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要堅強

今天聽到一個讓我久久不能釋懷的事。朋友Neo轉述的。 事情也是發生在我另一個朋友身上。那位朋友Chin,是位上進獨立的女生。任職於某大企業,每天認真工作,獨立,自信,名為敗犬,實乃現代女中豪傑。不知何故,迄今仍單身。 話說上星期某天,Chin獨自一人開車到淡水看風景,選了個風景不殊的好角落。正當他醉心於眼前的山光水色時,後面突然有人拍了拍肩膀。不用怕,因為事情是在大白天,所以Chin就轉身一看,原來是一對小情侶。那女生問了Chin說: 小姐,你還要坐很久嗎? 靠夭(歹勢,這句是我加的,不是氣質高雅如我朋友會講的)我還沒欣賞夠,會坐多久我啊知?而且,我要坐多久,就坐多久,這是我的權利吧?這裡是公共場所,public space,我要坐多久,應該誰也管不著吧?內心戲演完後(以上是設計對白),我朋友Chin即表示尚無馬上離開的意願。 有趣的來了。那個女的,回頭對著他的相好說,哎喲!那個人還沒馬上要走啦!不知道還要坐多久? 道友啊!我聽到這裡,就已經氣到爆炸了。這兩個小白,也真的太白了吧?約會沒好地方坐,還想趕別人走哦!這麼屌啊,那椅子又沒規定坐多久,想親熱還要別人讓位子哦!你他馬的是什麼東西啊?現代的小朋友怎麼一點公領域的觀念,和互相尊重的想法都沒有啊?還敢隨便叫人讓位子。又不是要把位子佔到永遠,如果那個位子的風水真的那麼好,就心甘情願的在旁邊等一下,等一下讓我朋友舒舒心,不行嗎?不然就識相點,自己再去找其它的地方坐嘛!全世界又不是只剩下這個位子(就算全世界只剩這裡可以坐,也輪不到白目小倆口)。那對小倆口,真是沒禮貌,沒教養,沒唸書,沒知識,不長眼到家了。 兩個人一起欺負一個人,算什麼英雄好漢!而且,讓我傻眼的是,竟然是那個女的,而不是男的去講的。大概是看我朋友是女的,才找女的去講,比較好講話吧?可是這樣也不對啊!今天如果坐在哪兒的不是我朋友,是個乞丐,或是個大哥,我看他們吭都不敢吭。擺明了就是要欺負人,欺負一個人。 不曉得我們的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一堆白目和不長眼的小朋友,正在漸漸充斥著台灣的社會。不曉得要有什麼社會機制,才能讓他們知禮曉義。或許這不是我一個人能夠解釋和解決的,管好自己就行了。唉,只是覺得很心疼,很為我那朋友的遭遇抱不平。別氣啦!下次再遇上那種白目,我看就直接丟進淡水河裡算了。要看風景就讓他們看個夠吧,省得囉嗦了。

體驗明治神宮

很難想像,一個近1千4百萬的大都會裡,綠地是隨處可見,而且,都頗具歷史意義。先提提明治神宮。 明治神宮位於東京的原宿(Harajuku)。佔地近71萬平方米(大安森林公園約25萬平方米),是東京一帶大型的綠地空間(東京尚有皇居、新宿御苑、上野恩賜公園等大型綠地)。明治神宮是為了奉祠日本明治天皇和昭憲皇太后而建的神社。裡面主要的建築,有神社主體、3座大型的原木鳥居,裡面還有一座明治御苑,都是很值得一看的日式傳統建物。原先的神社主體建築,已毀於二戰的空襲。現在看到的是依原樣重建的,雖然如此,還是一座非常古典,具有日本美感的傳統建築。 身在這明治神宮,最令我感到舒服的,是在這裡,成群的參天古木,好像置身樹海的包被感。以前唸書時,老師有提到包被感這個詞,總以為是被周圍的建築包圍。沒想到,在這寸土寸金的東京,竟然不是被房子包圍,而是被綠樹包圍,而且是有點"鋪天蓋地",應該說是"泡"在綠裡了。走在碎石鋪成的參道上,從神宮入口到神社主體,這段約15分鐘的漫步,好像就經歷了一場,自然與心靈的洗滌。不管外面就是喧鬧的大都市,人來人往,到了神宮前,心已經靜下來,看著也是包圍在樹海間的神社,也發覺自己也是空間的一部份,環境的一部份,什麼壓力,煩惱,真的也就消失了。   要走進神社大殿前,突然想到,這位結束德川江戶幕府,重建皇室權威,推行全盤西化,帶領日本成為現代化國家的領袖人物,這裡就是日本人紀念他的地方。沒有高聳的建物,沒有無際的廣場,和皇居一樣,人造空間被包圍在大樹群中,把絕大部份的土地,留給了自然,只有門口鳥居上的菊紋章,說明了這裡是皇家的場域。 人的企圖心,可以使國家富強,也可以侵略鄰國。日本人說他是明君,受侵略國的人民說他是武夫,只有一同處在這裡,這塊自然的場域中,只有建築之美,只有綠意之思,其它的,好像也沒有了。 深深的被明治神宮的綠意感動。一世紀後的台灣,是否也可以看到這樣的綠意?一世紀後的明治神宮,又會綠成什麼樣子?呵,別再想了,自然的事,自然會知道的,就自然的發生吧。㊣    

我從東京回來了

  嗯,我去了一趟東京。一個星期。剛回來。 已經忙了近兩個月了,我知道其實這不算什麼。做我們這行的,就是要一直忙,一直忙,一個案子忙完,再接著下一個案子。案子完成了,又有新的可以忙了。也可以說,這是種"苦樂循環"吧?這個時候出去,有點心虛。案子只能算告個段落,接下來還有什麼,不知道。偏偏又來個H1N1新流感,哪裡不流行,日本最嚴重。本來只有關西是疫區,出發前兩天,消息傳來,連東京也有了病例。知道我要去日本的,沒一個贊成的。自己也很刨,很怕有個什麼萬一,自己得了也就算了,如果還連累別人呢?到時候只會挨罵,說我聽不進人言......。 真的不知道要怎麼辦。行程2個月前就排好了,機票早就訂了,假也請好了,就H1N1來擾局。取消假期,還真的會不爽。後來決定,還是出發吧!管他的工作。 這7天的行程,除了知道星期五要聽演唱會外,去哪裡,做什麼,我都不知道。人都到了成田機場,才發現成田機場到東京,還得坐火車一個小時。就這樣,在有點迷糊的狀態下,也順利平安的完成這次的旅行。 很棒的體驗。上一次到日本,是2004年的事了。東京是第一次來。我們過的,完全是一般日本人的生活方式,這樣的旅程,更能貼近一般日本,也能觀察到一些平常不會注意的小細節。在台灣電視上,看到日本嚴重的H1N1疫情,但是實際觀察到的,日本人並不因為有疫情,就改變平常的生活模式。只是隨處都可以看到戴口罩的人,還不少是外國人(尤其是台灣人)。在日本的生活很舒適,街上沒什麼車子,自行車能自在的遊走於人行道上,但不會按鈴驅趕行人。車輛也是非常的禮讓行人,沒人闖紅燈,沒人超車,也沒人亂停車。鐵路、地鐵非常的方便,加上短程的行走,可以輕鬆抵達東京都的任一角落。商店街也是整齊乾淨,路寬和台灣一樣,人比台灣的夜市多,但不會覺得擁擠。夜晚的涉谷、新宿、川崎等地比白天熱鬧。東京真的是個世界首屈一指的大都會。 但日本也不是全然完美。每天晚上9點10點,街上滿滿的醉鬼,尤其是星期五晚,感覺整個東京都泡在酒裡了。下班時間的電車,上面擠滿了人。日本的物價太高,平均水準是台灣的三倍。還有,很奇怪,日本女生有些真的還不錯看,在東京很容易就看得到正妹,還真的很可愛,打扮很很時尚,覺得台北東區的OL一比,都已經完全遜掉。但是,小腿都不好看,因為長時間穿高跟鞋的原故,不是小腿變型,就是連走路都好像不是...

網誌的著作權?想太多了!

最近幾天,因為媒體引用了某知名網誌文章不當,未告知網誌的作者,即加以引用。被當事者出來抗議後,這個問題才真正浮上抬面。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的官員也出來說,啊網誌也是受著作權保護的。除了在著作權法的第49條,為了保障民眾知的權利,以新聞報導的方式處理時,可不經著作權人同意,進行新聞報導上的合理使用外,任意的複製,轉貼,引用,甚至重製等,未經告知著作權人的行為,都可能觸犯了該網誌的著作權。 其實這樣子的事件,早就不算是新聞。不但有知名平面設計師的網誌,變整個移植,我自己身邊也有友人的網誌,被幾乎"完全複製"。不但網誌格式雷同,內文被整個C&P那就不在話下。寫信去告訢那個人已經違法,還是照PO不誤。文章有更新,那個站也會一起更新。這樣的蟑螂網誌,垃圾網誌,加上假個人名義之名,其實已經是廠商代言者的"偽網誌",早已充塞我們四周了。 我必須要吐糟,所謂的網路著作權。只要問一句,啊要怎麼證明,這個網誌的所有權。換句白話講,林志玲的網誌,要怎麼證明就是林志玲自己的? 現在的電子媒體,越來越喜歡引用名人的網誌。每當某人發生了某事,就會先去找那個人的網誌,再針對上面的文字,或留下的文章,好好的報導一番。可是我就會懷疑,那個網誌真的就是某人的嗎?上面的字句和話語,就是某人親自寫下的嗎?還是只是個同名同姓的誤會,或又是個假託名人的蟑螂網誌?這樣的來源,以現在網誌的特徵,是無法分辨真偽的。那這樣的新聞來源,可靠嗎?當然是不可靠啊!新聞所引用的,不過只是個網站,不代表本人啊!就算這個網誌是某人的沒錯,但上面的文字,就真的代表某人嗎?好像很難確定吧? 掉個書袋。Andrew Keen在他的書中,明白指出目前網誌的亂象,就是缺乏信任機制,任何人都可以發言。這也造就了網路胡亂發言,又不必為自己的言論負責的文化。每人全世界有無數的人,用電腦向internet發送無數的文字,並藉此取得高人氣,高點閱率。所謂多數人的網誌,往往用譁眾取寵的方式,得到人氣,這也產生了以訑傳訑的八卦文化,錯誤的資訊一再的被引用及傳播,要在網路上找到有用且正確的資訊,已經越來越困難。我完全同意Andrew的看法,現在多數人的意見,在internet上已經不是代表正確了。當然也有用心認真的網誌作者,提供我們許多的資訊,但,我們能依靠什麼機制,讓我們確信,我們看到的是真的呢? 如果把網誌...

雜念

以前偶爾聽到認識,或不認識的,原本是一對感情很好,或在一起已經一段不短的時間,且論及婚嫁的情侶,突然有一方決定分手的錯諤消息。起先都會覺得不明究理,怎麼明明兩個人好好的,眼看就有喜酒可以吃了,卻是如此的結束,留下一點小小的缺撼。 總是先責怪那個離開的一方。總認為就這樣了,不合也早不合了,兩個成年人怎麼可以這樣的草率,對感情的事,這麼的輕言放棄。如果雙方平常彼此互動良好,也 沒聽說什麼大吵大鬧的。或許平常不吵,一吵就搞大了,就分手了,或是被發現有什麼不能結婚的事,出軌啦,亂來啦,連男不舉女不孕都可能是原因。抬面上抬面 下,真真假假的理由,和猜阿扁到底會不會被關一樣,隨人講。 突然想到,其實最大的因素,是對方沒有共同生活的意願。 談戀愛很愉快,兩小無猜很開心。如果沒有別的目的,談戀愛通常最後的歸宿,就是共組家庭。那對方有沒有一起生活的意願呢?生活是很實際的問題,在結婚前還 談不上柴米油鹽醬醋茶,自己有沒有那個心,和眼前這個人開始互相融入彼此的生活方式,有共同的想法和喜好。也肯包容對方的不同,尤其是不容易改變的不同。 或開始共同準備,營造一種屬於兩人,獨特的生活方式和哲學。真心為對方著想,付出,了解對方的需要。 唉呀!寫不完啦!應該就是,會為了共同的生活及目標來準備。 有些人還是會進不了這個階段,明明在一起也一段時間,也差不多可以結婚的時候。不管是自己本性就是比較自我,還是根本早發現對方不太適合結婚,沒有共同付 出和經營的感情,是不容易有好結果的。有時雙方冷漠的程度,雖然在人前還是熱絡的互動,但轉身後彼此輕視的眼神,旁人還是看得出來。 談戀愛是一回事,結婚可又是另一回事了。所以婚姻是戀愛的墳墓,並不是結婚了就不談戀愛,而是彼此要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兩人的關係,而不是像單純談戀愛 時,還可以耍耍任性,發發小脾氣。兩人挑水,有一邊不好好挑,那可就什麼都別玩了。其實如果兩個人真沒心共同生活,談個戀愛,開開心,一拍兩散,也算是個 好結局啦!不然真的走到婚姻裡,那就更有得受的了。 唉,以上是大概最近外遇新聞太多,加上Plurk掛點後的即興碎唸,不喜勿用啊!Plurk這玩意兒還真的不太靠得住,要胡說八道,還是這裡好!

環保的價錢?

因為一則留言,我決定把放在心中,很久很久的想法,做個簡單的整理。可能還不成熟,可能想法上根本就有問題,但我很希望,能得到些回饋。 為什麼標榜著無農藥,無肥料,無添加物的東西,就是要賣得比別人貴?最原始的耕作方法,竟然會比現代方法種的產品還貴?  我以往聽到的說法是,很多人會說,啊因為那些有機的廠商,因為無施藥無肥料,所以要花更多的人力成本,照顧這些作物。因為沒有農藥,所以要人工除蟲:因為沒有施用肥料,所以植物生長得慢,所以沒辦法像一般大宗的作物生產一樣,有著快速輪種的收成期,和豐富的產量。聽起來這些好像言之成理,而且就因為有機作物在價錢上的差異,多花一點錢,買到好一點的東西,似乎這就是有機食品一致傳達的概念。這個訴求,其實也產生了效果。好像大家花了錢,買了所謂的有機食品,環保商品,就是在做環保。 我覺得這樣的概念,怪怪的。 最傳統的方法,怎麼反而是最花力氣和成本的呢?這麼天然,健康的栽植法,應該是最省錢的方法才是。花費最多的不是在有形的成本,而是無形的人力,或是心力上。如果一種方法,是必須花費眾多人力和成本的方法,早就該被捨棄不用,因為這樣的生產,沒有實際上的效益。所謂的推廣好東西,這樣的心態可以理解,但是應該可以想辦法,將原本的技術改良,改善製程和產銷流程,讓更多人以平實的價格,真正享受到好的東西,才是利人又利己的方式吧? 為什麼消費者得花比平常貴的價錢,才是所謂的做環保?為什麼就是有人可以,舉著環保的大旗,要消費者一起為了所謂的環保概念,為了業者的守舊及不思進步,硬是要付出許多的金錢,而只做了和別人一樣的事?所謂的環保,真的有那麼環保嗎?做的產品低汙染了,製程有低汙染嗎?如果一件東西,成品很環保,碳排放量低,但製作過程碳排放量高,這是環保還是非環保?換個角度來想,如果某個傳統的製程,比起現代通用的製程,還來得環保健康許許多,但是成本是比目前的方法來得高,如果是值得的,就應該鼓勵大家,應用這樣的技術或製程,把這樣的想法推廣出去,賣的不是純粹的商品,而是技術,讓越多的人可以做到,環保才會真正開始有意義。不然以價制量,又打著環保的旗號,塑造一種高價等於環保的階級和補償心理,吸引而來的,只有少數的貴族罷了。環保不是這樣搞的吧? 沒有所謂的生態工法,因為空間設計本來就該從生態,從環境面考量,尊重環境,了解自然,是每個設計人一定要放在心中的事,根本不需要特別強調。太強調的...

訊息轉貼--自然‧科技‧建築~2009交大建築展

還是要推一下的啦!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印象中好像有這個新聞。某電信公司號稱為了環保,減少紙張使用,鼔勵用戶改寄送電子帳單。沒多久就有環保團體跳出來,說某公司這樣做,節省的成本應該要回饋給消費者才對。這件事在心中,迴繞了一段時間,最近才發現,問題在哪裡。 問題應該是 ” 環保 ” 。 開公司本來就是要營利的嘛 ! 就連慈善事業,也是要有一筆行政成本,不然純義工是做不了什麼東西的。話說回來,由紙本帳單改為電子帳單,節省了紙張、印刷及郵寄成本,其節流的成效是很可觀的。既然是節約開支的手段,為什麼要用環保來包裝呢 ? 站在公司的立場,如果寄送電子帳單的目的,純粹是營收考量,那這是公司內部的財務行為。減少紙張及印刷,所產生的環保問題,就只能算 " 附加效益 " 了。所減少的開支對公司有益,要談回饋消費者,只能得到一點形象上的幫忙吧 ? 反之,既然這公司打著環保的旗號,實則為了減少公司的開支,那環保團體就有講話的空間啦 ! ,電信公司會認為這樣的舉措是一種 ” 環保 ” ,就表示以往的是 ” 不環保 ” 的。靠著 ” 不環保 ” 賺了很多錢,現在棄暗投明了,省下來的錢拿出來 ” 回饋 ” ,從環保的角度,也變得義正詞嚴,理所當然了。電信公司再怎麼掰,話都說了,廣告都打了,難道要開記者會,刊廣告,表白一下說那些都是唬爛的 ? 這下不只得罪了環保人士,也把消費者也得罪光了。 再說一次,開公司本來就是為了營利,只要不是賺黑的,賺多膁少怎麼賺都沒人管。可是披著環保的外衣,這就很怪。被要求說要回饋,也只能啞巴吃黃蓮吧 ? 不過那些環保團體也真是的,叫那些大公司把錢吐出來就了事嗎 ? 給錢不代表做了環保,環保也不是那些大公司的事,而是我們每個人都該做的事,該盡的責任。 近幾年環保意識表面高漲,但是環保問題卻形嚴重。難道真的是 ”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 嗎 ? ㊣

感謝那些曾經

回首過去的一年,自認改變最多的,不是事業,不是人生,而是感情觀。 當然是經過了一番風雨後,才有這種大徹大悟的感覺。只想說,之前的我,太過一廂情願,大過自以為是了。 雖然人們總說,感情的事,得順其自然。沒錯,整體的發展是自然,不過這個自然,得靠一顆敏銳的觀察,和正常的心態,這種心態,就是"平常心"。平常心是如此的重要。沒有平常心,就看不清雙方的互動,和自我條件狀態,更別提能夠從對方的回應中,了解到自己的處境,接著採取適當的舉措。不管是繼續,還是退出,這個停損點,沒有平常心,根本就看不到。 是的,停損點。凡事總是上台容易下台難。雙方都能夠有所回應,可喜可賀,不過當有一方表態無意繼續,或釋放出希望對方"適可而止"的訊息時,能不能維持一個良好的風度,真的是對彼此的一種考驗。尤其是相對主動的那一方。 過去這一年,同樣的問題,問遍了身邊同輩的女性友人(大概10來個),當初認識曖眛對象/男朋友/另一半時,會給對方多久的時間,考慮願意給眼前的這個男人,更多交往的機會?答案出忽意料的一致,也令我大吃一驚--女生要做出判斷,通常在雙方 第一眼 的當下,女方就已經做出決定,這個男人是不是自己的菜了。如果是個性稍微謹慎的,也會在第二次見面時,做下決定。換句話說,第一印象的好壞,就決定了這個男人的"死活"。 有沒有敗部復活的例子?就是有一種,當了很久的朋友,有天突然"進化"成情人的。當然有,但是與其說是日久生情,不如說是本來沒什麼好感的,突然有個什麼舉動,或心情,把兩人拉在一起,讓女方對男方的好感度,瞬時飊高,進而將友情變質而為愛情。這是一個過程,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機會。沒有某種程度的好感,就不容易維持著某種程度的友情,如果第一眼就被女方出局,牌桌都上不了,還妄想要羸牌嗎? 正因每個人的情感都是珍貴的,所以要好好的用在對的人身上。這裡的"對",和好或不好的正反兩面邏輯不同,指的是對自己而言適合與否。有一類女生,她們很漂亮,外型很正,頭腦很聰明,是人見人愛的類型,大家口中的大正妹。她們知道自己在人群中的獨特,也能善用自己的優勢,不管是主動靠近,還是若有似無的放電,她們的魅力,輕易的取走許多男人的心,也有很多男人願意伏倒在她們石榴裙下。她們會和男人出去,會和男人有許多言語和肢體上的互動,懂得營...

己丑年新春感想

親愛的父老兄弟同志們: 春暖花開,又是個新的一年的開始,弟要在此,向各位朋友,不管來自何方,在何時認識,都要說聲新年恭喜,希望各位我的好朋友們,都能身康心健,萬事如意。 回顧過去的一年,真是個充滿歡笑與淚水的一年。有令我傷心難過的往事,也有讓我感動,和感謝的事。這些,都會隨著今晚迎接歡樂新年的倒數聲中,結束。 展望今的一年,應該又會是個充滿挑戰的一年。縱使對未來,有迷惘,有傍偟,但是我相信,多愛自己一點,把自己的事先顧好,盡了自己的本份,我想,不管我會在哪裡,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才能適得其所,無入而不自得。尤其是現在,這樣的大環境,雖然談進取,有點難,但是也不能過度的保守。練武的人都知道,防守的姿勢擺久了,不進攻的話,馬上就會產生破綻的。雖然大環境不好,這個時刻正是積極充電,加強自我充實的時刻。利用這個時刻,找到人生積極的方向,追尋人生真正的成長價值,並且能夠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斷的充實和努力,才是生存下去的本錢。不只是事業上,我想,在感情上,一樣是需要充實,及經營的。 孔聖人有弟子三千,制禮作樂,成就中國數千年的文化根基。但孔聖人仍謙虛的說,他是"述而不作",只是循著前人的智慧結晶,再加以解釋及修改而已。孔聖人能夠如此,隨著時代的演進,將經典發揚光大,無怪乎被稱為"聖之時者也"。孔聖人所補充的易經,也再再的顯示孔聖人的這番道理,要人們與時俱進,因地置宜,不能使頭腦和想法彊化。易經解卦上六的爻辭說"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孔聖人就說,有地位(公),有武器(弓),加上肯等待時機,這樣的人做什麼,當然就無往不利了(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要怎麼解除目前所遇到的危機呢?這個"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就是"解"的最高境界。要懂得沉穩,內歛,低調,充實自我,並仔細觀察,周遭環境的各種變化,等待出手的時機。 弟如是提醒自己。再次感謝各位的提攜和照顧,讓弟安心的度過了去年。謝謝。祝新年快樂。 ㊣