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MSN上線狀態研究樣本訪談

昨天參與了一個,有關MSN碩士論文的質性研究訪談。 會有機會參與這樣好玩的研究訪談,是前陣子在批踢踢實業坊BBS站上看到的"置底公告"。當時想,怎麼會有這麼好玩的研究啊?之前在研究所時,IM(instant messenge) 軟體也曾是課堂探討的主題。不過是以user interface為主,並不太涉及"使用者狀態",不過有人可以把MSN的使用者狀態,變成一個碩士論文的研究,而且是個新聞所的碩論。我很好奇,就自告奮勇,報名參加,順便想知道,一個非CS背景的人,是如何對待IM的。 和"苦主"Ann交換MSN,敲定昨天的中午見面訪談。到了指定的時間地點,接到電話,才發現,啊?是個女的!之前在MSN上,我"看不出"Ann是男是女,所以我先假設是男的。因此,在受訪內容的準備上,是準備大概20分鐘左右的內容(男的,質性訪談,第一次,20分鐘就好了)。現在知道是女的,哇,我慌了。人家會緊張啊!走進starbucks,看到一個長髮,長裙,面貎清秀的小女生Ann,熱切的向我招手,呵,好久沒有領受這樣的"歡迎"了,有點臉紅,招架不住。還好有個點餐時間,讓我緩衝一下。簡單的招呼後,開始了這次的質性研究訪談。 訪談過程非常的順利愉快,雖然沒有十分明確的訪談大綱,但是Ann對於訪談的掌握度很好,儘量的讓我暢所欲言,也彼此交換了許多自己的MSN使用經驗。我們共同的感覺是,現在的MSN使用者,都好有心機哦!一個有6個狀態選項的MSN,在上線離線,忙碌離開,或是好友的封鎖刪除間,其實都是充滿玄機,彼此猜忌的。在MSN 8.0出現前,每個使用者在上線之前,就已經和自己的好友們過招了。上線後的狀態設定,會取決於自己的心情,和好友各別的上線狀態。 MSN的狀態設定,其實並不代表真正的交談狀態,這其中牽涉到的心理戰,是非常的複雜但有趣。有些人會"真實"的反映自己的交談狀態,但有些就不會了,可能在那個當下,是只想看看大家的狀況,或是上線了,但沒空或因為在做別的事,而不想聊天。或是會在特定時間,與特定的好友聊天。妙的是,這些狀態的設定,使用者有時可以成功的拿到通訊的"主控權",但很容易經過使用者之間的實體人際互動,而被"識破",從而對該使用者,在M...

我說好人卡

「什麼是好人卡?」 哇咧?最近和幾個「算是」同年的朋友聊天,我才知道,原來我還算「青春」啊!(笑)。火星文等所謂的「次世代」術語,我還能用上個幾句。不曉得是不是我的朋友們都忙於事業,或必須周旋在幾個男人女人之間,所以平常不看新聞報紙,不太了解天下大勢。唉……你們竟然連「好人卡」都不知道是什麼。你們真的都不知道嗎?好吧!開個葷,告訴你。 想像一個scenario。一個男的認識了個女的,久了,男的動心了,想追這個女的,就開始發動「攻勢」啦!當然嘛!不論結局是痛苦還是幸福,每一段感情的開始,總必須經歷過這一段的。 人總說愛情在瞹眜不明時最美,我同意一半,因為那所謂最美的感覺,是走鋼絲般的危險換來的。有可能,在轉瞬間,這個最美的感覺,立時灰飛烟滅。矛盾的是,想要把這個最美的感覺延續下去,就是要將這個最美的時候結束,談戀愛實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啊!告白吧!或許是男性都習慣乾脆的感覺,通常這個告白,按慣例,由男性發動的比較多。 成王敗寇的道理,用在這裡最適合不過了。我相信各位男士,在追求自己心儀的人時,無不表現誠意,用盡真心,時時刻刻牽掛,日日夜夜守候。不論烈日當空,暴雨如傾,心心念念的,就只為了心中的人。當司機?OK。修電腦?OK。要吃宵夜?OK。報告要交圖要趕?OK。如此的用心,賣力,只求佳人那一抺微笑,一句問候,就可以讓包裝著英明神勇形象的男人,得到一點點安慰,並不時奮起,再接再勵。但,人生之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感情這檔事,是絲毫不能勉強的。再多的付出、關懷,通常不等於愛情的回報,因為感動通常不等於感情,偏偏感情靠的是一種感覺。所以,當男人打破沉默,意圖在瞹眛的迷霧中,殺出條血路時,會有兩種情況。一是對方,那個自己心儀的可人兒,微笑著牽著眼前這笨男人的手,衝出迷霧,一起昇天啦!二是同樣自己心儀的可人兒,同樣的微笑,但是說的是「我知道你人很好」,或「你的條件不錯」,或「我了解,你是個好人」。 你是好人。你是好人。你是好人。 這聲音,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啊!這可人兒,多善體人意,多捨不得人傷心啊!。講了一堆,結果還是只有一個,就是「我不能和你在一起」。哈!因為不想傷人,但是面對一個曾經為自己赴湯蹈火,上刀山下油鍋的人,說No太直接,就只好用「你是好人」來代替啦!真的,其實,聽到這句話,可以很欣慰的說,這人,是沒有白疼,白付出了。現在還找得到,肯替別人著想的,不多了啦!這時啊,就...

google map 新發現

因為習慣使用 google earth ,一段時間沒上去 google map 看看。嗯,我發現,它悄悄的變了一些些。 首先, google map 已經算是「正式版」 了。上面的 logo 看不到 beta 字樣,表示這已經是 google 內部所謂的正式版。名稱也定為「 google local 」。在網站上的地圖呈現,在右下角多了塊稱為「 overview 」的瀏覽窗格,可以輔助使用者瀏覽地圖。這很類似 AutoCAD 中的「 aerial view 」功能。在 overview 中,會出現一個和主圖視窗顯示範圍相等比例的方框,可用滑鼠左鍵按住並拖曳,主地圖就會跟著改變顯示的地區。在標準的 google map 中,提供了「 map 」、「 satellite 」、「 hybrid 」三種顯示控制模式,新的 overview 是預設使用「 map 」模式。 這樣的設定,我相信是有用意的。因 overview 的視窗較小,不易使用太複雜的影像來顯示,使用單純的顯示,可以增加拖曳時的辨識率。而且 overview 雖然是用 map 模式顯示,卻又很妙的,不會將範圍內所有的圖資顯示出來。果然有用心啊 … … !此乃目前 GIS 的先進技術 --- 分比例顯示是也!把 google map 和先前提到的, AutoCAD 中的 aerial view 視窗,就沒這麼先進了。一個小視窗,把全部的圖面資訊一次顯示,密密麻麻的線條,操作起來不會比單純的使用 zoom-in 等瀏覽功能來得好用。 Google 的 overview ,是地圖顯示方式的進步。 其次,由於目前 google map 中,尚未有台灣地區的道路圖資,只有衛星照片。如果要瀏覽台灣地區的圖,以往都是先把台灣平移到地圖中心,再拉左上方的 bar ,慢慢將比例放大,到可以看到台灣。因為台灣還「滿小」的,常常容易放大後,只見到汪洋一片,還要東拉西拖的,才有機會「找到」台灣(從海上發現台灣時,還真有會有想大叫福爾摩沙的衝動 J )。現在可以藉由 overview 窗格的輔助,拖曳方框來增加「找到」台灣的機會。放大到都市比例瀏覽台灣時, overview 更是輔助辨別位置的好幫手。這裡以台北為例,直接 體驗 看看。 Google map API 也升級為 v2 了。依照 ...

Shout up, do something.

每當瀏覽和 linux\GNU 相關的討論區,常常可以看到 linux 和 windows 的大評比。網友們各擁其主,互不相讓,不仔細看,還以為是政治口水戰呢!其實啊,不都是作業系統唄! windows 是永遠的 beta 版,駭客病毒的最愛,高度商業化的產品,但是介面新善,易於使用,普及率高,軟體支援度夠。而 linux 的優點是穩定,不過對一般人來說,難用得要命,介面一點都不友善。各有優劣點,就看使用者使用的時機對不對啦!工具是死的,人才是活的, O K ? 有朋友傳給我 linux 中文化文件( how-to ,有點類似 windows 中的「 help 」) 網站 ,看到一個有意思的文件 「推廣 linux 時的言行守則」 ,看了覺得這實在是屌文一篇,讀完令人咀嚼再三,回味無窮。就暫掠人之美,貼上來與各位分享: 請記得你代表了 Linux 網路社會的一份子 , 因此在 mailing list 或 newsgroup 中發言時 , 請保持專業風度。 避免使用粗鄙的言語及不雅的稱謂 ( 譯註 : 例如用鄙夷的字眼稱呼意見不同的人或自己不滿意的公司產品等等 ) 想像你自己是 Linux 虛擬企業公司的一員 , 而 Linux 核心作者 Torvalds 先生是你的總裁。 你說的話會左右 Linux 網路社會在一般讀者心目中的形象。 不要過分吹噓 Linux 的好處 , 下誇張不實的結論。 這麼做不但有失專業風度 , 而且會招惹來無謂的爭辯。 在網路上看到文章時 , 請深思熟慮之後才做回應。 有深度 , 條理清晰的文章不僅可以讓你的讀者獲益良多 , 也會令他們更敬重你的學識能力。 千萬不要去咬 `` 筆戰誘餌 '' (flame-bait) 。 有太多的討論到最後都落入 `` 我用的作業系統比你的好 '' 這樣的俗套。 我們只要不卑不亢地把 Linux 能做的事描述清楚就好了 , 不必再多說些甚麼。 切記如果你說了些傷人或羞辱人的話 , 他們這些不愉快的經驗可能會一傳十 , 十傳百。 因此萬一要是你的話真的惹惱了誰 , 請一定要想辦法補救。 強調 Linux 的功能與優點就好 , 不需要去詆毀其他的系統。 我們這份產品的品質就是它自己最佳的廣告材料。 請尊重其他作業系統。 ...

交友網站,google也來插一腳

一貫的 google 風格,簡單,扼要。 google romance ,出現了。 好可怕的感覺。那個search field,彷彿打進任何的字,就會跑出來理想的伴侶。本來以為是一般的網路蒐尋,結果不是。右邊提醒你,要先建立一個profile。搞半天,和其它的交友網站一樣嘛!還想 google 會多與眾不同哩..... 網頁上還貼心的告訴使用者, google romance 有什麼功能。你可以建立profile外,還可以使用 google 的"心靈伴侶"蒐尋,這是利用"詭異的"心智圖像媒合技術發展的軟體為基礎。當然,找到了, google 還貼心的代使用者安排行程,以便有時間約會。太貼心,真的有夠貼心的。看看右邊一男一女的麻豆,笑臉迎人的,像是非常引喬尹這個服務。好奇的點入建立profile的連結。 大概是google research team也覺得沒什麼搞頭,點進建立交友檔案後,馬上跳出一個網頁,承認你剛所看到的一切,盡是個April Fool's joke。唉......什麼嘛!這個網站出現的時間點有點怪,我也注意到了,但還是被"耍"啦!!!OK啦!其實就算google以為真的推出了交友服務,我也不會太意外。因為1) google 的其它兩大主要競爭對手-- MSN 和 Yahoo ,都已經有類似的服務了。yahoo還是部份需付費,可見這項服務,有潛在可行的營利模組.2)在以 google 為首的 web 2.0 技術領導之下,交友社群的服務,不論是愛情或是各種類似BBS的討論區型式,隨著網路技術的推進,有機會提供更多線上互動的可能。 google 不會在這樣的驅勢中缺席,也會嘗試更多整合的可能,如將交友檔案和 地圖服務 結合,或和行動通訊業者合作,這些在 web 2.0 時代,都是可行的。 google 的行動,總是那麼的飄乎不定,一個會讓微軟坐立不安的公司,它的下一步,會不會真的朝社群前進,令人關注。 玩笑歸玩笑,網站說明上的一句話"love is just another search problem",我覺得值得玩味再三。不曉得,就不是很讚同這句話。愛上了就愛上了,哪來的先設好條件啊?年齡、工作、學歷、身材家世......這些充...

正確的態度,深廣的遠見

人之所以有見識,受尊敬,在於看事情的態度,景仰一個人,也是景仰他的態度。沒錯,態度真的很重要,有正確的態度,才有深廣的遠見。聽到廣播節目中,北京大學 潘文石 教授的電話專訪。好感動。 潘 教授何許人也?他出了一本書「呼喊春天 — 貓熊虎子與我」,嗯,夠有名了吧!咱阿扁才在自己的電子報,大大的捧了這本書,還以此為本,推演出一套「動物自然放養」論,講了半天,反正就是不要代表「大中國」思想的貓熊來台灣,而且是在農委會即將召開審議委員會,決定是否要許可熊貓來台的前夕。 如果我是貓熊,我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人類的世界,總是這麼的複雜。貓熊是國際級的保育動物,卻也成為官方為了防止中國意識,而利用的理由和宣傳手段。在 潘 教授的專訪中,身為一個研究貓熊的國際知名專家,「呼喊春天 — 貓熊虎子與我」的作者,和阿扁的看法卻極端的不同。以貓熊保護的立場, 潘 教授是不贊成將目前已圈養的貓熊,野放回棲地。在完全解除人類對野生物種的威脅前,野放反而是一種謀殺,對保育有害無益。 潘 教授進一步說明。經過人類圈養的物種,對人類都已有依賴性。如果野外生活都還得靠人類,對人類沒有戒心,甚至是沒有野性,該物種就無法完全回到自然環境。而且,人類圈養的環境,可能會有潛在的病毒或帶原體等,會經由野放而帶回原有的棲地。對於在棲地未經圈養的野生種,因為沒有病毒的抗體,容易引發傳染病,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自上個世紀未,國際普遍認為,物種野放的政策需要檢討,也停止了相關的措施。物種的環境適應性倒不是很嚴重的問題,人類直接或間接的有無作為,才是對物種生存的決定性因素。 對於動物園的功能, 潘 教授也提出了看法。他認為,在 21 世紀,動物園早已不是「展示動物」的娛樂場所,而是生態保育的教育中心。以先進的科技,針對瀕危且需人工復育的物種,營造近似原有棲地的環境,並進行學術研究。人們可以在動物園,透過對動物近距離的接觸,培養人們愛動物的心理,進而關心動物,關心自然環境。 潘 教授不諱言,越可愛的動物,越有效果,貓熊就是可愛到掉渣的啦!還有,重要的是,透過動物園的門票收入,除了用以維持動物園的管銷外,還是保育工作的重要經費來源。學術、教育、資金來源,是本世紀動物園的主要工作。既然大陸要送的貓熊,已經是人類圈養的第二代,只要台北木柵動物園能夠提供合適的環境,貓熊是可以來台灣的,沒有保...

木炭警語

很少有事情,可以讓我清早睡意馬上全消。衛生署打算在木炭上,加註珍惜生命之類的警語。 嗯,我知道,是因為近年來燒炭自殺的人直線上升。去年一年自殺身亡的人數超過 4000 人,相當可怕。如何防治自殺就成了重要的公衛議題。可是,怎麼把腦筋動到木炭身上? 木炭何罪,要成為自殺的代名詞。想到以後買到的木炭,就會看到「 珍愛生命,希望無限 」的「警語」,和生命協談專線,以後是不是買木炭的,都有自殺的傾向呢?從數字上,以燒炭方式自殺的人數,是明顯的攀升沒錯,但是不能把木炭,扣上自殺成因始作俑者的帽子,不但無聊,而且可笑。如果導致自殺的工具,都得加註警語,那,我告訴你,以後不只木炭,童軍繩、衣架、刀具、瓦斯筒,甚至汽車排氣管,都得加註「珍惜生命」的警語,各大 motel ,旅館,飯店,都得派駐心理茲商人員,因為這些都是有可能產生自殺的因子。這樣子的密集宣導,夠全面的吧? 加註警語會有用,這點實在沒什麼說服力。我想衛生署會有這樣的點子,大概是從香菸包裝來的。抽菸的人有變少嗎?或者也可以看看,高速公路收費站前,都會看到「勿丟棄票根」的標語,過站後還是看到滿地的票根。木炭本來就不是用來自殺的,問題不在木炭本身。自殺的原因很複雜,是違反生理自然的心理現象,不是單純的用一個自殺的工具,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可見現在的官員真的是頭腦簡單,看不清事情的本質,不去關心自殺傾向者真正的心聲,淨搞些爆笑的方法。自殺率升高,可以賴給木炭,真的不能怪衛生署署長想出這種笑掉褲子的點子。因為,他的老闆,和後面的大老闆,也都是做事緣木求魚,捨本逐末的慣犯。 真的,自殺是一件非常笨的事。死人是不會說話的,生命沒了,就是永遠放棄自己說話的權利。想到以後,每年的中秋烤肉節,每個人都著拎著一袋「珍愛生命」的木炭,多溫馨,多有趣啊!多給自己一點時間,一點機會。好嗎?㊣

Fedora Core 5 發行

3/15 號, Fedora project 發行了 Fedora Core 5 ,是今年的第一次改版。 今天給它裝上去看看。安裝介面上,和之前發行的前四代相比,有明顯的不同。個人覺得有點仿效 ManDriva 的安裝介面。尤其是在安裝預設軟體的選項,比垉之前長串式的選單,偏向直覺,簡單的點選方式, linux 的安裝越來越容易了。 視覺上, Fedora 的新 logo ,正式出現在產品中。嗯,那個有點奇怪的小寫 ”F” ,配上海藍色,伴隨著氣泡 …… 超有夏天的感覺。夏天來了。 先用幾天,慢慢體會改版後的變化。 Fedora project http://fedora.redhat.com/

抒情,暫別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 blog 。問你,你寫 blog ,要做什麼? 每當我用的題目是 ” 重大訊息說明 ” 之類的,別懷疑,我對我自己的 blog ,正在開始進行轉變中。 記得前幾天,聽到某個廣播節目來賓的談話。當時的節目主題是 ” 如何用 blog 賺錢 ” 。 Blog 能賺錢?坦白說,自己寫 blog 也不算短的時間,但是這個問題,我從來沒想過。就算是新興媒體,就算是邊地發聲,也逃不了經濟法則。很殘忍的現實是,全世界有幾百萬個 blog ,但是只有 1% 不到的 blog ,有機會成為高點閱率的網站。找對入口網站,提高在搜尋引擎的查閱率,加上 ” 內容是王 ” 的基本網路生存宿命,才有可能成為知名的 blog 。 好弔詭。本來是創造一個人人有機會出聲的地方,搞到最後才發現,有可能還是寂寞孤燈老樹下。網海茫茫,看千帆過盡,誰能為我停留?網友們有興趣的是什麼?醜聞加緋聞, X 體加屍體?是嗎? 記得曾聽同學說,他實在搞不懂,為什麼會有人會想把自己的喜怒哀樂, po 在網站上讓人觀賞。他覺得這樣的人真是不可思議,不是愛現,就是太閒。那時寫 blog 的風氣,在我們所上還不普遍,我這個同學那時還不知道我有 blog ,聽得我真是臉上三條線。其實,他問得好,為什麼有人會花時間寫自己的事,然後往一個全世界都有機會看到地方放。歹勢,我承認我的思想怪異,我有個不一樣的想法。 你怎麼知道這個 blog 上說的都是自己的事?或者這麼說,搞不好 po 上來的,都是一堆鬼扯唬爛?是啊,路上陌生人的話,你都不會輕易相信了,憑什麼要去相信同樣陌生的 blog ? 另一個弔詭來了。既然 blog 可以是個人抒發情感的地方,而我又相信自己朋友的 blog 。為什麼得經由網站才能了解朋友,關心朋友?把心情倒在 blog ,管你春風秋月,夏雨冬雪,陌生人沒感覺,認識的沒必要。問一下,把自己的心事放在 blog ,誰看啊? 驀然回首,自己的 blog 歷程,也是經過了幾番的轉折。本來我是寫評論起家的,起承轉合,見血封喉,罵人不帶 X 字式的時事批判,我最會了。那時的 blog 是放在某個國內大型入口網站內,靠著入口網站的人氣,那時還可以三不五時看到陌生網友的留言,表示我的意見正有人注意。後來決定换到與即時通緊密連結的那家 blog...

難得的週末----台北記之四

剛剛看到我的文章,最後 update 的日期是上個月中了。好久沒有上來 po 東西。一方面是最近的工作開始忙了。二來,最近我又破病了。 「又」破病了?是啊,自從來台北後,不曉得是天氣真的變幻多端,還是台北真的比較冷,這近半年來,不曉得已經感冒多少次了。以前唸研究所時,生活比現在不正常得太多,一年頂多就感冒一次。現在不是,至少一個月就一次吧,我咧 …… 每次一感冒,我就會頭痛得受不了,有幾次都不能去上班了。唉,是我自己沒把自己照顧好,生活正常了,規律了,反而常生病。我得多多注意自己的身體,才能去照顧別人啊,是吧? 工作上,這個月就要寫期中報告了。這個委託案,真是天下特大號難題。方向既雜,困難又多,還得面對一些,頭腦不怎麼靈通,思想也不進化的人,溝通很多觀念。不過也讓我從另一個不一樣的角度,看到這個產業可能的發展。所謂的數位內容,數位科技,動人的歷史內涵,令人拍案叫絕的呈現方式,和發自內心,回味再三的互動行為模式,或許就是日後任何的數位科技,最重要最能引人入勝的地方。新的科技,應該可以改變許多既有的思考方向,創造新的工作模式。舊的不代表不好,只是有沒有更好,更快的方法,讓好還要更好,是可以追尋的。數位科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商機,但是許多都面臨「有行無市」的局面,明明是很好的 idea ,就因為缺乏明確的商業模式支持,石沉大海,無人聞問。當然社會不是學校,可是數位科技,偏偏是種高知識密集度的產業,得一邊作一邊學,如何有效的獲利,是這個階段大家都想知道的。學術單位不妨可以試著研究,找尋答案。 初春午後,看著陽光從窗邊灑下。啊,這景色好美啊。只是人不舒服,浪費了這大好天氣。難得留在台北渡過週末。看著手邊的稿子,唉,假日還要加班。沒辦法,不過也好久沒這樣了。 OK 啦!下一個人生目標,我來也。 不過,頭好痛。睡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