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意義深遠的"Cars"

昨天去看了部電影,Cars,看完想了很多,有不少感觸。為什麼去看電影的,都是成雙成對的,還有一個就坐在我旁邊,馬上就給它親親抱抱起來……哦,歹勢,那不是重點。Cars說了很多,關於人和地方的事。這次先講講關於「地方」的事。

前天正好回宜蘭一趟,走的是剛完工的雪山隧道。除了驚嘆工程的艱鉅,和三不五時,吵死人的,恨不得大聲幹譙,想叫他閉嘴的「歡迎光臨雪山隧道……」男音廣播。真的好快啊!以往從坪林走台9線到頭城,至少要1個半小時,如果假日車多,時間就又慢點。前天雖然車也不少,但也只花15分鐘就走完。眼前的北宜高速公路,像一條巨龍,躺在蘭陽平原上,到蘇澳以正常决度(嘿!我是一等國民乖寶寶)頂多20分鐘就到了。以前走省道時,不管是濱海台2,還是台9,都得花1小時(不要笑啦!人家真的很守規矩)。在我以時速XX公里,在頭城和羅東間的高速公路上巡航時,看著左右四周,美麗的蘭陽平原,心中卻有無限感嘆。

高速公路的出現,帶來了可及性的便利,但是卻會抹去了人們對地方的情感,加深彼此的疏離。

在「Cars」的場景中,閃電麥坤來到的,是一個現在看來窮酸落魄的小鎮。但在州際公路開通前,是一處公路上的轉運站。人們由66號公路來到這個小鎮,鎮上有輪胎行,有加油站,有餐廳,有旅館,還有酒吧。甚至有一個當時規模最大的飯店。這是一個靠公路中繼而發展的小鎮。過了一段時間,州際公路經過附近,小鎮上的人還以為是個大發利市的好機會,莫不引頸期盼公路的完工。可是,隨著公路的完成,東西兩端的距離縮短,不需要再到小鎮停留。沒有遊客,小鎮自然落漠,人口外移,建設停泄,最後,連地圖都不標上這個地方,更別想有什麼遊客會來了。

這個現象也很貼切的在台灣真實上演。想想看,每到農曆過年,就是台灣南來北往的交通流量尖峰。大部份人利用的,就是高速公路。雖然交通單位提供了許多的替代道路方案,但是最熟悉的,還是高速公路。因為高速公路的便利,使得大家對高速公路以外的土地,都疏離了。一「不小心」離開高速公路,彷彿到了另一個世界,不走高速就等於迷路。對於高速公路經過的地方,遊客都成了「過路財神」,高速公路用路人,已經沒了離開高速公路的勇氣,只想到達目的地就好。這個找高速公路的慌亂感,在「Cars」也正好有一幕。

導航軟體的出現,也有可能加強這種「地方疏離感」。以前傳統的地圖,體積不易攜帶,資料找查也不方便,不懂讀圖的人一堆。只要設定好目的地,「按照」軟體的運算結果,就可以找到想去的地方。傳統紙圖和電子導航系統,在讀圖上的差別,就在於紙圖提供了一個平面的「綜覽」,人可以在紙圖上,像看畫般的走馬看花,有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發現。電子導航產生的是一條「路徑」,使用者跟著路徑走,看到的也只是路徑上的資料,它說東,就得東,走錯了還會碎碎唸。先不討論圖資及運算結果的正確性,人們對地方的「視野」已經被軟體和高速公路限制住了。都市的人優雅的走在代表進步與速度的高速公路上,誰還會想要走其它的路呢?更別想是地圖上沒標的地方了。

以前還沒有中二高時,省道是台灣西部南來北往的不二選擇。後來為了舒解車流,先把省道拓寬,再來個西濱快速道路。後來中二高通車,省道,西濱平日都沒什麼車子。逢年過節,除非高速公路已經塞爆,不然大家寧可在高速公路上排隊,也不願意走省道,就怕迷路。這個現象同樣的會出現在北宜高。應該說,這個現象已經看得到了。星期六,接近中午的坪林,安靜得真不像話。以往的人山人海,不見了。

導航軟體的出現,是地圖使用的一大革新。但是我想,提供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盡信圖,不如無圖」。在紙圖上,以綜覽的視野,規劃好行程,然後利用電子地圖的定位及路徑運算,指引方向。利用紙圖對當地有個全面且概略性的了解,就不會受制於電子地圖的線性視野了。當電子地圖的導航有問題時,就可以較容易的回到紙圖,找尋其它可行的路線。當大家還在高速公路排隊燒油時,可以為自己創造許多意想不到的行程哦!

由蘇澳踏上旅程,從高速公路向四周回望,這裡是我的原鄉,我對這裡的田園風光感動的那次,就是我迷路的那次。車子奔馳在回野中,我放慢了速度,看著身旁的綠意,我真正的感覺到原鄉的美。這天,我決定了,,關掉GPS,下了交流道,不靠地圖,隨意的走,憑直覺和記憶,看我能不能找到,羅東鎮上最有名的一間蜜餞。吃著滿嘴的牛舌餅,親身感受土親,人親。

再去看電影吧!今天我要看「MI3」。好不好看我不知道。我單純是去挺一個人的。和日子有關。

留言

匿名表示…
Cars 已列入我年度最佳電影名單之一了.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
匿名表示…
哇!! 多哥真是看出car一片所要表達的東西了! 哈哈! 有時候多花一點時間,反而會體驗到更多的事情. 人生亦是如此,是吧!
再者,對於幾乎人手一台的PDA or "衛星"導航,真的會讓人開始習慣他所規劃的路線了!
只要稍微偏差路線!她就一直哭八~~~你已偏離路線,請回正途!! (像話嗎!?)....
我想說的是,我們應該要批判一下當下那些控制我們行動的設計產品以及公司和設計者!大聲說出:不要在他X的自以為了啦!
Totoro寫道…
哇....兩位我可愛的老同學,謝謝你們也喜歡Cars。其實本來我對這部電影,沒想太多,就是單純的娛樂性質的卡通。沒看到Cars竟然能以車子的角度,卻又不是傳統完全擬人的手法(以前就算是車子也會用四腳走,還會轉身,這裡沒有),來詮釋人和人之間,及人和地方之間的互動。讚啊!太多感觸了,一時說不完。聽說發哥最近很寂寞,大家一起去喝啤酒吧!
匿名表示…
走吧!! 喝個啤酒吧!!!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正奇,攻守,陣法--讀《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前陣子上了完 王志鈞 先生主講的《孫子兵法》課程,獲益良多。孫子兵法的書,自己看過幾回了,雖然還不算不好懂,但總覺得自己只是讀書,但有些觀念,尚未能完全意會(可能是年紀尚輕的關係嘛XD)。 在課程裡面,王先生提到,中國的兵書有所謂的《武經七書》,是自宋朝後武舉考試的重要典籍。其中的《唐太宗李衛公問對》的內容,可以用來補充及佐證,許多孫子兵法的概念,頗有參考價值。於是自己就找了本來看,果然深有所獲。 先說說 書 本身。這書有幾個別名,《李衛公問對》、《唐李問對》都是指這本書,簡單講就是唐太宗和李靖的對話錄。君臣對話會被刻意寫下來的不多,以體例來講,的確有許多,可令人懷疑它是後人偽託之作的空間。但這是考證學的空間,太專業了,留給專家去傷腦筋,或許當時真的是君臣有對話錄,可能在幾年後被整理出來,變成探討兵學的專書,都有可能。 整本書就由兩人對話構成,挺有畫面的,除了兩人講話的語氣,傳神的記錄下來,還有李靖身為臣子,要起身向皇帝行禮的動作,也真實的呈現。由兩人生動的對話,探討各動兵學,看這本書,會有身歷其境,彷彿就置身一千四百年前的唐朝宮廷,參與一場精彩深入的君臣對話。如果我是當時也坐在會場與會的人,我想我也會有興趣記錄下來吧! 因為唐太宗和李靖這兩咖,都己久經沙場,談論起兵學,完全是理論和實務的結合,也就讓這本書可看性及價值性大增。感覺得出來,唐太宗觀察敏銳,且記憶力過人,能夠記住許多在戰場上的細節,並能舉一反三;而李靖自小飽讀兵書,雖胸中帶甲千萬,但完全沒有讀書人的驕氣,《舊唐書・李靖本傳》中,李靖是個百戰百勝的狠角色,總能知己知彼,抓住戰爭的要點,取得勝利,恰遇明主,為自己加官進祿,其應來自於對兵學的研究,及追求實務的精神。 唐太宗多次以兵書上的文句,及以往作戰的實例,甚至是眼下邊境的最新情況,拿出來與李靖討論(這個做臣子的心臟真的要很強)。在"正奇"這個角度,在《孫子兵法》中,正奇是"以正合,以奇勝"的內容,但正奇之法,相信唐太宗是非常好奇的。本書一開始,唐太宗就拿他想打一打不聽話的高麗,就教李靖要怎麼辦?李靖就說用正兵(加上派我去)太宗聽了就抓頭了,啊你李靖之前打突厥用奇兵,這次用正兵,啊這是怎樣?李靖也答得很乾脆,就說其實都是正兵啦!(反正都打勝了)接下來太宗又拿了之前自

我的第二代數位相機--Nikon coolpix 2500

前陣子到汐止光明寺時,發現拍回來的照片品質不太好,檢查一下我的相機,才發現相機已經無法記憶拍攝的日期,時間,一些白平衡及檔案品質的設定也跑掉了。只好每次開機,就重新設定一次。可是每次關機或休眠,設定都無法儲存。雖然不影響拍攝的功能,但是無法記憶拍攝日期時間,這對我造成不小的困擾,尤其是在檔案管理上。 本來想將就點用,可是每次就得設重新設定,實在是很不方便。找到台灣Nikon的代理商,看看能不能修,才知道我這台並不是"公司貨",或許修了也不一定划算。唉,再過幾天就要和教授開會,相機壞掉了想拍什麼就沒得拍。想了很久,還是決定買一台新的,原有的Nikon coolpix 2500,就退休啦! 相機平常都拿來拍別人,也該被拍一下吧!由小TOTORO出場,介紹這台從2002年開始,陪我東奔西跑的相機--Nikon coolpix 2500。 這台Nikon coolpix 2500是2002年要到宜蘭奶奶家,途經台北時,在台北Nova買的。當時價格好像是1萬塊吧!200萬畫素,3倍光學變焦,CF記憶卡,1.5吋LCD,可錄製15秒的無聲影像,在那時還算是中上等級的消費型數位相機,主流的畫素規格正由200萬過渡到300萬。當時會看上這台,沒有買其它300萬等級相機的原因,除了我覺得這台功能齊全,易於操作(那時是怕未來的女友/老婆不會用啦),及價格上的考量。 那時我剛辭去工作,準備要考研究所,身上的錢不多,300萬畫素的相機太貴,想說買了也不一定常用(真是天真啊!)還有一個這台相機的特點,就是它的旋轉鏡頭。Nikon coolpix 2500配有270度可旋轉鏡頭,不但自拍沒問題,拍攝的角度可以自由不受相機位置的限制。就是這個好用的功能,讓它在服役期間,幫我獵取到不少一般相機不容易拍攝的照片(唉,簡單講,就是盜攝咩。不過我沒做什麼壞事哦!)旋轉鏡頭一直是Nikon在消費相機市場的特色,後續有一款300萬畫素的機種,和這台一樣是經典機。不過接下來的旋轉鏡頭機種,表現得就不如以往了。這是後話。 自從它開始服役以來,真的是跟著我走遍大江南北,名山勝景。到日本,到印度,都替我忠實的留下記錄。當然都是拍別人啦!我很低調的。尤其是有時候,心情不好,車子一開就隨處的去走,看到一些時候拍的照片,就會想起當時的心境如何。雖然我也有DV,本也以為不用再買數位相機了,但DV和相機之

正確的態度,深廣的遠見

人之所以有見識,受尊敬,在於看事情的態度,景仰一個人,也是景仰他的態度。沒錯,態度真的很重要,有正確的態度,才有深廣的遠見。聽到廣播節目中,北京大學 潘文石 教授的電話專訪。好感動。 潘 教授何許人也?他出了一本書「呼喊春天 — 貓熊虎子與我」,嗯,夠有名了吧!咱阿扁才在自己的電子報,大大的捧了這本書,還以此為本,推演出一套「動物自然放養」論,講了半天,反正就是不要代表「大中國」思想的貓熊來台灣,而且是在農委會即將召開審議委員會,決定是否要許可熊貓來台的前夕。 如果我是貓熊,我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人類的世界,總是這麼的複雜。貓熊是國際級的保育動物,卻也成為官方為了防止中國意識,而利用的理由和宣傳手段。在 潘 教授的專訪中,身為一個研究貓熊的國際知名專家,「呼喊春天 — 貓熊虎子與我」的作者,和阿扁的看法卻極端的不同。以貓熊保護的立場, 潘 教授是不贊成將目前已圈養的貓熊,野放回棲地。在完全解除人類對野生物種的威脅前,野放反而是一種謀殺,對保育有害無益。 潘 教授進一步說明。經過人類圈養的物種,對人類都已有依賴性。如果野外生活都還得靠人類,對人類沒有戒心,甚至是沒有野性,該物種就無法完全回到自然環境。而且,人類圈養的環境,可能會有潛在的病毒或帶原體等,會經由野放而帶回原有的棲地。對於在棲地未經圈養的野生種,因為沒有病毒的抗體,容易引發傳染病,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自上個世紀未,國際普遍認為,物種野放的政策需要檢討,也停止了相關的措施。物種的環境適應性倒不是很嚴重的問題,人類直接或間接的有無作為,才是對物種生存的決定性因素。 對於動物園的功能, 潘 教授也提出了看法。他認為,在 21 世紀,動物園早已不是「展示動物」的娛樂場所,而是生態保育的教育中心。以先進的科技,針對瀕危且需人工復育的物種,營造近似原有棲地的環境,並進行學術研究。人們可以在動物園,透過對動物近距離的接觸,培養人們愛動物的心理,進而關心動物,關心自然環境。 潘 教授不諱言,越可愛的動物,越有效果,貓熊就是可愛到掉渣的啦!還有,重要的是,透過動物園的門票收入,除了用以維持動物園的管銷外,還是保育工作的重要經費來源。學術、教育、資金來源,是本世紀動物園的主要工作。既然大陸要送的貓熊,已經是人類圈養的第二代,只要台北木柵動物園能夠提供合適的環境,貓熊是可以來台灣的,沒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