法》中,正奇是"以正合,以奇勝"的內容,但正奇之法,相信唐太宗是非常好奇的。本書一開始,唐太宗就拿他想打一打不聽話的高麗,就教李靖要怎麼辦?李靖就說用正兵(加上派我去)太宗聽了就抓頭了,啊你李靖之前打突厥用奇兵,這次用正兵,啊這是怎樣?李靖也答得很乾脆,就說其實都是正兵啦!(反正都打勝了)接下來太宗又拿了之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